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馬達加斯加、泰國、台灣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尼、澳洲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雅加達。[1]
深度
水深4-25公尺。
特徵
本魚體極側扁,呈菱形,頭部陡斜,口小而圓鈍。成魚體呈銀色,魚鰭暗色的。稚魚體黑色,背鰭和腹鰭皆延長呈鐮刀狀,體側具3條黑色橫帶。亞成魚體呈褐色,有黑色的來自後頸的橫帶,在眼之上到來自背鰭起點的胸與另外黑色的橫帶,在胸鰭之上對腹鰭,胸鰭與腹鰭深褐色或黑色。成魚的吻輪廓凹曲,有突出的在眼之間的多骨膨脹。頜部有條紋細長且平的三尖齒,中央的尖頭3到4個倍側部尖頭。犛骨有一條強齒的條紋,顎骨無齒。在下頜的兩邊上的五個孔。前鰓蓋骨平滑,鰓蓋沒有棘,背鰭硬棘6-7枚;背鰭軟條28-3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9-23枚,體長可達65公分。
生態
本魚幼魚棲息於較淺的沿岸海域,成魚則生活於較深的珊瑚礁或岩礁區,多獨行,偶爾成雙或小群出現,屬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經濟利用
幼魚體態優美,可做為觀賞魚,成魚則可食用,肉質鮮美。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