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度世(419年—471年),字子遷,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陽盧氏北祖,北魏散騎常侍、固安宣侯盧玄嫡長子,北魏官員。
盧度世年幼時就很聰明穎達,很有謀略權術,以中書學生的身份被選入東宮任官,二十歲左右,與堂兄盧遐都以學識和德行為當時的名流看重[1][2]。
國史之獄爆發後,盧度世因為是崔浩的表侄,放棄官職逃亡到高陽郡鄭羆家中,鄭羆將他藏了起來。北魏的官吏囚禁了鄭羆的長子,將要用杖擊和鞭打來拷問他。鄭羆告誡兒子說:「君子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你即便死也別說。」鄭羆的兒子遵守了父親的命令,因此被刑訊,官吏用火燒他的身體,最終也沒有半句言語而死。魏太武帝拓跋燾進攻劉宋時,宋文帝劉義隆派遣殿中將軍黃延年前去出使。魏太武帝向黃延年詢問說:「范陽盧度世因為是崔浩的親戚,逃命到江南,應該已經到那兒了嗎?」黃延年回答說:「京師里沒聽說過,必定沒到。」魏太武帝下詔讓太子拓跋晃赦免盧度世及范陽盧氏中逃亡後財產被沒收的族人,盧度世這才出來,回到平城,被授任中書侍郎,承襲了固安子的爵位。盧度世命令自己的弟弟娶了鄭羆的妹妹,來報答鄭羆的恩惠[3][4][5][6]。
興安年間,盧度世兼任太常卿,興安二年(453年),魏文成帝拓跋濬派遣盧度世持節在遼西郡改葬昭太后父親遼西獻王常澄,樹立墓碑建立廟宇,安置守墓人一百家[7][8],加號鎮遠將軍,晉封為固安侯。後來拜官散騎侍郎,於和平元年(460年)十一月與員外郎朱安興出使宋孝武帝劉駿[9][10][11],宋孝武帝派侍中柳元景接見盧度世,盧度世應對不合準則,回到北魏後被監禁審核,幾年後才被釋放,被任命為假節、鎮遠將軍、濟州刺史,濟州與劉宋接壤,雙方將士數次互相侵掠。盧度世於是禁止部下侵犯劉宋,歸還對方的俘虜,雙方邊境才得以安寧。盧度世後來因為犯罪被囚禁,很久以後才返回故鄉,不久被徵召進京城,拜官平東將軍、青州刺史,還未上任就染上疾病。延興元年(471年),盧度世去世,虛歲五十三,諡號惠侯[12][13]。
盧玄有五個兒子,嫡生的兒子只有盧度世一人,其餘都是庶子。國史之獄事發後,盧度世的庶兄弟們常常想加害於他,盧度世經常深深的憤恨。等到盧度世有了兒子,每每告誡命令兒子們不要納妾生庶子,即便有庶子也不可以讓他們長大,以防後患。盧度世諸子與婢女小妾所生的兒子,即便形貌相像,也不養育。這種做法遭到有識之人的非議[14][15]。
盧度世是李氏的外甥,任濟州刺史時,北魏剛剛平定升城,無鹽人房崇吉的母親傅氏是盧度世繼外祖母哥哥的兒媳婦,兗州刺史申纂的妻子賈氏是房崇吉姑姑的女兒,都國破家亡在外,年老多病憔悴不堪。盧度世考慮到和她們的親戚關係,表達了恭敬撫恤的心意,每次探望傅氏,跪著詢問她的起居情況,隨著時令奉送衣被和食物,也對賈氏救濟贍養,供應衣物膳食。青州被北魏攻陷後,居住在當地的清河崔氏諸人家道衰敗,盧度世收留救贖了其中很多人[16][17][18]。
盧度世與辛紹先、游明根、李承等人互相非常友善[19][20]。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子度世,字子遷。幼而聰達,有計數。為中書學生,應選東宮。弱冠,與從兄遐俱以學行為時流所重。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子度世,字子遷。幼聰達,有計數。為中書學生,應選東宮。弱冠,與從兄遐俱以學行為時流所重。遐特為崔浩所敬,位至尚書、光祿大夫、范陽子。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度世後以崔浩事,棄官逃於高陽鄭羆家,羆匿之。使者囚羆長子,將加捶楚。羆戒之曰:「君子殺身以成人,汝雖死勿言。」子奉父命,遂被考掠,至乃火爇其體,因以物故,卒無所言。度世後令弟娶羆妹,以報其恩。世祖臨江,劉義隆使其殿中將軍黃延年朝貢。世祖問延年曰:「范陽盧度世坐與崔浩親通,逃命江表,應已至彼?」延對曰:「都下無聞,當必不至。」世祖詔東宮赦度世宗族逃亡及籍沒者。度世乃出。赴京,拜中書侍郎,襲爵。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度世後以崔浩事,棄官逃於高陽鄭羆家,羆匿之。使者囚羆長子,將加捶楚。羆誡之曰:「君子殺身以成仁,汝雖死勿言。」子奉父命,遂被拷掠,乃至火爇其體,因以物故,卒無所言。度世後令弟娶羆妹,以報其恩。太武臨江,宋文使其殿上將軍黃延年至。帝問曰:「盧度世坐與崔浩親通,逃命江表,應已至彼。」延年對曰:「都下無聞,當必不至。」帝詔東宮赦度世宗族逃亡籍沒者,度世乃出。拜中書侍郎,襲爵。
《太平御覽·卷六百四十九·刑法部十五》:《後魏書》曰:盧度世以崔浩事棄官,逃於高陽鄭羆家,羆匿之。使者囚羆長子,將加垂楚,羆戒之曰:「君子煞身以成仁,汝雖死勿言。」子奉命遂被考掠,至於火爇其體。囚以物故,卒無所言。度世後令弟娶羆妹,以報其恩。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六·宋紀八》:初,魏中書學生盧度世,玄之子也,坐崔浩事亡命匿高陽鄭羆家。吏囚羆子,掠治之。羆戒其子曰:「君子殺身成仁,雖死不可言。」其子奉父命,吏以火爇其體,終不言而死。及魏主臨江,上遣殿上將軍黃延年使於魏,魏主問曰:「盧度世亡命,已應至彼。」延年曰:「都下不聞有度世也。」魏主乃赦度世及其族逃亡籍沒者。度世自出,魏主以為中書侍郎。度世為其弟娶鄭羆妹以報德。
《魏書·卷八十三上·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興安二年,太后兄英,字世華,自肥如令超為散騎常侍、鎮軍大將軍,賜爵遼西公。弟喜,鎮東大將軍、祠曹尚書、帶方公。三妹皆封縣君,妹夫王睹為平州刺史、遼東公。追贈英祖、父,符堅扶風太守亥為鎮西將軍、遼西簡公,勃海太守澄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遼西獻王,英母許氏博陵郡君。遣兼太常盧度世持節改葬獻王於遼西,樹碑立廟,置守冢百家。
《北史·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興安二年,太后前兄英字世華,自肥如令超為散騎常侍、鎮軍大將軍,賜爵遼西公;弟喜,鎮軍大將軍、祠曹尚書、帶方公;三妹皆封縣君;妹夫王睹為平州刺史,遼東公。追贈英祖父符堅扶風太守亥為鎮西將軍、遼西簡公;父勃海太守澄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遼西獻王;英母許氏博陵郡君。遣兼太常盧度世持節改葬獻王於遼西,樹碑立廟,置守冢百家。
《魏書·卷五·高宗紀第五》:十有一月,詔散騎侍郎盧度世、員外郎朱安興使於劉駿。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十一月,詔散騎侍郎盧度世使於宋。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九·宋紀十一》:十一月,魏散騎侍郎盧度世等來聘。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興安中,兼太常卿,立保太后父遼西獻王廟,加鎮遠將軍,進爵為侯。後除散騎侍郎,使劉駿。遣其侍中柳元景與度世對接,度世應對失衷。還,被禁核,經年乃釋。除假節、鎮遠將軍、齊州刺史。州接邊境,將士數相侵掠。度世乃禁勒所統,還其俘虜,二境以寧。後坐事囚繫,久之,還鄉里。尋徵赴京,除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未拜,遇患。延興元年卒,年五十三。諡曰惠侯。四子,淵、敏、昶、尚。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興安初,兼太常卿,立保太后父遼西獻王廟,進爵為侯。後除散騎侍郎,使宋,應對宋侍中柳元景失衷。還,被禁核,經年乃釋。除濟州刺史,州接邊境,將士數相侵掠,度世乃禁勒所統,還其俘虜,二境以寧。後坐事免。尋除青州刺史,未拜,卒,諡曰惠。四子,伯源、敏、昶、尚之。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初,玄有五子,嫡唯度世,餘皆別生。崔浩事難,其庶兄弟常欲危害之,度世常深忿恨。及度世有子,每誡約令絕妾孽,不得使長,以防後患。至淵兄弟,婢賤生子,雖形貌相類,皆不舉接。為識者所非。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初,玄有五子,唯度世嫡,餘皆別生。崔浩之難,其庶兄弟恆欲害之,度世常深忿恨。及度世有子,每誡絕妾孽,以防後患。至伯源兄弟,婢妾生子,雖形貌相類,皆不舉接。為識者所非。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度世,李氏之甥。其為濟州也,國家初平升城。無鹽房崇吉母傅氏,度世繼外祖母兄之子婦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賈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軍途,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計中表,致其恭恤。每覲見傅氏,跪問起居,隨時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賑賈氏,供其服膳。青州既陷,諸崔墜落,多所收贖。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度世之為濟州也,魏初平升城。無鹽房崇吉母傅,度世繼外祖母兄之子婦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賈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計中表,致其供恤。每覲見傅氏,跪問起居,隨時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賑賈氏,供其服膳。青州既陷,諸崔墜落,多所收贖。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宋紀十四》:崇吉母傅氏,申纂妻賈氏,與濟州刺史盧度世有中表親,然已疏遠。及為魏所虜,度世奉事甚恭,贍給優厚。度世閨門之內,和而有禮。雖世有屯夷,家有貧富,百口怡怡,豐儉同之。
《魏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世祖之平涼州,紹先內徒,家於晉陽。明敏有識量,與廣平游明根、范陽盧度世、同郡李承等甚相友善。
《北史·卷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涼州平,紹先內徒,家於晉陽。明敏有識量,與廣平游明根、范陽盧度世、同郡李承等甚相友善。
《唐會要·卷八三·嫁娶》:四年十月十五日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選。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元孫。凡七姓十一家。不得自為婚姻。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
《資治通鑑·卷二百·唐紀十六》: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陽盧,滎陽鄭,清河博陵二崔,趙郡隴西二李等七姓,其族望恥與諸姓為婚,乃禁其自相姻娶。於是不敢復行婚禮,密裝飾其女以送夫家。
《玉海·卷五十·唐姓氏錄》: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儀、盧潭、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姻。
《小學紺珠·卷七·七姓》: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唐高宗詔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先是後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寶等為冠)。
《全唐文·卷一三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溫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
《實賓錄·卷三·七姓》: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婚。
《萬姓統譜——氏族博考·卷一一·族望》: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溫、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昏姻。
《天中記·卷一七·宗族》:七姓十家。高宗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魏故充華嬪盧氏墓志銘。諡曰昭。」嬪諱令媛,范陽涿人,魏司空容城成侯之十一世孫,錄事府」君之元女。衣冕盛於累朝,風猷懋於弈葉。固以昭晰簡牘,紛」綸秘圖,冠蓋縉紳,羽儀邦國者矣。嬪膺積善之餘慶,稟妙氣」於山川。爰始設帨,灼然秀異,姿見詳密,舉動溫華,故以擅彩」平林,標聲灌木。年甫九齡,召充椒掖。天不憖遺,構疾彌留。正」光三年龍集壬寅,夏四月壬戍朔,十六日丁丑,卒於京室,時」年十二。以其月卅日辛卯窆於芒山成周西北廿里。銘曰:」姜水激波,大風揚烈,且清且素,載摶載𩗭。邁種無巳,龜符相」迭,顯焉必大,宜哉仍世。仍世克昌,遂衍英芳,萋萋莫莫,日就」月將。修姱窈窕,玉瑩金相,似星環極,如日照梁。苹藻畢閒,蒲」椒洞啟,九十其儀,三千其禮。玉鉤曜室,金紐映陛,朝露溘盡,」山原共體。共體無際,山原有歸,靈修眷命,改物遷衣。樂池一」盡,就館長違,空嗟佪顧,帷中是非。」曾祖度世,字子遷,散騎常侍太常卿使持節鎮遠將軍濟州」刺史固安惠侯。夫人清河崔氏。父賾,散騎常侍大鴻」臚卿使持節平東將軍青冀二州刺史清河侯。」祖諱淵,字伯源,散騎常侍尚書始平王師秘書監使持節安」北將軍幽州刺史固安懿侯。夫人趙郡李氏。父孝伯,」散騎常侍尚書使持節平西將軍泰州刺史宣城公。」父道約,字季恭,今司空錄事參軍。妻熒陽鄭氏。父道」昭,國子祭酒秘書監使持節鎮北將軍光青相三州刺史文」恭侯。
《魏書·卷四十·列傳第二十八》:初,定國娶河東柳氏,生子安保,後納范陽盧度世女,生昕之。
《北史·卷二十八·列傳第十六》:初,定國娶河東柳氏,生子安保。後娶范陽盧度世女,生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