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陽民歌是分布於河南省南陽的音樂形式,南陽在歷史上音樂氛圍濃厚,其民歌較為豐富多彩。南陽民歌大多為勞動、生活和愛情等內容,有著濃厚純樸的生活氣息。表現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南陽民歌曲調優美動聽,唱腔圓滑流暢、靈活多樣。南陽地處中國南北交界一帶,南陽的民歌兼具南北之特點,南陽地區的民歌種類由於受所處地理環境的直接影響,各類民歌首先得以發展的是山歌,田歌,勞動號子,其次是燈歌,小調等。[1]
山歌多分布在桐柏、西峽、淅川等山區。桐柏山歌高亢挺拔,節奏自由,比如《石榴開花葉兒稀》、《小小鯉魚紅口鰓》、《一輪紅日照山河》、《唱個劉備賣草鞋》等。西峽和淅川的山歌優美婉轉,節奏舒展且規整。桐柏山歌的加襯詞起腔和運用喉頭顫音的樂句落音都獨具特色。而西峽、淅川山歌的「加垛」即「山歌帶滾」別具一格。另外還有牧童在山坡上演唱的四句歌詞的盤歌與對歌,例如桐柏的《對歌》和西峽的《放牛娃山歌》。田歌是農民在從事農業活動中哼唱的民歌體裁,例如桐柏的《口羅嗬調》、《車水歌》、淅川的《打嘍吼》等,多由一人領唱,眾人接腔,領唱部分抒情優美,接唱部分熱烈紅火,上下句式的樂段結構自由反覆。[1]
南陽豐富的水系造就了南陽古代發達的航運業,在不同的條件下,船工們創造了各成一套的行船號子,如丹江號子、白河號子、唐河號子。丹江號子數量頗多,比較有名的有《上水拖船號子》、《下水搖櫓號子》、《灣船拖錨號子》、《起錨號子》、《扛船號子》、《撐篙號子》、《過街號子》等。唐河號子有《撐篙號子》、《搖櫓號子》、《抖逢號子》、《拉縴號子》等。這些號子或表達一帆風順時船工們的愉悅心情,或表現駛入險灘時船工們齊心協力戰勝苦難的激昂情景,或表達對當時社會的批判。無論上水、下水、拋錨、起錨、撐篙,處處都有船夫們的歌聲,展現了他們堅毅、勇敢、勤勞的品格。[1]
“ | 沒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 四百水路三百灘,龍王爭來閻王奪。 |
” |
——丹江號子:《沒奈何,走寨河》 |
南陽古代有玩花燈的習慣,燈歌流傳遍及十三個縣市,尤以南陽市區、鎮平、淅川為甚。這些燈歌實際是歌、舞、樂三者溶為一體的民間歌舞形式。主要有《九蓮燈》、《雲彩舞》、《旱船》、《高蹺》、《小車》、《竹馬》等,演唱歌曲稱《旱船調》或《竹馬調》,也是基本曲調。另外還吸收了眾多的民間小調作為燈歌,如:《十想》、《十足》、《雙疊翠》、《開門調》、《趕會》、《賣扁食》等。 在南陽部分城鎮,很多人善於自編自唱即興高歌,歌詞語會比較通俗樸實,風趣幽默。南陽燈歌,以五聲宮、徵調式為多,節奏大體相仿,但由於旋律的變化,同一曲調色彩迥異,淅川的《大小姐回娘家》和鎮平的《推小車》是典型的例子。[1]
小調在南陽地區數量最多,有形式多樣題材廣泛的特點。反映古代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如《難民哭五更》、《窮人淚》;反映舊社會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如《十想》、《十恨》、《鬧五更》、《要嫁妝》;反映愛情生活的,如《送表哥》、《送郎》;反映勞動人民生活情趣的,如《懶婆娘罵雞》、《王婆說媒》、《王大娘釘缸》、《打八條》等;反映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的,如《推翻滿清》、《十月抗戰》、《東洋兵到我村》等。歌詞多用「四季」、「五更」、「十二個月」等數量詞作為線索而連接,把不同的事件、典故或歷史人物融入進一首小調里,使整首歌曲渾然一體。[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