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乌克兰文学家、诗人、剧作家,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性主义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列霞·烏克蘭卡(烏克蘭語:Леся Українка,羅馬化:Lesia Ukrainka[註 1],發音:[ˈlɛsʲɐ ʊkrɐˈjinkɐ];1871年2月25日 [儒略曆2月13日] —1913年8月1日 [儒略曆7月19日]),本名拉里莎·彼得里芙娜·科薩奇[註 2],婚後姓科薩奇-克維特卡[註 3],烏克蘭文學家、詩人、劇作家,社會活動家、馬克思主義者和女性主義者[1],烏克蘭社會民主黨創始人之一,曾參與《共產黨宣言》烏克蘭語版本的翻譯。[2]
她的著名詩集包括《鼓起詩歌的翅膀》、《思想和希望》和《回聲》;其一生中創作了十幾部詩體劇,其中包括《在廢墟上》、《秋天的童話》、《在地下經堂里》、《石頭主人》、《森林之歌》等。[2]
列霞·烏克蘭卡於1871年出生於茲維亞赫爾,其母奧列娜·普奇爾亦為烏克蘭著名作家,其父彼得羅·科薩赫是地區調解委員會主席。她的數學天賦不高,但通曉英語、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希臘語、拉丁語、波蘭語、俄語、保加利亞語及其母語烏克蘭語。[3]
列霞的母親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的母親積極參與女性主義運動,並出版了一本女權年鑑。列霞的家庭只使用烏克蘭語交流,同時,為了避免在俄羅斯帝國開辦的學校中接受俄語教育,孩子們只在家中接受烏克蘭語家庭教師的教學。列霞在四歲時學會認字,她和她的哥哥都能流暢地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原文。[4]
列霞在八歲時創作了她的第一首詩歌《希望》,以紀念她的家人因反對沙皇統治而被捕。同年,列霞舉家遷往盧茨克。[5]她的叔叔米哈伊洛·德拉霍馬諾夫鼓勵她學習烏克蘭民歌、民間故事和歷史。她還受到著名作曲家尼古拉·李森科,以及烏克蘭著名戲劇家和詩人米哈伊洛·斯塔里茨基的影響。[6]
她於十三歲首次發表詩歌《鈴蘭》,刊登於利維夫的雜誌《星星》。由於俄羅斯帝國禁止烏克蘭語出版物,考慮到自身安全,她接受母親的建議開始使用筆名。[7]與此同時,列霞的鋼琴技藝日漸精湛。但由於罹患骨結核病,列霞無法在外接受相關指導,寫作也因此成為她生活中的重心。[6]
1890年代開始,列霞基本在波爾塔瓦進行交流。1893-1906年的夏天,列霞基本都住在波爾塔瓦的哈佳奇,她這一時段的創作也大多與哈佳奇有關。她的作品《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正是創作於此。此外,列霞還在哈佳奇結識了馬卡洛娃老師,這位老師在列霞的回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8]
列霞的作品大多飽含對烏克蘭自由獨立的信念。1895-1897年間,她加入基輔文藝協會,該協會後來由於與革命分子有聯繫,於1905年被取締。[7]1888年,列霞年滿17歲,她受16世紀法國七星詩社流派的啟發,和哥哥創辦七星文學角,旨在將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為烏克蘭語。[9]
列霞的創作受到塔拉斯·謝甫琴科和伊萬·弗蘭科的影響,他們都是當時烏克蘭的著名文學家。1893年,列霞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詩集《鼓起詩歌的翅膀》。由於當時俄羅斯帝國對烏克蘭語出版物的禁令,列霞只得將詩集帶到西烏克蘭地區出版,該地當時尚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待詩集出版之後,再將其偷運回基輔發售。[10]
列霞身患骨結核,須前往不同地方尋求治療方法。她也得以遊歷德國、奧地利、義大利、比利時和埃及等國,這段經歷使她接觸到了各國不同的文化,也開闊了她的視野。[5]
1897年,列霞在雅爾達接受治療時邂逅謝爾蓋·梅爾斯基,他是一名來自明斯克的官員,同時也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員,彼時也在接受結核病治療,兩人的關係迅速發展。列霞稱他們的關係為「友誼」,而非「愛情」。1901年3月3日,梅爾斯季因肺結核去世,列霞在他臨終時,於枕邊寫下作品《被附身者》。[7]
列霞·烏克蘭卡積極投身於反對沙皇統治的社會運動當中,且是烏克蘭馬克思主義者組織的一員。1902年,她將《共產黨宣言》譯為烏克蘭語。1907年,列霞被沙俄警察逮捕後釋放,隨後一直受到監視。[11]
呵,我的人民無辜受難,
我的兄弟戴著鎖鏈,氣息奄奄。
唉,烏克蘭,致命的舊創,
燃燒在你的心間!
誰能替我們粉碎沉重的鎖鏈?
噢,我的天!
何時才能擺脫不幸?還是幸福不會來臨?該死的手,衰弱得麻木不靈!
生活如同地獄,又何必降生?
我們寧願讓死的黑幕蓋住眼睛,
也不願在恥辱中偷生!
噢,多麼不幸!
——列霞·烏克蘭卡《珍貴的眼淚》
伊凡·弗蘭科對列霞·烏克蘭卡的作品給予極高評價,把它和舍甫琴科的《遺囑》相提並論,「自從舍甫琴科唱出『把我埋葬以後,大家一致奮起,粉碎奴役的鎖鏈……』,烏克蘭還沒有聽到過像這位體弱多病的女子口中唱出的這樣有力、熱情的詩的語言……」。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2年出版的傳單中,曾經援引《我的話,你為什麼不變成……》的第五段作為獻詞。[2]
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加盟國境內都有許多列霞·烏克蘭卡的紀念碑。基輔馬林斯基公園內設有列霞的紀念碑,亞塞拜然巴庫有列霞的半身像。基輔市內有一家劇院以列霞的名字命名。此外,在當地烏克蘭僑民的呼籲下,美國和加拿大亦有列霞的紀念碑,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內即有紀念碑。[12]
2021年2月25日,列霞·烏克蘭卡誕辰150周年,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發表電視講話,並向其墓碑獻花。[13]
2022年11月16日,烏克蘭聶伯的普希金大道更名為列霞·烏克蘭卡大道。[14]
2023年1月1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聶伯市一棟公寓樓遭到飛彈襲擊,造成30人以上死亡。[15]隨後數天內,莫斯科有市民在列霞·烏克蘭卡紀念碑下獻花。[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