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儒家觀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義,一般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為,衍生出「義氣」之概念。「義者,宜也。」《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說文》:「義,己之威儀也。從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從羊。」《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 《近思錄》按其「適宜」的意義將「義」定義為「合理地處理事務」。[1]
「義」是儒家五德(仁、義、禮、智、信)之一。儒家注重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孔子的中心思想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為「義」[2]。西漢董仲舒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是處理人際關係。
「義氣」是由「義」所衍生的概念,在中國民間普遍用以表示朋友之間的情誼與關心。在武俠小說及黑社會裏,便經常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義氣。換個角度來說,「義氣」之意涵範圍相較於「義」較為狹隘,可稱為「小義」。
論語共計出現 24 個義字。從語法上分析,義字在《論語》文本中時作名詞,時作動詞,時作形容(副)詞,但基本涵義還是「合適、合宜」。在道德意義上,義就具備了動態的道德評價、道德要求和靜態的道德標準三重道德職能。[5]
義利
道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