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釋名》是東漢劉熙(或又作劉熹)撰寫的一部訓詁專著,以探求詞源為主要目的,以聲訓為主要手段,是漢語中第一部解釋事物命名緣由的專書[1]:382。全書共8卷27篇。
明朝郎奎金在將《釋名》和《爾雅》《小爾雅》《廣雅》《埤雅》編在一起統名之《五雅》時,為名稱的諧調一致而改稱《釋名》為《逸雅》[2]:760-763。
《釋名》作者是劉熙還是更知名的劉珍(?~126)存在爭議。最早提到《釋名》的是3世紀晚期韋昭(204-273)的《三國志·吳書》。後來的《顏氏家訓·音辭篇》《隋書·經籍志》等,都記載《釋名》作者為劉熙[3]:382。《後漢書》後第二次出現《釋名》是5世紀中期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文苑列傳第七十上》載:「劉珍字秋孫,一名寶……。又撰《釋名》三十篇,以辯萬物之稱號雲。」而不載劉熙事跡。官修史書簡單地列舉了《釋名》的卷數和篇數,而沒有提及其章數。明朝學者鄭明選質疑了章之間的差異,懷疑此書的真實性。清朝學者畢沅(1730–1797)曾於1789年作《釋名疏證》,相信《釋名》的編篡由劉珍開始,劉熙接手並完成,還在前面加上了序。另一位明朝學者錢大昕(1728–1804)基於他學生對傳記的研究,贊同劉熙是作者。基於內部證據,Bodman總結道「劉珍並非不可能確實編寫了這樣一部大作,劉熙可能在他的書中用到了部分材料,但這可能性非常小。」[4]
《釋名》成書的年代與其作者一般有爭議。不過,劉熙很確鑿地生活在東漢末年,在184年黃巾之亂到220年漢亡之間逃亡至交州。
現在一般認為今本《釋名》二十七篇的作者是劉熙無疑,劉珍《釋名》三十篇是現已佚失的另一部書。[3]:8-11[5]:150[1]:382[6]:79
《釋名》共8卷、27篇。目錄如下:
《釋名》的撰寫受到了《爾雅》啟發與影響。雖然《釋名》是理論證實型的纂集,而《爾雅》是集合貯存型的纂集[7]:159,但在分類編排上,《釋名》和《爾雅》相當相似,有明顯的承繼關係,而《釋名》比《爾雅》更加細緻。大致對應關係如下表[3]:28-29:
《爾雅》篇目 | 《釋名》篇目 |
---|---|
釋詁第一 | 釋言語第十二 |
釋言第二 | |
釋訓第三 | |
釋親第四 | 釋親屬第十一 |
釋宮第五 | 釋宮室第十七 |
釋道第六 | |
釋器第五 | 釋用器第二十一 |
釋飲食第十三 | |
釋采帛第十四 | |
釋衣服第十六 | |
釋床帳第十八 | |
釋書契第十九 | |
釋樂器第二十二 | |
釋兵第二十三 | |
釋車第二十四 | |
釋樂第七 | 釋樂器第二十二 |
釋天第八 | 釋天第一 |
釋兵第二十三 | |
釋地第九 | 釋地第二 |
釋州國第七 | |
釋丘第十 | 釋丘第五 |
釋山第十一 | 釋山第三 |
釋水第十二 | 釋水第四 |
釋草第十三 | 無 |
釋木第十四 | |
釋蟲第十五 | |
釋魚第十六 | |
釋鳥第十七 | |
釋獸第十八 | |
釋畜第十九 | |
無 | 釋形體第八 |
釋姿容第九 | |
釋長幼第十 | |
釋首飾第十五 | |
釋典藝第二十 | |
釋船第二十五 | |
釋疾病第二十六 | |
釋喪制第二十七 |
所釋名物典禮共計一千五百二事情[8]:17-18;又說共1379條,釋詞1710個[3]:17-18。釋詞時,一般有被釋詞、釋詞、具體闡釋三部分,如:「日,實也,光明盛實也。」就是說,「日」的得名來自於「實」,因為太陽是「光明盛實」的。有時還有解釋詞義的前釋詞,如:「山頂曰冢。冢,腫也,言腫起也。」就是說,「冢」的詞義是「山頂」,「冢」的得名來自於「腫」,因為山頂像「腫起」[注 1]。
中國古代很早就對名與實的問題做過探究。《荀子·正名》中說:「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而《釋名·敘》則提出:「夫名之於實,各有義類。」兩種觀點雖然看起來相互牴觸,但都符合現代語言學理論。語言具有絕對任意性,語音和語義的結合是任意的,荀子「名無固宜」的觀點與之類似;得名之始固然是任意的,但一個詞引申繼而分化、演變為幾個詞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理據性,多個詞素構成詞的過程也是有理據的,劉熙的觀點與之類似。《釋名》作為一本纂集類專書,很少有明確的理論觀點,但其藉助聲訓考察單純詞的源詞和合成詞的造詞理據的大量實踐,都體現了「名之於實,各有義類」的觀點。
《釋名》所依靠的主要方法是聲訓,即用音同音近的詞來解釋被訓釋詞語。聲訓約占全書訓釋的四分之三[3]:34。聲訓的方法古已有之,如《論語》中的「政者正也」、「仁者人也」,到漢代大為興盛,其中大多數都是對名號、典章、天干、地支等有神秘色彩的事物作出解釋,內容也多是宣揚儒家思想[5]:155 ,屬於義理聲訓而非語言聲訓[7]:161。而《釋名》則從語言學、語源學角度出發來使用聲訓,並擴展到百姓日常的領域中,不只限於名物制度等。
《釋名·敘》中說:「至於事類,未能究備,凡所不載,亦欲智者以類求之。」而事實上詞源往往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求得的,直到今天,要準確推尋出漢語中每個詞的語源也是非常困難的。《釋名》企圖對每一個詞的語源都做出解釋,就難免穿鑿附會。王力批評其為「唯心主義」[9]:42。王寧則認為其「明顯錯誤近十之五、六」[10]:140。
有學者對《釋名》做了逐條分析檢驗,可以認可的同源詞有455條,占全書1298條聲訓的35.1%;這三成多之中,又只有五分之一是真正的推源,而剩下的都是系源[3]:231。「推源」指釋詞是被釋詞的根詞或源詞,如:「冬,終也,物終成也。」今人的研究認為「冬」確實是從「終」派生[10]:151。「系源」指將同源詞類聚在一起,如:「銷,削也,能有所穿削也。」今人的研究認為,「銷」和「削」是同源詞,但兩者的關係不是《釋名》說的「銷」從「削」派生;「銷」、「削」和「消」、「霄」、「艄」等同源,都有「漸小」或「使小」的義素,都派生自同一個源詞[10]:149。
《釋名》聲訓的隨意性還表現在對聯綿詞的誤訓和「一詞二源」上[3]:263。《釋名》對大部分連綿詞都拆分解釋,而不將其視作一個語素。《釋名》還對一些詞的來源作出多種解釋,而「一詞二源」的現象是不符合語言發展和語詞孳生的基本原理[3]:272。
王力批評《釋名》聲訓的隨意性的同時,也總結了《釋名》在訓詁和語源探究方面之外的意義:《釋名》中的大量訓詁材料可以和《爾雅》《說文解字》互相參照;去古未遠,從許多內容中可以推求古人制度、風俗;反映了一些詞的較古的意義或新興的意義;以聲訓為主,中間雙聲、疊韻字尤多,可以據以考見古音[9]:43[1]:382。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