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受較強的國家支配和保護的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保護國(英文:Protectorate,原意並無「國」的含義)又稱保護領[1],指的是一類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保護自己、外交主權嚴重喪失,還需要接受宗主國管束的國家或地區[2],在分類上屬於殖民統治或從屬國的一種[3]。英語中將漢唐時代進行間接統治的「都護府」也翻譯為「保護國」。
保護國是一類附屬領土(屬地),對其大部分內部事務享有自治權,同時仍然承認一個更強大的主權國家的宗主權,而不是占有權(完全控制)。作為交換,保護國通常根據其相關條約接受特定義務。通常保護國是在法律上通過條約建立的。[4][5][6]
在實踐中,保護國通常只與宗主國有直接關係,並將其所有更重要的國際事務的管理權移交給後者。[7]同樣,保護國很少自行採取軍事行動,而是依靠其宗主國作為保護者進行防禦。這與吞併不同,因為保護者沒有正式的權力來控制保護國的內部事務。然而由於其沒有國防和外交權力,國際法上則視宗主國擁有保護國的主權,一些保護國最終併入了其宗主國。保護國(無主權)與古代的附庸國(半主權)最大的區別是法律上沒有與外國邦交的權力,而附庸國雖然也受宗主國控制但可以直接和其他國家往來。[8]
保護國與殖民地不同,因為它有本地統治者,沒有直接擁有或很少經歷宗主國的直接的殖民統治。[9][10]儘管歐洲殖民者常用保護國作為殖民統治的一種形式,如法屬印度支那就擁有東京、安南等保護國。
保護國也不同於國際聯盟及其繼任者聯合國的託管領土,其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國際社會的監督。保護國通過與保護國的雙邊協議正式加入保護,而國際授權則由具有國際社會代表性的機構管理,無論是否有事實上的管理權。
在另一個國家保護下,同時保留其「國際人格」的國家被稱為「被保護國家」(Protected state),而不是保護國。受保護國家有類似保護形式,但它繼續保持「國際人格」,並在執行外交政策時享有商定的獨立性。簡而言之,受保護國家是主權受限制的獨立國家,保護國則是完全沒有主權的國家。在某些情況下,就像英國和埃及(1922年之後被英國承認的埃及王國)的關係一樣,一個名義上獨立的國家也可以被貼上事實上的保護國或隱蔽的保護國的標籤。[11]
下列國家中如歷史上的埃及、尼泊爾、克羅埃西亞等國屬名義上是獨立國的「被保護國家」*而非「保護國」。在現代,微型國家如列支敦斯登、摩納哥等國的一個重要或決定性特徵是受某種形式的保護,根據該定義:「微型國家是現代受保護國家,即這些迷你主權國家能夠單方面將某些主權屬性交給大國,以換取對其政治和經濟生存能力的良性保護,使其免受地理或人口限制。」 [12]
「保護國」或「被保護國家」* | 宗主國 | 政治體制 | 國旗 | 現今國旗 |
---|---|---|---|---|
聯邦聯盟(1815–1820) | 阿根廷 | 總統制 | ||
秘魯保護國(1820–1822) | 阿根廷 | 總統制 | ||
里奧格蘭德共和國*(1836-1845) | 阿根廷 | 總統制 | ||
朱莉安娜共和國*(1839-1845) | 阿根廷 | 總統制 | ||
巴拉圭*(1876) | 阿根廷 | 總統制 | ||
巴拉圭*(1869-1876) | 巴西帝國 | 總統制 | ||
烏拉圭*(1828–1835) | 巴西帝國 | 總統制 | ||
阿克雷共和國*(1899-1903) | 巴西 | 總統制 | ||
古巴
|
美國 | 軍事占領、傀儡政權 | ||
阿富汗*(1879–1919) | 英國 英屬印度 |
君主專制 | ||
錫金(1861–1975) | 英國 印度 |
君主立憲制 | ||
尼泊爾王國*(1816–1923) | 英國 |
君主立憲制 | ||
埃及王國*(1922–1936) | 英國 | 君主專制 | ||
英埃蘇丹 | 英國 埃及王國 |
共管、保護領 | ||
汶萊(1888–1984) | 英國 | 君主專制 | ||
馬爾地夫(1887–1965) | 英國 | 君主專制 | ||
尚吉巴(1890–1963) | 英國 | 君主專制 | ||
砂拉越王國(1888–1946) | 汶萊 英國 |
君主專制 | ||
莫斯基托海岸(1638-1860) | 英國 | 君主制 | ||
巴蘇陀蘭 | 英國 南非聯邦 |
君主立憲制 | ||
貝專納(1885–1966) | 英國 | 君主立憲制 | ||
英屬索馬利蘭(1884–1960) | 英國 | 君主立憲制 | ||
北羅德西亞(1911–1964) | 英國 | 君主立憲制 | ||
尼亞薩蘭(1907–1964) | 英國 | 君主立憲制 | ||
巴布亞領地(1884-1888) | 英國 澳洲 |
君主立憲制 | ||
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1892–1916) | 英國 | 君主立憲制 |
| |
英屬黃金海岸(1821–1957) | 英國 | 君主立憲制 | ||
阿曼*(1892–1970) | 英國 | 君主專制 | ||
科威特(1899–1961) | 英國 | 君主專制 | ||
北婆羅洲(1888–1946) | 英國 | 君主立憲制 | ||
大韓帝國 (1905–1910) | 日本 | 君主專制 | ||
滿洲國* (1932–1945) | 日本 | 傀儡政權 |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1939–1945) | 日本 | 傀儡政權 | ||
菲律賓 第二共和國*(1943–1945) | 日本 | 傀儡政權 | ||
希瓦汗國(1873–1917) | 俄羅斯帝國 | 君主專制 | ||
布哈拉酋長國(1873–1917) | 俄羅斯帝國 | 君主專制 | ||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 波蘭第二共和國 | 共和制 | ||
德屬東非 | 德意志帝國 | 保護國 | ||
德屬新幾內亞 | 德意志帝國 | 保護國 | ||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1941–1945) | 義大利 | 君主制 | ||
阿爾巴尼亞
|
義大利王國 | 君主立憲制 | ||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1939–1945) | 納粹德國 | 傀儡政權、保護領 | ||
圖瓦人民共和國* | 蘇聯 | 社會主義共和國 | ||
蒙古人民共和國* | 蘇聯 | 社會主義共和國 | ||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1944–1946) | 蘇聯 | 社會主義共和國 | ||
同盟國軍事佔領奧地利 | 英國 蘇聯 美國 法國 |
共管、軍事占領 | ||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 英國 蘇聯 美國 法國 |
共管、軍事占領 | ||
薩爾保護領(1947–1956) | 法國 | 保護領 | ||
巴達維亞共和國*(1795–1806) | 法國 | 共和國 | ||
荷蘭共和國* | 法國 | 共和國 | ||
大溪地王國(1842–1880) | 法國 | 君主專制 | ||
里馬塔拉王國(1889–1900) | 法國 | 君主專制 | ||
魯魯土王國(1889–1900) | 法國 | 君主專制 | ||
敘利亞*(1943-1945) | 法國 | 共和制 | ||
摩洛哥(1912–1956) | 法國 西班牙 |
君主專制 | ||
突尼西亞
|
法國 | 君主專制 | ||
法屬印度支那 | 法國 | 保護領、君主專制 |
| |
法屬赤道非洲 | 法國 | 保護領 |
| |
法屬西非 | 法國 | 保護領 |
| |
諾魯* |
先前: 英國 |
共和國 | ||
庫克群島* | 先: 英國
後: 紐西蘭 |
君主立憲制 | ||
紐埃* | 先: 英國
後: 紐西蘭 |
島國 君主立憲制 |
||
托克勞 | 先: 英國
今: 紐西蘭 |
保護領 自治領 屬地 |
||
不丹*(1947-2007) | 印度 | 君主立憲制 | ||
索羅門群島(1893–1978) | 英國 澳洲 |
君主立憲制 | ||
聖馬利諾* | 義大利 | 共和立憲制 | ||
列支敦斯登* | 瑞士 奧地利 |
君主立憲制 | ||
摩納哥* | 法國 | 君主立憲制 | ||
巴勒斯坦國* |
先前: 約旦 |
自治國(被以色列占領) |
|
|
卡法 (1462–1475) | 波蘭王國 | 保護領 | ||
哥薩克酋長國(1669–1685) | 鄂圖曼帝國 | 選舉君主制 |
下列國家在存在期間均宣稱其獨立國家身份,但實際上依賴某一國政府的支持,中文語境下的保護國來源於對英文名詞Protectorate的翻譯,而依賴某國的保護不一定符合「保護國」的完整法律定義。
順序 | 存在主權爭議的政治實體(被保護國) | 英文全稱 | 爭執日期 | 有關爭議聯合國成員國 | 保護或支持其獨立及自治有關聯合國成員國 |
---|---|---|---|---|---|
現存現代政權 | |||||
1 | 阿布哈茲 | Republic of Abkhazia | 1992年— | 喬治亞 | 俄羅斯 |
2 | 南奧塞提亞 | Republic of South Ossetia | 1991年— | 喬治亞 | 俄羅斯 |
3 | 佤邦 | Wa State | 1989年— | 緬甸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4 | 科索沃 | Republic of Kosovo | 2008年— | 塞爾維亞 | 阿爾巴尼亞 美國 歐洲聯盟 |
5 | 北賽普勒斯 | Turkish Republic of Northern Cyprus | 1983年— | 賽普勒斯 | 土耳其 |
7 |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 Western Sahara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 |
1976年— | 摩洛哥 | 阿爾及利亞 茅利塔尼亞 |
8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Transnistria Moldavian Republic Pridnestrovian Moldavian Republic |
1990年— | 摩爾多瓦 | 俄羅斯 |
已滅亡現代政權 | |||||
1 | 科威特共和國 | Republic of Kuwait | 1990年—1990年 | 科威特 | 伊拉克 |
2 |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 People's Republic of Kampuchea | 1979年—1992年 | 柬埔寨 | 越南 |
3 | 比亞法拉共和國 | Republic of Biafra | 1967年—1970年 | 奈及利亞 | 葡萄牙 法國 羅德西亞 |
4 |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 1978年—1992年 | 阿富汗 | 蘇聯 |
5 | 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 | Republic of Serbian Krajina | 1990年—1995年 | 南斯拉夫 | 塞爾維亞 |
6 | 黑塞哥-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共和國 | Croatian Republic of Herzeg-Bosnia | 1991年—1996年 | 波赫 | 克羅埃西亞 |
7 |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 2014年—2022年 | 烏克蘭 | 俄羅斯 |
8 |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 Lugansk People's Republic | 2014年—2022年 | 烏克蘭 | 俄羅斯 |
9 | 阿爾察赫共和國 | Republic of Artsakh | 1991年—2023年 | 亞塞拜然 | 亞美尼亞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