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讓·保羅·古斯塔夫·利科(法語:Jean Paul Gustave Ricœur,法語發音:[ʒɑ̃ pɔl ɡystav ʁikœʁ],1913年2月27日—2005年5月20日),法國哲學家和歷史學家。
保羅·利科 | |
---|---|
出生 | 1913年2月27日 瓦朗斯 |
逝世 | 2005年5月20日 (92歲) 沙特奈馬拉布里 |
教育程度 | agrégation de philosophie、哲學博士 |
母校 | |
職業 | 哲學家、大學教師、神學家、翻譯家 |
獎項 | Dr. Leopold Lucas Prize、honorary doctor of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京都藝術與哲學獎、honorary doctor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學術棕櫚勳章司令級、Q126325594 |
網站 | http://www.ricoeursociety.org |
保羅·利科於1913年出生於法國的瓦朗斯[1]。他來自一個虔誠的胡格諾派家庭,胡格諾派是法國的宗教少數派。
他的父親在一戰期間於1915年在第二次香檳山戰役中失蹤,直到1932年才找到遺體[2][3]。因此,保羅在父親去世後由祖父母和姑姑撫養長大。
保羅熱愛學習,由於家庭重視聖經研究,他從小就對哲學產生了興趣。他於1932年獲得雷恩大學的學士學位,並於1933到1934年在索邦大學學習哲學,受到了加布里埃爾·馬塞爾的影響[4]。
在二戰期間,利科被徵召入伍,成為法國軍隊的士兵。在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期間,他被俘虜並在Oflag II-D集中營中度過了五年 [4]。
戰爭過後,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學任教,並於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1956年,他成為索邦大學的一名教授,並於1960年發表了《有過失的人》和《惡的象徵》兩本作品。他的學術聲譽逐漸上升。德里達曾在1960年代早期擔任他的助手[5]。
利科於1970年至1985年在芝加哥大學神學院任教,並在這段時間內完成了《時間與敘事》三卷本,並於1985年至1986年發表了著名的吉福德講座。他晚年的作品跨足了不同國家的思想傳統,並在1999年獲得了巴爾贊獎。
保羅·利科於2005年去世,享年92歲,被譽為20世紀哲學的重要代表之一。
利科曾致力於研究各種語言學和心理分析的解釋理論。他屬於詮釋學現象學家胡塞爾和加達默爾一支。保羅·利科的研究範疇屬於歐陸哲學,但同時也涉及分析哲學。讓-呂克·南希是他的博士生。[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