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美洲
地理文化區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比利美洲(西班牙語:Iberoamérica,葡萄牙語:Ibero-América)是指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所有美洲國家和地區的總稱,它們曾經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殖民地,屬於西班牙殖民帝國或葡萄牙殖民帝國的一部分,並且在各方面、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深受原宗主國西班牙或葡萄牙的影響,例如它們的官方語言都是西班牙語或葡萄牙語,主要宗教都是天主教。由於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土都位於歐洲的伊比利半島,伊比利美洲由此得名。

也有另外一種把伊比利美洲的概念擴展的說法,認為與上述伊比利美洲國家和地區相似的國家,包括原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內,都屬於廣義的伊比利美洲範疇。也有說法,因為安道爾也位於伊比利半島,且其通用語言也是西班牙語,其官方語言加泰隆尼亞語在西班牙部分地區也是官方語言,其主要宗教也是天主教,所以安道爾也被歸於廣義的伊比利美洲。但一般不把說英語的貝里斯和美國南部等州份和地區歸為伊比利美洲。
概述
伊比利美洲的概念是從19世紀後葉開始使用的,它指的是那些曾經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的美洲國家,而原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一些情況下也被歸於這個概念之內,比如後來的伊比利美洲國家組織就包括了西、葡兩國。
「伊比利」指的是歐洲的伊比利半島,它由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三國和直布羅陀[1]組成。狹義上的伊比利美洲由使用西班牙語的美洲國家和地區(西班牙語美洲)以及使用葡萄牙語的巴西組成,幾乎包括了整個拉丁美洲。但伊比利美洲不包括使用法語的海地、法屬圭亞那、馬提尼克和瓜德羅普等拉美國家和地區,也不包括使用其他非拉丁語族語言(如英語、荷蘭語)的拉美國家和地區(如蓋亞那、蘇利南、千里達及托巴哥等),因為這些地區的原宗主國法國、英國、荷蘭等不在伊比利半島。
最狹義的拉丁美洲(只包括西語和葡語區)和狹義的伊比利美洲(不包括歐洲的西、葡、安)範圍相同。
作為原來該地區最大的宗主國,西班牙與伊比利美洲國家有特殊傳統關係,把發展與該地區國家的關係作為其外交政策的重點,主張建立伊比利美洲共同體,積極倡導並參與伊比利美洲首腦會議。在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倡議下,自1990年代以來,包括歐洲的西、葡、安三國在內的伊比利美洲國家開始努力達成每兩年召開一次峰會的目標。
國家和人口
- 西班牙語國家和地區(超過4億人)
阿根廷 38,747,000
玻利維亞 9,182,000
智利 16,295,000
哥倫比亞 45,600,000
哥斯大黎加 4,401,000
古巴 11,269,000
多明尼加共和國 8,895,000
厄瓜多 13,228,000
薩爾瓦多 6,881,000
宏都拉斯 7,205,000
瓜地馬拉 12,599,000
墨西哥 107,029,000
尼加拉瓜 5,487,000
巴拿馬 3,232,000
巴拉圭 6,158,000
秘魯 27,968,000
波多黎各(美國擁有聯邦自治領地地位的無建制領地) 3,955,000
西班牙 44,708,000(包括750萬加泰隆尼亞語使用者)
烏拉圭 3,463,000
委內瑞拉 26,749,000

- 葡萄牙語國家(約2億人)
安道爾 69,150
語言

伊比利美洲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都是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或加泰隆尼亞語,而在部分國家和地區也存在著其他官方或非官方的少數民族語言:
注釋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