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爾-12運輸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爾-12運輸機
Remove ads

伊爾-12Ил-12北約命名: Coach(車廂))是蘇聯二戰後第一款雙發活塞式運輸機,以替換里-2運輸機。

快速預覽 伊爾-12, 概況 ...

設計

1943年秋季伊留申設計局開始研發。採取雙發活塞式運輸機經典布局,全金屬、下單翼。相比於里-2,改進了後三點式起落架,使得滑跑與著陸時的飛行員視野更好。最初設計目標是增壓機艙載客29人,巡航速度400km/h,航程5,000km,使用伊爾-4驗證過的圖曼斯基 M-88B英語Tumansky M-88發動機。

研發中,改用了阿什-31發動機,單台功率1,500 hp;放棄了增壓機艙,載客改為27人。1945年8月15日首飛。[2] 不久決定改用什韋措夫發動機設計局阿什-82英語Shvetsov ASh-82發動機,1946年1月9日首飛。[2]

試飛過程解決了震動問題、發動機輸出特性、後機身結構加強以防止載重時由於重心而下傾。[3]發動機附近使用的導致了火災,替換為鋁合金。[4]最終完成試飛,投入批產。

伊爾-12有相當大的內部空間,機身每側有8個矩形窗戶。可運載32名傘兵。客機最多載客32人。1949停產,共生產663架。改進型號是伊爾-14

Remove ads

使用歷史

1947年5月1日參加莫斯科紅場五一節飛行表演,首次公開。5月20日完成性能測試。1947年6月蘇聯民航投入商業運營。1948年投入莫斯科-索菲亞國際航線運營。1954年用於巴黎航線。執飛當時蘇聯最長的民航航線:莫斯科-哈巴羅夫斯克,單程28小時,途中5次經停加油。

1954年,改型適用於冰跑道的伊爾-12在南極洲科考中使用。1970年代末從蘇聯民航退役。

出口用戶

 保加利亞
 捷克斯洛伐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0年解放軍第18軍進軍西藏,當時能飛高高原的運輸機僅有9架C-46,為此周恩來於1950年9月16日致電蘇聯訂購42架伊爾-12,從1950年11月和1951年初到貨。1956年3月,伊爾-12成功試飛西藏當雄機場。伊爾-12還用作航測飛機。1986年退役。
 寮國
 波蘭
  • LOT波蘭航空,第一個國外客戶,首批訂購了5架伊爾-12B,1948年春季在波茲南空展公開。(編號: SP-LHB to LHE).[5]
 羅馬尼亞
 蒙古國
 北韓

事故

663架飛機中,有49架在事故中損失,導致465人死亡。

更多資訊 日期, 機號 ...
Remove ads

型號

  • Il-12A : 27座客機。
  • Il-12Б : 1948年改型,改進了除冰系統、加長了前輪、背部的鰭片。
  • Il-12Д : 1948年軍用運輸機型號,可載38名傘兵或3700 kg貨物
  • Il-12Т : 極地科考用途的運輸機,機身左側有大貨艙門。

性能數據

參考資料:The Osprey Encyclopedia of Russian Aircraft from 1875 - 1995[3]

基本信息

  • 機組:3
  • 容量:21[58]-32[59] passengers

性能

  • 續航時間:4.5 hr
  • 最大續航時間 10hr
  • 起飛滑跑距離500米
  • 著陸滑跑距離700米
  • 爬升到3,000 m 12分鐘8秒
  • 爬升到5,000 m 15分鐘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