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馬座A (Sagittarius A、Sgr A)是在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複雜且強烈電波源,其中包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位於的星座是人馬座,但可見光被銀河螺旋臂中由宇宙塵埃構成的巨大星際雲遮擋住。在太陽周圍佔據有利位置的塵埃帶,形成遮蔽銀河系明亮核球的大裂谷,使銀河系的中心變得模糊不清。
放射源由三部分組成:超新星遺跡的人馬座A東、螺旋結構的人馬座A西、以及位於螺旋中心的一個非常明亮緊湊的放射源人馬座A*("A*"讀作"A星")。這三者是重疊的:人馬座A東最大,人馬座A西在人馬座A東內但離開中心偏西,A*位於A西的中心。
[誰?]對銀河系人馬座旋臂中形成恆星的10個大質量區域的視差和運動進行了量測研究。使用超長基線陣列(VLBA)的白賽爾巡天收集的數據,並綜合結果發現這些區域的物理特性(稱為銀河中心方位角,約 − 2度和65度)。結果表明,星系臂的螺旋俯仰角為7.3±1.5度,銀河系星系臂的半寬為200秒差距。離太陽最近的旋臂距離約為1.4±0.2 kpc[2]。
這一特徵寬度約為25光年,是發生在西元前35,000年至100,000年之間的爆炸事件中的超新星遺跡。然而,它需要比標準超新星爆炸多50到100倍的能量才能產生這種大小和能量的結構。推測人馬座A東是一顆接近黑洞中心的星體,在重力壓縮下爆炸的遺跡[3]。
從地球的角度來看,人馬座A西具有三臂螺旋的外觀。因此,它也被稱為"微型螺旋"。不過,這種外觀和暱稱令人誤解:微型螺旋的三維結構"不是"螺旋的結構。它由幾個塵埃和氣體雲組成,並且以高達每秒1,000公里的速度圍繞人馬座A*旋轉並落下。這些雲的表層是電離的。電離的來源是大質量恆星(到目前為止,已經確定了一百多顆OB星),它們佔據了中心數秒差距的範圍。
人馬座A西被一個巨大的、塊狀的、較冷的分子氣體環核盤(CND)所包圍。人馬座A西北臂雲的性質和運動學表明,它曾經是CND中的一個團塊,由於某種擾動而下降,可能是人馬座A東的超新星爆炸所導致。北臂看起來是一個非常明亮的南北輻射脊,但它向東延伸得很遠,可以檢測到它是一個暗淡的擴展源。
西弧(在右側影像視野外)被解釋為CND的電離內表面。東臂和棒(Bar)似乎是另外兩個類似於北臂的大型雲,然而它們不共用相同的軌道平面。據估計,它們各自的質量約為20太陽質量。
在這些大尺度結構(大小約為幾光年)的頂部,可以看到大雲團內部有許多較小的小雲團和空洞。這些擾動中最突出的是微空腔,它被解釋為由大質量恆星的恆星風在北臂內部吹出的氣泡,但尚未明確識別。
天文學家現在有證據表明,在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5]。人馬座A*(Sgr A*)被認為是這個超大質量黑洞位置最有可能的候選者。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和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已經探測到圍繞人馬座A*運行的恆星,其速度超過銀河系中任何其它恆星的速度。依據計算,一顆名為 S2的恆星在其最接近的點以每秒5,000km以上的軌道速度圍繞人馬座A*運行[6]。
2014年,一個氣體雲G2穿過人馬座A*區域,並成功做到了這一點,而沒有像理論家預測的那樣消失在事件視界之外。相反的,它解體了,這表明G2和之前的氣體雲G1是恆星殘骸,而人馬座A*的引力場比氣體雲更大[7][8]。
在2019年9月,科學家發現在過去的一年裏,人馬座A*消耗附近物質的速度比平常快得多。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意味著黑洞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或者說人馬座A*在G2穿過時剝離了它的外層[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