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史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民史觀指的是一種從平民而非領導人的角度考慮歷史的視角。以人民史觀寫成的歷史叫做人民史(英語:people's history, history from below)或民眾史(日語:民衆史)。[1]這種史觀和傳統的英雄史觀相反。人民史觀強調被褫奪公權者、被壓迫者、窮人、不合群者等被邊緣化群體的視角。人民史的作者一般是左翼人士,使用馬克思主義分析歷史,英國1960年代的歷史作坊運動就是一例。[2]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歷史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21年11月3日) |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於1943年提出「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裡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4],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提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4][5]1959年12月,在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毛澤東認為「無論如何,不能認為歷史是計劃工作人員創造的,而不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這本書看起來是書生的話,不像革命家的話」,批評該書把群眾的鬥爭只看作做重要條件之一的說法。[4]
1972年發表的《北京周報》以英文發表了題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The Masses Are the Makers of History)的文章,論述了「毛主席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教導...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即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6]198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黎澍在《歷史研究》上發表文章《論歷史的創造及其他》,1986年7月30日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文章《再論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促使中國學術界圍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展開討論,「基本上重新論證並確立了」該史觀。[7]
中共文獻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人民群眾指的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人的總和,在階級社會中,所有促進社會發展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群眾。儘管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構成成分不同,但主體一直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句話的含義是:在一切參與了歷史發展的人當中,對歷史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人民群眾。[7][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