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于栗磾(?—?),代人[1],鮮卑族,本姓萬忸于氏,南北朝時期北魏名將。于栗磾好使一桿黑槊(黑色長矛),武藝超群,在馬上可以左右開弓,有萬夫不當之勇[2]。劉裕北伐後秦時,對駐紮在黃河邊上的於栗磾很是懼怕,親自寫信向他借道,在信的開頭稱他為「黑槊公麾下」。明元帝拓跋嗣得知消息後,十分讚許,便賜他稱號為「黑槊將軍」[3]。于栗磾年少時就開始統軍,直至白髮蒼蒼,是三朝元老。他臨事善作決斷,所向無前。加之謙虛屈身交接賢士,不濫用刑罰。所以得知他去世時,太武帝拓跋燾傷心惋惜不已[4]。
于栗磾自幼學習武藝,善騎射。才幹和氣力都超乎常人,能在馬上左右開弓射箭。
登國年間(386年—396年),于栗磾擔任冠軍將軍,代理新安子爵位[5]。
登國十一年(396年),道武帝拓跋珪派遣于栗磾與寧朔將軍公孫蘭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人,偷偷地從太原(一作晉陽)向東開闢修復韓信當年修築使用過的棧道[6],到中山攻打後燕皇帝慕容寶。道武帝隨後到來,見道路已經修好因而很高興,當即賜給于栗磾一匹名馬。
天興元年(398年),道武帝平定趙、魏地區後,設宴大會群臣,對于栗磾說:「你就是我的英布、彭越。」賞賜給他大量金帛,晉封為代理新安公爵位。不久,道武帝在白登山打獵,看見一隻熊帶著幾個小熊,便對于栗磾說:「你這樣有勇力及才幹,難道不能與它們搏鬥一番嗎?」于栗磾回答說: 「萬物之中,人是最高貴的。如果搏鬥不能取勝,豈不是白白地斷送一位壯士。我可以把它們驅趕到皇上前面,輕而易舉地制服它們。」隨即將它們全部捕獲。道武帝回望于栗磾,表示歉意[7]。
永興二年(410年),當時關東各地盜賊紛紛起事,西河反叛。同年二月初一日,明元帝拓跋嗣派遣于栗磾率領騎兵一萬人前往征伐,所到之處全部平定[8]。明元帝於是下詔命令于栗磾率領騎兵、步兵一萬鎮守平陽[9]。改任鎮遠將軍、河內鎮將,賜封爵位為新城男。于栗磾安撫剛剛平定的地區,很有政績[10]。
泰常元年(416年),東晉將領劉裕北伐後秦姚泓時,于栗磾擔心他會繼續向北方侵擾,於是在黃河邊修築營壘,親自鎮守。因此戒備森嚴,偵察的人也不能通過。劉裕很懼怕他,不敢前進,便送信給于栗磾,援引孫權謀求討伐關羽之事,向他借道西去,在這封信的開頭稱呼他「黑槊公麾下」。于栗磾把情況上報朝廷,明元帝讚許他,因此而賜號於栗磾為「黑槊將軍」。于栗磾好手持黑槊來顯示自己,劉裕望見他感到驚異,所以才有這樣的稱呼。泰常八年(423年),奚斤征討虎牢,于栗磾另外率領所屬部隊在金墉攻打東晉的河南太守王涓之,王涓之棄城逃走。于栗磾升任豫州刺史,將軍職位依舊,進爵為新安侯。洛陽雖然是歷代王朝建都的地方,然而長期成為北魏的邊界地,城市殘破不堪,居民絕跡。于栗磾砍除雜草開墾荒地,慰問安撫前來的百姓。恩威並用,深得百姓的擁戴。明元帝南行到達盟津時,向于栗磾詢問:「黃河上能造橋嗎?」于栗磾說:「杜預曾經造過橋,有這樣的往事,應當可以。」因此他按次序排列大船,將其連結在一起,在冶坂建造浮橋。當大軍渡過黃河後,明元帝深深地讚美他[11][12]。
始光三年(426年)九月,太武帝拓跋燾因為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去世,而他的幾個兒子互相攻伐,於是派遣司空奚斤率領義兵將軍封禮、雍州刺史延普襲擊蒲坂,宋兵將軍、交趾侯周幾率領于栗磾襲擊陝城[13]。大夏弘農太守曹達不戰而逃。于栗磾與周幾便乘勝長驅直入,攻至三輔地區。于栗磾因功進封為新城公,加授安南將軍。平定統萬城後,升任蒲坂鎮將。當時弘農、河內、上黨三郡發生叛亂,于栗磾率軍討伐他們。改任虎牢鎮大將,加授督河內軍。不久升任使持節、都督兗相二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枋頭都將。又任外都大官,判案、量刑都很公平,很有聲望。于栗磾七十五歲時去世,被賜予顯貴用的棺材、朝服一套、衣一套。追贈為太尉公[14][15]。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