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中,乙鎓離子質子化乙烷,又稱乙烷正離子[1],是一種非常活潑的正離子,化學式為C
2
H+
7
。它可以視作一個乙烷分子(C
2
H
6
)和一個額外的質子原子核),而這個質子使其具有+1電荷

Thumb
乙鎓離子(C
2
H+
7

乙鎓離子是最簡單的碳鎓離子之一(僅次於甲鎓離子CH+
5
)。1960年,S. Wexler和N. Jesse首次發現它是一種稀薄的氣體。[2]它很容易分解成乙烯鎓離子英語etheniumC
2
H+
5
氫分子H
2

生產

乙鎓離子首次在稀薄的甲烷或乙烷氣體裡的放電所產生的離子中,通過紅外光譜檢測到。[2]

乙鎓離子也可以通過在低壓(約2 mmHg)下用電子束照射含有痕量乙烷的甲烷生產。[3]電子束首先產生甲鎓離子和甲烯鎓離子。甲鎓離子迅速將質子轉移到乙烷:

CH+
5
+ C
2
H
6
CH
4
+ C
2
H+
7

在稍低的壓力下將CH+
5
N
2
OH+
HCO+
注入到乙烷時也可以觀察到這個反應。[4]

穩定性和反應

在大約1 mmHg和30 °C下,乙鎓離子非常緩慢地解離成乙烯和H
2
,跨越約10 kcal/mol的能壘。分解反應在92 ℃下快得多。[3][4]據稱這個反應幾乎是無熱的,但由於有熵的增加,它有8 kcal/mol的自由能。[5]

結構

根據推測,乙鎓離子像它的「不飽和」親戚乙烯鎓離子和乙炔鎓離子C
2
H+
3
一樣,(至少暫時)有一個質子同時與兩個原子結合,而電荷在它們之間均勻分布,就如其他非經典離子一樣。在「經典」結構中,電荷和額外的氫僅與其中一個原子結合,即甲基化的甲鎓離子。

早期計算已經預測這兩種形式的能量應該比解離狀態C
2
H+
5
+ H
2
的低4至12 kcal/mol,而它們應該被一個帶有微正電荷的能壘隔開。[2]Yeh等人(1989)進行的氣態紅外光譜表明兩種形式都是穩定的。[2]橋接結構的能量最低,比經典結構低4至8 kcal/mol。[2]

參見

  • 雙質子化乙烷C
    2
    H2+
    8
    [6]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