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領土防衛營 (烏克蘭語:Батальйо́ни територіа́льної оборо́ни) 是烏克蘭武裝力量中的志願軍事分隊。接受烏克蘭內務部與烏克蘭國防部的指揮。這些營的組建,是用於在2014年開始的頓巴斯戰爭中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新俄羅斯統一武裝力量作戰。[1] 截至2014年底,當局組建了超過50個營。[2]
在2014年秋季,大部分的地方防衛作戰營重組成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摩托化步兵戰鬥營。
頓巴斯戰爭初期,烏克蘭政府軍與內務部隊表現得低效率,輕易放棄裝備,戰鬥意志薄弱,使得親俄武裝迅速壯大,繳獲了大批裝備,占領了大面積地區,並控制了漫長的烏俄邊界。[3]2014年5月,開始組建由志願者組成的戰鬥分隊,與親俄武裝作戰。這些分隊以組建地域與兵員來源地自稱。雖然名義上這些作戰分隊受烏克蘭內務部與國防部指揮,實際上基本都是自治的,自籌捐款兵餉,自行決定軍事行動,但都以烏克蘭的統一、鎮壓親俄武裝為宗旨。[4]2014年8月,全烏克蘭有超過5600名志願者參加了這些地方作戰營,到9月底已超過7000人。[5][6]
某些俄羅斯政治家稱這些烏克蘭地方作戰營為恐怖組織,即使少數真正隸屬於烏克蘭政府與護法機關的也不例外。[7]
2014年烏克蘭議會大選中,幾名地方作戰營的領袖當選為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8][9]
2014年11月10日,烏克蘭國防部長斯捷潘·波爾托拉克命令所有37個地方作戰營編入烏克蘭正規軍,列入烏克蘭民族衛隊序列。[10][11]
2014年底,地方作戰營的數目超過了50個,這包括已例如烏克蘭民族衛隊序列的營。[2]
所有的地方作戰營屬於烏克蘭武裝力量,接受烏克蘭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與屬地地方行政首長(州長)的指揮。[3] 根據烏克蘭法律,每個州可以創建自己的地方防衛作戰部隊。[3]
烏克蘭內務部的正規特種作戰分隊,如「蠍子」、「眼鏡蛇」、"Omega"、"美洲豹"、"Bars"。而地方作戰營由志願者倉促組建,沒有時間訓練,也缺乏裝備。[12]
地方作戰營基本的裝備和武器由烏克蘭內務部和烏克蘭國防部提供。[3]但這些資源對地方作戰營來說並不充足,因此作戰營需要仰賴其他團體提供物資[3]最有名的志願者團體是獨立廣場的自衛組織,他們在梅利托波爾,聶伯城和卡爾可夫擁有自己的倉庫。志願者提供的物資包括:衛生物品,食物,睡袋、夜視儀、多旋翼無人直升機等。[3]
該營以盧甘斯克州北部,在盧甘斯克市北部注入北頓涅茨河的左岸支流艾達爾河命名。是烏克蘭第一個組建的地區作戰營。[3] 在盧甘斯克州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親俄武裝作戰的主力。頭領為謝爾蓋·梅利尼丘克,其成員來自全烏克蘭各種政治背景的志願者。[13][14]2014年夏天與親俄武裝的戰鬥中,艾達營失去了240名戰士。[15]
以亞速海命名,在馬里烏波爾組建,在頓巴斯戰爭中積極參戰的主力。[16]
亞速營的首任指揮官為極右翼民族主義者安德烈·比列茨基,他是極右組織社會民族大會和烏克蘭愛國者的領袖[17][18] 。俄羅斯政府指控亞速營極右的政治背景,對東烏克蘭親俄的俄語居民種族滅絕(exterminate),還指控該營以納粹徽章「狼之鉤」為標誌。該部隊亦被指控會對戰俘或平民嚴形拷問,並犯下多種戰爭罪行。亞速營駁斥這些說法為俄羅斯散布的恐怖謠言。該營反駁其成員主要由東烏克蘭講俄語的志願者組成,還有俄羅斯公民參加。亞速營並稱其標誌(logo)源自烏克蘭國徽。[19]然而在2014年,亞速營的發言人安德烈·達亞琴科承認部隊中至少有約10—20%成員為新納粹份子,他們要求加拿大政府提供協助但遭拒絕。[20]另外亦因其白人至上主義理念,美國國會於2018年通過法案禁止對亞速營提供軍事援助[21][22][23][24] 。
該營受到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州長、烏克蘭第三大富豪伊戈爾·科洛莫伊斯基的支持。
亞速營還管有政黨國家軍團。
2014年8-9月,亞速營由頓涅茨克州南部戰場退守馬里烏波爾市區。
2014年11月11日,亞速營被正式編入烏克蘭民族衛隊,成為二戰後首個由主權國家擁有,具有納粹意識形態的正規部隊[25]。
第34地方防衛營「祖國」(Batkivshchyna),是以尤莉婭·季莫申科領導的祖國黨命名並受其資助。2014年6月在基洛夫格勒州組建。[26]2014年冬季,在頓涅茨克市東北的霍爾利夫卡防禦作戰。祖國黨與祖國營主張:宣布頓巴斯戰爭狀態,組織最高統帥部,清除軍隊中叛徒的必要性。[27]
博格丹營於2014年6月12日在西烏克蘭的赫梅利尼茨基州組建,以十七世紀烏克蘭著名首領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名字命名。[28]
在北部的切爾尼戈夫州組建。
也稱作第聶伯-1營(Dnepr-1)。在頓巴斯戰爭最初階段,烏克蘭政府軍烏克蘭第25空降旅在斯拉維揚斯克與親俄武裝交戰中放棄裝備,乘公交車撤逃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29]新當選的州長伊戈爾·科洛莫伊斯基與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市長伊萬·庫利琴科擔心這座居民大部分說俄語的城市失陷,於2014年4月迅速組建了極右民族主義志願者組成的第聶伯營。該營從烏克蘭寡頭伊戈爾·科洛莫伊斯基獲得了大量捐贈。因此綽號「科洛莫伊斯基的營」。[30]據估計科洛莫伊斯基州長個人資助第聶伯營超過1000萬美元。[31]第聶伯營作為全烏克蘭首批組建的地方作戰營,是積極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作戰的主力。[32]2014年8月27日,由於東烏克蘭戰局急轉直下,基輔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者聚集在總統波羅申科辦公室門口,要求政府援救被東部親俄武裝圍困在烏俄邊境的伊茲伐里內小鎮達15天之久的四個志願者戰鬥營:「頓巴斯」營、「米洛特沃涅茨」營、「赫爾松」營、「第聶伯-1」營。[33]
2014年10月9日,第聶伯營在台爾曼諾韋交戰中,宣稱擊斃了若干名車臣人,包括其領袖Andrei Borisov;以及3名俄軍人,分別是俄羅斯將軍Sergey Andreychenko、士兵Vladimir Lysyakov 和Vasiliy Protasov。[34]
2014年10月31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總理亞歷山大·扎哈爾琴科指控『第聶伯-1』營曾駐紮的紅軍城(頓涅茨克市西北大約45公里)近400名年輕婦女失蹤。 [35]
2014年底,第聶伯營首領尤里·別廖扎當選為國會議員。
頓巴斯營是2014年烏克蘭內戰中最著名也是最早的地方作戰營。被烏克蘭媒體稱為「小黑人」以類比於克里木危機中的小綠人。頓巴斯營由俄裔烏克蘭籍的謝苗·謝緬琴科創建並領導。其成員是反對東烏克蘭分離的俄語居民志願者。這類似於反對車臣獨立的由車臣人組成的擁護莫斯科中央政府的東方營(Vostok Battalion)。
頓巴斯營組建後其成員變得多樣性,包括了來自全烏克蘭的志願者與外國人。頓巴斯營人數超過了1000,積極參加了頓巴斯戰爭的主要戰鬥。[36]還參加了2014年8月底的保衛馬里烏波爾的戰鬥。[37]在2014年8月底親俄武裝的大反攻中,頓巴斯營遭受了嚴重損失。[38]
2014年9月,頓巴斯營重建。[39]並列為烏克蘭民族衛隊第3後備營。
謝苗·謝緬琴科於2014年10月作為當選為國會議員。[4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