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潛艦,列舉中華民國海軍所擁有之歷代潛艦、潛艦籌措歷程及未來潛艦可能之發展。
1937年,財政部部長孔祥熙參觀了德國呂北克的造船工廠。促使政府向德國以9900萬馬克訂購五艘潛艦,其中VII級一艘,UIIB級四艘。海軍也派出80名士官兵前往德國培訓。1939年,德國為了表示在中日之間表示中立,遣返了在德國的海軍人員。同年的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海軍部宣布徵用建造中的潛艦並將款項退還。後來德國將完工的潛艦編號為U-120和U-121,作為訓練用,最終在1945年自沉於不萊梅。[1]
1960年中華民國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透過管道向義大利COS.MO.S公司購買了4艘可供兩人乘坐之潛爆艇,並另自力仿造了三艘同型小艇做為特戰使用,是為中華民國海軍潛艇部隊之濫觴[2]。本艇隊於1964年編入海軍,稱為海昌隊,1965年開始改稱海昌艇隊。此型水下載具可攜帶兩名潛水人員,並可搭載磁性水雷接近敵方船隻並進行特種攻擊破壞任務[2]。
由於水下小艇無法長距離航行,作戰時需先以運輸艦運抵攻擊目標附近再釋放。 在中華民國海軍缺乏適當的水下母艦支援的情況下,欲運用此類小艇執行特種作戰之難度明顯困難。再者,本型小艇所攜帶之水雷並不適合對港灣設備進行攻擊,因此雖然此型小艇中華民國政府曾計畫使用於國光計畫之中,但事實上這七艘潛爆艇成軍後並無戰績[2][3]。
本艇隊最後於1970年併入海軍水中爆破大隊,改稱海昌中隊。由於裝備老化等因素,最後於1973年解散[3]。雖然本支部隊與後續之潛艦部隊無直接之血緣關係,但因為本案之故,國府日後再向Cos.Mo.S. SpA訂購另外兩艘微型潛艇(武昌計畫),成為海軍第一代潛艇部隊之海蛟艇與海龍艇。
在海昌艇隊成軍後,國防部發現由於潛爆艇性能有限,無法滿足作戰之需要,因此於1963年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再向義大利利弗諾的Cos.Mo.S. SpA訂造兩艘SX-404型袖珍潛艇。此案被稱為武昌計畫[5]。1964年,該案改由海軍賡續執行建造計畫[5]。
Cos.Mo.S公司於1965年派人來台灣臺北縣淡水鎮海軍第三分廠進行組裝。由於淡水潮差過大,且工廠設備不全,兩艇於1967年4月拖至左營海一廠續建。此兩艘小艇於1968年1月開始於新莊乾塢內進行下潛測試,並於同年在外海由拖船吊掛實施深水區下潛測試[5]。雖然這兩艘小型潛艇在組裝過程中發生諸多問題,但最終兩艇於1969年10月8日,由時任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馮啟聰上將主持下於左營南碼頭成軍,並命名為「S-1海蛟號」與「S-2 海龍號」;海軍總司令馮啟聰上將並親自為每位艇員佩帶潛航胸章[5]。
武昌艇隊的兩艘迷你潛艇本身並未裝備魚雷,而是採用與海昌艇隊類似之方式,透過潛水員使用水雷對敵方船隻與設備進行攻擊。由於本級艇設計不良,且適航力不佳,在服役過程中從未離開台灣地區之近海[5]。在國府水星計畫的美援潛艦成軍之前,本級潛艇即於1973年11月1日除役[5][2]。
雖然本型艦成軍僅有短短4年,但因武昌潛艇之建造原故,最終使美國政府改變對國府之潛艇限制政策,繼而於水星計畫軍援兩艘柴電潛艦給國府海軍,並協助海軍訓練潛艇人員。因此本型艇雖未達成其軍事上原本想定之目標,卻成功地完成了其階段性之任務[2]。
舷號 | 艦名 | 移交 | 退役 | 備註 |
---|---|---|---|---|
S-1 | 海蛟 | 1969 | 1973 | 自義大利購入,於台灣組裝 |
S-2 | 海龍I | 1969 | 1973 | 自義大利購入,於台灣組裝 |
1963年中華民國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向義大利里窩那的Cos.Mo.S. SpA訂造2艘SX-404級微型潛艇,稱為武昌計畫[5],1964年改由中華民國海軍繼續執行建造計畫[5]。
1969年10月,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向美國政府首度提到希望獲得10至12艘潛艦,然而美國以潛艦具攻擊性為由拒絕[6]。
武昌計畫使美國改變政策,繼而於1971年4月同意以有償軍援方式提供2艘柴電潛艦給中華民國海軍,以強化反潛訓練能力[2][7][8][9],海軍隨即成立水星計畫,選派合格官兵前往美國接受潛艦操作、作戰訓練[9],翌年3月,首批80餘名海軍軍士官兵前往美國接受為期一年的接艦訓練[10]。首艘帶魚號(SS-478)於1973年4月12日移交,並命名為海獅號,並於兩天後啟程離開美國東岸,在舊金山完成大修後於1974年2月啟程[10]。1973年10月18日,第二艘單鰭鱈號(SS-426)命名為海豹號,於美國康州舉行移交儀式,並於1974年1月10日抵達台灣。
1969年,原本派駐義大利的汪希苓轉任駐美國海軍武官。而海軍潛艇之取得也隨著汪希苓之轉任,而由從義大利取得小型潛艇改變為設法自美方獲得潛艦[11]。
1971年4月,美國同意以有償軍援方式提供兩艘傳統動力潛艦給中華民國海軍,以強化海軍反潛訓練之能力[12][9]。海軍隨即成立水星計畫,選派合格之海軍官兵前往美國接受潛艦操作、作戰訓練[9]。隔年(1972年)3月,首批80餘名海軍軍士官兵赴美接受為期一年的接艦訓練[10]。首艘售台之潛艦SS-478 Cutlass於1973年4月12日移交中華民國海軍[13],並改名為海獅艦,並於兩天後啟程離開美國東岸,在舊金山完成大修後於1974年2月啟程返國[10]。1973年10月18日,第二艘售台之潛艦SS-426 Tusk(海豹艦)於美國康州舉行移交儀式,並於1974年1月10日返國。
海豹軍艦
由於美國軍援此2艘潛艦給中華民國的目的是作為反潛訓練假想敵,因此於潛艦返國後,即傳聞美軍在移交前已經將魚雷管封死,或是將所有魚雷發射管線路剪斷,使此兩艘潛艦不具有魚雷發射之能力[9]。但根據參與海獅艦於美國大修的第一任艦長關振清上校回憶,此論點為錯誤謠言。潛艦移交前美軍僅移除機密電子裝備與技術書刊,並未拆除潛艦發射魚雷之相關裝備[10]。在海獅艦完成大修離開美國西岸前,關振清艦長另向造船廠索討4枚(一說2枚)訓練用啞雷,作為回國訓練使用[10][9]。
雖然此二艘潛艦在轉交中華民國海軍之後仍保有魚雷發射能力,由於美國政府並未出售給中華民國潛艦用魚雷,因此本級潛艦在服役期間似未曾搭載過作戰用魚雷擔任戰備[9]但有投擲國造水雷的能力。
1979年以前,中華民國海軍嘗試透過美國對台軍售案購買潛艦,但未獲美國同意。1979年,中華民國海軍和荷蘭RSV公司接觸,後者因為經營遇到困難希望出口潛艦,1981年荷蘭政府同意向台灣出口2艘改良版劍魚級潛艦,由位於鹿特丹的Wilton-Fijenoord造船廠建造,中華民國海軍首次獲得全新的現代化中大型潛艦[14]。中華民國海軍原計劃是採購6艘同型艦,並在6艘潛艦服役後將256戰隊升為256艦隊,同時編入潛艦支援艦,另於花蓮壽豐建立潛艦專用基地,可是因為當年的荷蘭潛艦採購案是因為荷蘭船廠出現經濟危機,荷蘭方面是為了挽救面臨倒閉的船廠才同意為台灣建造改良版劍魚級潛艦,而中華民國海軍從未接觸過荷蘭潛艦,對於荷蘭潛艦存疑,原計劃不包含採購荷蘭潛艦,以及各軍種角力等因素,中華民國國防部決定先採購2艘,到這2艘潛艦完工向荷蘭增購同型艦時,荷蘭便因為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而拒絕出售後續4艘潛艦,所以台灣接下來的數十年只有2艘現代化潛艦,當其中一艘須要整修時,便會缺乏現代化潛艦維持戰備狀態[15]。
1981年3月6日,荷蘭國會正式通過接受潛艇售台案。1981年5月6日,荷蘭RSV造船公司(又譯「萊茵-斯海爾德-福爾默機械及造船厰」,Rijn-Schelde-Verolme Machinefabrieken en Scheepswerven NV)總裁史蒂克抵台,與海軍商談簽訂造艦合約。時任海軍副總司令的前參謀總長劉和謙,主持「劍龍專案」,協請東吳大學校長端木愷和陳長文律師等法律專家,辦理購艦事宜。1981年3月10日,劍龍專案首批先期作業小組抵達荷蘭鹿特丹市斯希丹Wilton-Fyenood造船廠。1981年9月3日,劍龍造艦計劃書在荷蘭鹿特丹市正式簽訂合約規範、審核與書面備忘錄.1981年12月20日,劍龍計劃第一批監造官由海軍少將姚慶章率同管理組、機電組、財務組、兵器組及輪機組共36人進駐,組員包含海軍後勤司令部監造官及海軍第一造船廠資深技師。
1982年1月11日,第一艘海龍艦(Sea Dragon)開工建造。1982年4月15日,第二艘海虎艦(Sea Tiger)開工建造。1982年12月25日,RSV造船公司陷入財務困難,潛艦訂單及台灣為了建造潛艦向荷蘭採購包含20家荷蘭公司簽署總值1億17萬6819美元的購買合約。台電(3,620萬美元),榮工處(1,800萬美元)、中油(1,200萬美元)、中船(320萬美元),如工業設備,如挖泥機、泊碇船、發電用的鍋爐(用於大林火力發電廠更新,由燃油改為燃煤)及技術服務。中船也和RSV公司的兩家子公司MARCON及SHIPKNOW公司簽訂技術合作,但是合約仍未能讓RSV造船公司脫離世界造船業的不景氣。
1986年4月,中華民國軍方為解決Wilton Fijenoord船廠的財務困境,協請由經濟部海關局再向WF造船廠訂造二艘緝私艦,艦身長216.5呎,寬30.2呎,吃水9.8呎;標準排水量700噸,滿載排水量850噸,三台M.A.N 16V538 TB93 型柴油主機13,200匹馬力,三軸推進速率28節;艦員編制54人。當時與劍龍級潛艦共四艘並排在該造船廠的乾塢內,及海軍技術人員、監造官加上經濟部代表在管制造艦安全與進度管制。當時荷蘭軍方委託RDM造船廠(同屬RSV集團)建造的新型海象級潛艦發生大火,損失百萬荷盾,起火原因為電信室上鎖,內部疑似抽菸菸頭火花,整艘潛艦悶燒3天,導致該集團財務更加惡化,外傳WF造艘廠財務亦受波及。
1986年4月20日,接艦第三批支援士官接艦人員36人抵達荷蘭,海龍及海虎艦所有軍、士官進行系統組合訓練及潛航教練儀訓練。
1986年2月1日,WF船廠面臨停工危機,前總統蔣經國授權於前總令司劉和謙上將與本案法律代表陳長文律師周旋造船廠履行合約執行。海龍艦、海虎艦分別於1986年10月4日與1986年12月20日下水,接艦官兵進行艦上艙內值勤任務並配合廠方執行造船工廠驗收測試計畫「FAT測試」。
1986年以後,海軍計畫增購四艘劍龍級潛艇,WF造船廠要求荷蘭政府批准該公司再出售四艘總價約十億美金的潛艇,但荷蘭政府不同意。WF造船廠向政府揚言,若新訂單未獲批准,則須裁員600到800人。
1987年10月6日,海龍艦完成交艦。1987年11月1日,WF船廠與中華民國海軍接收潛艦組識及荷蘭皇家海軍潛艦顧問團(Dutch Royal Navy submarines advisory group)共同合作下完成出海前訓練。1987年11月4日,前參謀總長宋長志已派駐巴拿馬外交大使,海龍艦運送回台途中抵巴拿馬運河時,宋長志大使等駐巴拿馬外交官員上船慰問潛艦人員,由當時艦長紀惟正上校接待。1987年12月28日,海龍艦成軍。
1988年2月,荷蘭明確拒絕WF造船廠為中華民國建造後續潛艇,也因此導致600多名員工被裁員。
1988年4月9日,海虎艦交艦。1988年3月12日,海虎艦運送回台途中,快速船塢號抵巴拿馬運河時,宋長志大使等員上船慰問潛艦人員,由當時艦長丁劍清上校接待。1988年7月4日,海虎艦成軍。
1988年10月1日,劍龍級潛艦教練儀運送回台,並成電力系統、空調設施及訓練中心成立。1989年1月1日,荷蘭WF造船廠依合約將劍龍案第一批次料配件及零組件抵台,採購金額達數億美金,零件可供20年的使用,海軍造船廠同時將原「潛艦維修處」改立為「潛艦維修中心」。1990年1月1日,海軍造船廠為因應劍龍潛艦新式電子資料處理機板及火控系統機板維修,成立「戰鬥系統工廠」,同時亦負責維修「海軍二代艦戰鬥系統」。1999年1月,荷蘭WF造船廠由達曼艦船修護公司(Damen Shiprepair Schiedam)合併,相關料配件仍由達曼公司負責交貨,維持著劍龍艦正常運作。
1992年,台灣再次試圖向荷蘭增購四艘劍龍級潛艇,但在中國大陸的外交介入壓力之下,荷蘭政府再次否決中華民國海軍的潛艇增購案。
1999年前,劍龍級潛艦多次執行30天潛航任務,作戰半徑包含東海,臺灣海峽東部、太平洋西部及南海。2000年前,劍龍級潛艇多次獲戰力競賽第一名、國軍莒光艦,艦長亦榮獲國軍英雄,資深優秀士官亦獲國軍楷模接受表揚。
2004年7月28日,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陳水扁參與出海下潛,為臺灣唯一參與劍龍潛艦出海下潛的總統。2005年,艦長王立申,昇海軍二級上將,是海龍艦服役軍官的第一位上將。
2007年,多次納編六二特遣隊,駐守基隆港及蘇澳港。2009年,多次執行連續航行30天航行。
2001年4月24日,時任美國共和黨籍布希總統批准出售包含8艘柴電潛艦、Mk 48型魚雷、AGM-84L反艦飛彈、12架P-3C反潛機、4艘紀德級驅逐艦、AAV-7A1兩棲突擊車、6套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系統、M109A6自走炮、12架MH-53E直昇機、空用AN/ALE-50拖曳式誘餌的軍售案[註 1]。中華民國國防部則將P-3C反潛機、6套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與柴電潛艦合併為重大軍事採購條例法案,送交中華民國立法院審議,俗稱三項軍購案。此次軍備採購案因金額龐大,潛艦案本身亦具有爭議性[註 2][註 3],而且2000年後台灣內部陷入激烈的政治鬥爭,立委政治利益凌駕軍事專業和國家安全,民進黨雖結束國民黨的長期一黨專政首次執政,但其時立法院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國親泛藍派系佔過半數國會議席,三項軍購案被泛藍陣營作為與民進黨陳水扁政府鬥爭的重點項目,期間杯葛及封殺三項軍購案達69次[17],泛藍封殺名義定調為「反對特別預算方式」、「三項軍購分別切割處理」以及「要求潛艦降價」等;在2004年6月23日,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希望國防部要求對潛艦案重新報價,但國防部回應此將導致潛艦案再延宕半年。泛藍陣營又利用媒體製造輿論在立法院內外對採購潛艦案進行夾擊,又發起泛藍群眾示威反對軍購案[16]。而且以當時中華民國年度稅收及國防資源,如為海軍支出高昂預算購買8艘潛艦,將對其他軍備採購案產生排擠,所以在國軍內部亦存在爭議。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及公投中,陳水扁雖然連任,但所提出的反飛彈公投未獲通過,而且泛藍陣營繼續控制立法院,泛藍遂藉「執行公投結果」的名義在公投結束的3年有效期內將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軍購項目封殺到底,就連在三項軍購案內的潛艦案也一併否決。2005年9月,經過多輪黨團談判後,國民黨立院黨團對三個軍購案調整基調,其中P-3C反潛機可予以放行;潛艦由於報價過高,應再與美方交涉,待有美方降低報價後才決定是否同意購買;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的採購案則為了使陳水扁政府吞下發動反飛彈公投的政治代價,全額予以否決。由於泛藍陣營堅持要拉倒三項軍購案,P-3C反潛機的採購項目由專案改列年度預算前,反潛機案仍然在立法院遭到泛藍陣營封殺,由於美國每任總統即使是同一人,對台灣軍售的態度也可以有很大變化,如不把握布希的第一任總統任期在2001年起的4年內結束前通過軍購案及完成簽約,則難以保證美方會否持續推動潛艦案,可是台灣的黨派鬥爭卻凌駕於國防專業,國民黨也無視了由該黨執政的蔣經國時期起台灣多年來向歐美各國求購潛艦,卻屢屢撞壁的困境,不考慮台灣的處境而只在乎黨派鬥爭的勝負去拉倒潛艦採購案,終導致台灣錯過了從美國購買潛艦的窗口期[16]。除了國內政黨政治鬥爭外,雙方對於潛艦採商售或軍售管道強烈分歧,根據前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中國及台灣科科長石明凱在2008年7月於台灣媒體的說法,2002年12月第一次報價時,因為不想經美國國防部需直接參與的FMS軍售管道,於是報出高價,試圖促使改採直接與美國廠商簽約的DMS商售管道;孰料台灣仍繼續堅持循FMS管道,並選擇以報價之中較低的86億美元編列預算[16]。國民黨曾經提出要台灣船廠參與建造才考慮通過軍購案,但是當時即使是規模最大的台灣國際造船都沒有建造潛艦的器械及廠房,也缺乏建造潛艦的經驗和技術能量,如為台灣船廠添置器材及聘用外國顧問勢必使得潛艦案的價碼進一步提高[16],可是泛藍陣營卻反對為台灣參建而增加潛艦預算,美台雙方更為8艘潛艦應在何處建造及工作量的分配而產生更多的分歧。布希政府在第二任任期對台灣內部延宕軍購案逐漸失去耐性,尤其是台灣多年來爭取的潛艦也遲遲沒有內部共識,美國國防部的態度亦漸漸變得消極,2005年9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威廉·佛倫上將數次表示,台灣應該優先運用自己有限的國防預算購置防禦性裝備提升防衛能力。另外,陳水扁政府於第二任期內因推動加入聯合國公投等多項措施被美國政府據以認定破壞台海現狀、911恐攻後美國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持等因素,布希政府遂凍結、擱置多項軍售案,潛艦案也包含其中。
2007年6月,三項軍購案在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立委杯葛及封殺69次後,雖然在國會佔過半議席的泛藍陣營最終同意通過,但預算大幅削減至99億台幣,8艘潛艦及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遭到刪除,只有P-3C反潛機得到保留,中華民國因而流失從美國軍購潛艦的機會[17]。
2008年中國國民黨籍馬英九政府上任後,重新向美國爭取採購柴電潛艦。據曾任中華民國海軍司令的黃曙光上將所述,馬英九對於向美國購買潛艦並無特別贊成或反對[18]。流傳民間的消息指馬英九除了在2008至2010年間的最初兩年任期因為起用蘇起任國安會秘書長,防衛及軍購計劃因蘇起本人反對而停擺外,馬英九政府在其餘時間都是延續前任陳水扁政府的軍購路線,爭取美國出售潛艦,然而在民主黨籍歐巴馬總統在2009年1月起的兩任任期內,始終擱置潛艦案,並未同意出售潛艦或對潛艦案明確正面表態。
1994年國民黨李登輝政府再度向美國申購潛艦,這是兩國斷交後第二次以正式文件向美國提案,但是美國政府仍是以潛艦具有攻擊性為由否決;不過由於台灣持續提出採購潛艦的要求,美國國防部後來指示美國海軍先評估中華民國海軍的反潛戰力與需求[6]。李登輝政府於1995年成立「潛艦發展辦公室」,啟動「光華八號」計畫。海軍當時為了找尋向美國採購以外的後備方案,於是向急需外匯的俄羅斯打聽,在1990年代台灣曾經多次與俄羅斯政府展開接觸,包括採購俄羅斯海軍現役及新造的基洛級潛艦及商討引進俄國潛艦技術。由於當時俄方經濟狀況欠佳,俄羅斯海軍無力採購新艦,俄羅斯船廠急需外國訂單維持生計,俄羅斯政府不反對向台灣出售多達14艘基羅級潛艦,等值約1000億元台幣,除了新造艦,因為俄羅斯海軍經費短缺,俄羅斯海軍考慮將服役中的部分基洛級轉售給台灣[19]。這個秘密計畫一直維持至民進黨陳水扁政府上任,不過因為陳水扁考慮到台俄關係的不確定性,俄羅斯的履約能力成疑[20]。雖然俄羅斯船廠常以較低的報價爭取外國訂單,但俄方船廠在船艦建造期間屢次向外國海軍索款,威脅停工,又擅自更改合約中承諾安裝的品項,而且俄系潛艦的長期維護容易受制於中俄關係,還有對美台關係影響等因素,最終沒有向俄羅斯購買基洛級潛艦[21]。
阿根廷海軍擴充軍力向歐洲採購多艘艦艇,包括在1970年代末期向德國蒂森克虜伯北海造船廠(Thyssen Nordseewerke)採購6艘TR1700型柴電潛艦,當中的前2艘由西德原廠建造,後4艘授權阿根廷船廠製造。阿根廷經濟在1980年代開始陷入危機,阿根廷軍政府苦無對策,同時要壓制國內反對聲浪,為了激發愛國主義來把國內政治和經濟問題歸咎外國,阿根廷軍政府打上了英屬福克蘭群島的主意。該群島位於大西洋西南部,阿根廷宣稱對福克蘭群島擁有主權,並且稱作「馬維納斯島」(Islas Malvinas),但是該群島一直由英國控制。阿根廷軍政府在1982年4月佔領福克蘭群島,引發福島戰爭,英國在同年6月打贏阿根廷奪回福克蘭群島,阿根廷軍政府在福島戰爭戰敗後垮台,由民選政府接任。
阿根廷戰敗後經濟狀況更差,阿根廷海軍訂購的6艘TR1700型潛艦中,只有最早在西德原廠開工建造的2艘能夠完工,分別名為聖塔克魯茲號(Santa Cruz)與聖胡安號(San Juan),不過這2艘潛艦在1984及1985年才加入阿根廷海軍,錯過在福島戰爭發揮的機會,這6艘潛艦的合約倒成為阿根廷政府的負擔。因為財政困窘,阿根廷政府將後續4艘TR1700型柴電潛艦的訂單取消,不過當中的3艘已經在阿根廷船廠開工,其中1艘於停工時艦殼已接近完成。
阿根廷政府一直想將滯留在船廠內的半完成潛艦脫手套現,連阿根廷海軍使用中的德製潛艦也可出售。阿根廷政府得知中華民國海軍一直求購新潛艦替換老舊的海獅與海豹號潛艦,因此通過國際軍火掮客找上台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在回憶錄中指出,當時阿根廷想賣潛艦與30枚魚雷給台灣,但是最後沒有成交。主因是這批潛艦的設計和裝備是購自德國,阿根廷如沒有德國支持是無法獨自將潛艦建造完成,阿根廷政府也不可能代台灣獲取德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與最終使用者證明,雖然這4艘潛艦爛尾衝擊到德國原廠的財政,但是德國政府不想得罪中國大陸,因此不論阿根廷海軍現役或在阿根廷船廠內停工中的潛艦半成品都無法脫手轉賣給台灣。
2007年9月,中華民國政府曾設法取得日本海上自衛隊除役的春潮級潛艦(依服役艦齡推算,應為汐潮級或最早服役的一批春潮級)之新聞曝光,中華民國方面曾計畫先由美國取得日本的除役潛艦,經美國船廠進行大規模整修並安裝新的作戰系統及武器配備後再移交台灣。然而,由於當時的日本憲法嚴格限制輸出武器,而汐潮級及春潮級是日本自主開發,很難仿照F-104J戰鬥機的「阿里山九號」的模式最終移交予台灣,加上日本潛艦是專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而建造,核心設備是根據日本海自的標準設計,國際上沒有其他商源,而且這些專有設備早已停產,日本退役潛艦的零部件取得不易,經評估後此案的成本花費並不划算,日本會否輸出也不確定,故最後沒有成案。
2003至2007年間,美國在台灣的三項軍購案於立法院遇阻後,曾經建議中華民國海軍考慮採購外國海軍的二手潛艦,代替購買新造艦,這可大為降低採購潛艦計劃的款額,當時考慮的對象是義大利海軍在1980年代起服役的掃羅級潛艇,最初的4艘當時已經逐漸除役,另外較後期服役的4艘如有國家願意接手,也可分批除役及移交,如中華民國政府同意採用這些二手潛艦,美國可以出面代購,經美國廠商翻新後再轉交給台灣,可是海軍認為最初4艘掃羅級的艦齡比劍龍級潛艦更舊,掃羅級的基本設計及性能也不及兩艘荷蘭潛艦,所以沒有接受這項提議[19]。
1995年1月,由於外購潛艦的前景不明朗,中華民國海軍成立潛艦發展辦公室,規畫潛艦艦隊計畫,研究自建潛艦的可能性及需突破的技術困難,該辦公室成員中部份來自退役潛艦高階軍官及現役潛軍官,部分成員為曾參與光華一號到七號「國艦國造」具有組裝造艦能力的理工科系軍官。該計畫在前總統李登輝同意下成立。
2014年1月9日,海軍對媒體透露,考量到海獅級的現況老朽,海軍計劃在2015年對海獅級實施逆向工程來更換海獅級的壓力殼、作戰系統、主機等配件延長運作年限,並不排除以這些工程經驗成果作為未來潛艦國造的基礎。如果美方持續不願意協助,中華民國將自行建造潛艦[22]。2015年7月1日,負責潛艦事宜的「海星小組」再次恢復運作,標誌著潛艦國造計劃重新啓動。[23]2015年8月31日,國防部送審《2016年度國防預算書》,其中指出決定啓動「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計畫,估計投入約30億台幣、在5年內完成設計。[24]2016年6月20日,海軍受邀參與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的台北邀商說明會,並在會上公布規劃的12項造艦案規劃,當中包括「潛艦國造案」。[25]2023年9月28日,海軍首艘國艦國造潛艇原型艦舉行命名及下水典禮。由總統蔡英文出席典禮並命名為「海鯤號」。[26]
級別 | 舷號 | 艦名 | 來源 | 原級別 | 原艦名及舷號 | 移交 | 退役 | 備註 |
---|---|---|---|---|---|---|---|---|
SX-404級微型潛艇 | S-1 | 海蛟 | 義大利 | 1969 | 1973 | 於台灣組裝 | ||
S-2 | 海龍 | 1969 | 1973 | 於台灣組裝 | ||||
茄比級潛艦 | S-91
SS-791 |
海獅號潛艇 | 美國 | 丁鱥級潛艇 | USS Cutlass (SS-478) | 1973 | 為目前全世界服役時間最久之現役潛艦 | |
S-92
SS-792 |
海豹號潛艇 | 巴勞鱵級潛艇 | USS Tusk (SS-426) | 1973 | 預計在自製潛艇完成後退役 | |||
劍龍級潛艇 | SS-793 | 海龍號潛艇 | 荷蘭 | 1987 | 劍龍級潛艇為旗魚級潛艇準同型艦,但部份系統已改良至與海象級潛艇相同。 | |||
SS-794 | 海虎號潛艇 | 1988 | 現役 | |||||
海鯤級潛艦 | SS-711 | 海鯤號潛艇 | 中華民國[27] | 預計2025 | 2023年9月28日下水[27]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