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 (歌曲)
S.H.E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話〉(英語:Chinese),是收錄於S.H.E《Play》專輯的首波主打歌,由中國大陸創作人鄭楠作曲,並和作詞人施人誠共同填詞的歌曲。跳脫以往主打歌的模式,挑戰中華文化最傳統的繞口令,並融合電子、舞曲、嘻哈、RAP,是繞口令與RAP混血的新曲風[1]。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該歌曲也作為男子跳水比賽賽場的背景音樂使用[2]。而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代表中華台北參加女子速度滑冰1500米比賽的選手黃郁婷到達終點後,賽場上亦播放了該歌曲[3]。
獎項
- 2007年 Hit Fm年度百首單曲第39位
- 2008年 Music Radio中國Top排行榜-港臺十五大年度金曲
- 2008年 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金曲
- 2008年 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全國至尊金曲大獎
- 2008年 中國移動無線音樂頒獎盛典-最暢銷說唱金曲
- 2007年 東南勁爆音樂榜-勁爆十大金曲
- 2008年 加拿大至HIT中文歌曲排行榜-全國推崇十大歌曲(國語)
- 2007年 新城國語力頒獎禮-新城國語力歌曲
- 2007年 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城勁爆國語歌曲大獎
- 2007年 CASH金帆音樂獎-最佳組合或樂隊演繹
- 2008年 SINA Music樂壇民意指數頒獎禮-我最喜愛至尊國語金曲
- 2008年 百度娛樂沸點-十大金曲
爭議
〈中國話〉將繞口令放在流行歌曲中作新嘗試,但歌詞內容被臺灣網友批評為「討好中共」[4][1],認為通行於華人間的華語不等同於中國話[4]。更有網友批評此歌有諂媚中國大陸及造勢的嫌疑,也有不少臺灣及大陸的網友也認為S.H.E是為了迎合大陸市場而演唱此歌[4]。不過華研國際音樂和其他網友持反對意見,認為音樂與政治應分開,甚至不能相提並論[4]。
2007年4月30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胡其瑞說:「最近偶像團體S.H.E發表了一首名為〈中國話〉的新歌……她們所以出這首歌,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她們想要在中國大陸開拓市場,進而以這個主題為歌曲,來『討好』那十三億人。但是,沒有人敢這樣提出來批評她們,因為:用這種『親共賣台』的論調拿來批評超人氣的少女天團,就像在路上告訴人們王建民的球投得不好一樣,恐怕很難活著回到家裡。S.H.E之所以出了這首新歌,其實正說明了現在的國際局勢……『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這些歌詞把一個事實寫得淋漓盡致:一個新興的中國正在崛起。……中共現在正日以繼夜地創造『中國奇蹟』,而我們卻日以繼夜地玩起了『台版』的文革,難道兩岸的人都得嘗過一次『十年浩劫』才算公平嗎?」[5]
2007年5月2日,《自由時報》刊登世新大學教授李筱峰與作家楊青矗的投書抨擊此歌,李筱峰說:「身為台灣人,如此稱讚用飛彈瞄準我們的國家,實在莫名其妙!……歌詞所指的『中國話』隱含了強烈的我族中心主義,華語怎麼會是中國話呢?新加坡人也不會說自己說中國話吧!……這首歌幼稚、對台灣無益,唱這首歌只是幫助北京的中國做統戰而已。……中國人權低落,不懂為何要唱歌歌頌?幼稚到極點!……藝術淪落到這種地步,等於是中國霸權的宣傳品、政治的幫傭,哀哉啊!」[6]楊青矗說:「年紀才20多歲的S.H.E唱中國話,我只能說:這代表國民黨殖民台灣殖民得很成功,『台灣話』在年輕這代完全被消滅,因為講中國話的就代表中國人啊!如果S.H.E唱這首歌背後有隱藏意識形態,那就是一種統戰;如果沒有,那就是無知!因為無知而做,就是被國民黨奴化而不自知,S.H.E若知道了就應該停止。」[7]
2007年5月3日,《自由時報》報導此歌「引起不少台灣網友反彈,罵她們『捧中國的LP(卵脬)』」,但並未標明原文出處;該文並選擇性引用新浪博客網友「晴山滴翠」的言論:「以前有傳聞說,S.H.E在日本訪問時,有日本記者問到:『你們是中國人嗎?』她們三個一起回答:『No!No!我們是台灣人。』現在的做法是否在學楊丞琳道歉、趙薇代言抗日遊戲,來消除自身的思想污點?還是僅僅看在錢的份上,拉民族情感為自己謀私利呢?」[8]但也沒標明晴山滴翠原文出處[9]。同日,華研國際音樂開會,決議:㈠不支持《自由時報》偏頗言論、㈡不認可《自由時報》有立場的報導、㈢不配合《自由時報》訪問、㈣S.H.E同年5月4日上HitFM通告和5月10日發片記者會,都不發出採訪邀請給《自由時報》。同日,S.H.E表示「很高興這麼多人注意到我們的歌,但也很遺憾這首歌被當做政治炒作的工具」,華研國際音樂表示不會因《自由時報》的偏頗報導而改變專輯收歌計畫與S.H.E宣傳行程;施人誠則在其《Xuite日誌》部落格發表文章〈台灣開始文革了嗎〉抨擊,《自由時報》下筆的記者是「文字警察」、「文字獄卒」,並諷刺《自由時報》:「有本事去抨擊媽祖遶境時那千千萬萬向湄洲女子林默娘下跪的老百姓,他們向大陸人下跪耶!」S.H.E的歌迷則在《無名小站》架設一個部落格號召「脫離政治,只要音樂,盡情play」[10],並在S.H.E官方網站號召拒看《自由時報》。對此,《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鄧蔚偉表示:「不予置評。」[11][12]
2007年5月4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杜忠誥批評,民主進步黨的意識形態二分法讓台灣民眾都陷入「不是台灣,就是中國」的族群撕裂,所有人都在搞無聊的二元對立,現在連流行歌曲的歌詞都能拿來作文章;並不是不以「台灣」一詞命名的東西就全部都是中國化,中華文化不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台灣政客提倡台灣本土化運動過了頭,把中國化界定是「媚共(親中共)」,這樣的觀點是把數千年的中華文化矮化成只有五十至六十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13]。
2007年5月5日,鄧蔚偉(電子報版無署名)在《自由時報》的專欄〈剪刀集〉批評:「華研唱片搞出來的〈中國話〉,本身就是一種『哈』中國市場的『政治操作』,才會寫出『中國人好聰明、中國話好優美』的白痴加三級的噁心歌詞。……現在被網友罵到不行,再經《自由時報》報導之後,唱片公司顯然惱羞成怒,反控《自由時報》『政治操作』,這就是『惡人先告狀』的活生生例子。……嚴格地講,這個事件在唱片公司的操弄下,S.H.E可說是無辜的。可惡的是,一個唱片公司的商業操作,要懂得自己承擔風險;操作方向錯了,自己就要負責,就要認了。不要再強勢的指責媒體,並且干涉媒體的採訪自由;這種做法,就連成龍都不敢,真的不知道一家台灣本土唱片公司為什麼如此囂張?」[14]
2007年5月5日,藝人李明依在其主持的中廣流行網節目《5年6班》諷刺,《自由時報》刻意找豬頭皮、林昶佐、大支等台獨立場鮮明的人抨擊此歌[15],「憑什麼他們就代表台灣藝人?為什麼不來問我或陶晶瑩、周杰倫、方文山?」蘇打綠主唱青峰呼籲「讓創作歸創作」,希望大家不要預設立場看待此歌。藝人吳建恆說,他曾在其主持的中廣流行網節目《娛樂e世代》播過這首歌,對於此歌押韻的歌詞和繞口令印象深刻,覺得充滿音樂創意與新鮮感,對《自由時報》認為歌詞「媚中」的看法不以為然[16]。同日,施人誠在其部落格發表文章〈一則預設立場的新聞操作〉抨擊,《自由時報》先預設立場,再選擇性引用網路文章、選擇性訪問藝人與學者,先審判、後找證據,故意忽略其他聲音;他說:「歌詞當然可受公評。而《自由時報》這樣偏頗的報導,只顧本身立場與意識形態而昧於事實,順者昌、逆者亡,絲毫不顧媒體專業操守與新聞倫理的作法,當然也可受公評;這種媒體,何敢侈言新聞自由!」[17]
2007年5月6日,《台灣蘋果日報》專欄作家木瓜霞諷刺鄧蔚偉在〈剪刀集〉對此歌的批評:「該回歸娛樂新聞版本質,不要扯政治。《自由》不幫本土藝人也就算了,還胡亂硬插政治標籤製造分裂,這才叫『見縫插針』。〈剪刀集〉不僅亂剪創作自由,還硬把〈中國話〉淪為政治炒作,真是前所未見的『影視名人版』。阿霞很想問問鄧副總,用什麼東東寫稿啊,不就是『中國字』嗎?難道用的是『台灣字』?阿霞是不是也可以套《自由》罵S.H.E的邏輯,說鄧副總寫稿『熱臉貼中國冷屁股』?」[18]2007年5月8日,鄧蔚偉在〈剪刀集〉回批《台灣蘋果日報》:「一首歌的內容包括歌曲和歌詞。S.H.E唱〈中國話〉事件,首先來自網友對歌詞內容的批評,歌曲的部分沒有任何意見,也就是對音樂部分並沒有批評;華研唱片和《蘋果日報》所謂『音樂的歸音樂』的辯解與評論,根本混淆是非。假設有一首歌頌揚吸毒、鼓勵性侵,結果被人批評,還有人能用『音樂的歸音樂』來辯解嗎?…… 《蘋果日報》呢?它就有如不時占領大量版面的『中國黑心貨』,每天販賣他的『喪事+屍體』、『黑道+裸體』商品;黎智英老闆如果想做一個踏踏實實的生意人,就不要再利用蘋果之名來糟蹋蘋果了,請改個名副其實的報名吧!」[19]
2007年5月6日下午,S.H.E在高雄市舉辦《Play》首賣簽唱會,S.H.E表示:「其實歌迷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我們,我覺得S.H.E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20]
2007年5月7日,藝人吳宗憲抨擊批評此歌「捧中國的LP」者:「會這樣抨擊她們的人,很智障!把智商拿出來好不好?新加坡有個藝人叫Dick Lee,他也寫過〈講國語〉啊。如果反對我的人,來跟我講台灣話呀,我還能引經據典。」吳宗憲繼續說:「這是語言優勢問題,難道學英文就是抱美國人大腿?」[21]
2007年5月1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世忠說:「在現階段兩岸政治外交持續僵局對立、文化與民間交流卻有增無減的情況下,『中國話v.s.台灣話』所引發的深層辯證,應該超脫『愛不愛台灣』或者『政治該不該干預音樂』的簡單二分思維,務實地認清『中國早已藉由舉辦奧運發動全面國際宣傳戰』這項事實,進而推動台灣的『公共外交』、建構新的『台灣品牌』以矯正兩岸在國際宣傳成效的不平衡現象。……S.H.E的〈中國話〉之所以引起爭議,正是在於台灣唱片公司與藝人的單純商業考量決定,巧合地呼應中國國際宣傳的策略,因而碰觸國內敏感的兩岸政治神經。與其批評藝人『媚中』,不如反求諸己。正本清源之道在於政府能否有效整合國際文宣資源、創造一致的『台灣新品牌』,同時強化『文化外交』與『公共外交』的推動。」[22]
2007年5月21日,《台灣蘋果日報》報導,雖然此歌在台灣惹上政治話題,但專輯《Play》仍攻佔g-music與五大唱片銷售排行榜冠軍,g-music市場佔有率並創下52%、僅次於紀錄保持人周杰倫《七里香》的55.25%[23]。
此歌原歌詞繞口令的「扁擔長 板凳寬」,誤成「扁擔寬 板凳長」的錯誤描述,也遭到批評。
改編
2016年12月,由該歌曲改編的、帶有東北話元素的《全世界都在說東北話》(或稱《東北話》)發布,作為電影《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的國際版主題曲。其中男生版由賈乃亮、宋小寶、于洋組成的新東北天團「DBboys」合體演唱,女生版由馬麗、吳昕、丁寧、屈菁菁、孟美岐演繹的「SHEplus」合體演唱[24]。
音樂錄影帶
歌名 | 執導 | 發佈日期 | 附註 |
---|---|---|---|
中國話(官方MV) | 馬宜中 | 2011年12月20日 |
歌曲排序
上一首歌: (無歌曲) |
中國話 | 下一首歌: 謝謝你的溫柔 |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