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平崛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的政治用語,自2003年開始面對國際對中國軍力大幅提升,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外交政策。這個政策的要點是中國經濟和軍事發展是對世界有利,而且中國不希望跟其它國家有軍事衝突。
201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一帶一路構想,中國外交逐漸放棄了自鄧小平以來的「韜光養晦」的政策,轉而提倡「大國外交」、「大有作為」[1][2][3],他更指示中國外交官對外發動「戰狼外交」[4]。
提出背景
這個詞彙最初由中共中央黨校的副校長鄭必堅在2003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後來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東協會議以及訪美期間反覆重申。[5]這已經成為第一個由胡錦濤和溫家寶領導的第四代領導人的外交政策。
修正
因為「中國崛起」一詞在外文翻譯中可能會有武力征服的意味,與中國政府本意相背離,在該政治口號正式提出後不久,有國內理論學者提出修改為「和平發展」,避免為「中國威脅論」推波助瀾。因此在2004年後半年,「和平崛起」一詞在新聞,教育等政治宣傳中逐漸淡出,並改為更低調的「和平發展」。[5]
中國崛起對於周邊秩序的影響
自2012年起,東南亞多國與中國在南海的領土爭端升高,更促使這些國家合作對抗軍力不斷增長的中國。日本、韓國已及東協各國對中國紛紛採取更加防範的態度,並重新鞏固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尋求保護。美國也順勢重新加強了與這些亞洲盟友的軍事互動與同盟關係[6]。
根據西方國家的觀察,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展現出極大的野心,尤其在台灣問題和南海爭議上,態度越來越強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開始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發生地區軍事衝突的風險顯著增加[7]。
中國處於從歐亞大陸到東北亞的「動盪弧線」的結合部,中國周邊是世界各主要大國利益交匯之地,也是「熱點」相對集中的高危地帶。中國的發展有利於增強中國調節這些衝突的力度,尋求更多的合作。[8]
東亞是中國最為關鍵的周邊板塊之一。該地區既是中、美、俄、日等幾大國的利益匯聚之地,也是東協作為一個新興地區力量的成長之區。如何處理好中國和平崛起與東亞之間的關係將直接關係到中國能否抓住並延長戰略機遇期的問題。其次,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影響東亞地區首當其衝。因此無論對中國,還是對周邊地區來說,這一主題都是舉足輕重的。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