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命運》為蔣中正於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所著,發表於1943年3月,一般認為是蔣中正與陶希聖共書而成。該書表述了蔣介石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政治觀點,集中表述了蔣介石「力行哲學」的宇宙觀、認識論、倫理學和歷史觀,中國共產黨批評該書主張反共和為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作輿論準備。日文版由波多野乾一翻譯、日本評論社出版,英文版由王寵惠翻譯、林語堂寫序、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1][2]
背景
蔣介石在1943年發表《中國之命運》時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抗日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已經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巨大貢獻,書中認為國民政府1943年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取得獨立自主的權利,實現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的第一條「民族主義」,面臨建設新的民主中國,就是實現三民主義的後兩條「民生主義、民權主義」。
內容
《中國之命運》全書共八章、十萬餘字,中心思想是三民主義,認爲三民主義的本質是國民革命,而國民革命以廢除不平等條約為核心。「國民革命的初步成功,即為建國工作真正的開始。我們中國的建國工作,有國內的與國際的兩方面。」「國民革命的現階段,是由民族主義的完成,到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貫徹。」主張中國只有一個民族即中華民族。
蔣介石以自己世界觀總結中國的五千年歷史演變和儒家文化底蘊,回顧了中國近現代歷史,認定不平等條約之廢除是信仰三民主義的結果,其中又特別提出了國民革命軍北伐和抗日戰爭。本書嚴厲批評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稱二者皆破壞中國傳統文化,二者之間的爭論實為英美思想與蘇俄思想的對立,亦認定三民主義是「國民革命不變之最高原則」、「民族復興唯一正確之路線」,其他黨派應當放棄各自的主張。
本書重點論述了「一個主義一個黨」,第七章〈中國革命建國的動脈及其命運決定的關頭〉指出:
“ | 中國國民黨如能存在一天,則中國國家亦必能存在一天。如果今日的中國,沒有中國國民黨,那就是沒有了中國。如果中國國民黨革命失敗了,那亦就是中國國家整個的失敗。簡單地說:中國的命運,完全寄託於中國國民黨。如果中國國民黨沒有了、或是失敗了,那中國的國家就無所寄託,不僅不能列在世界上四強之一,而且就要受世界各國的處分;從此,世界地圖上面,亦將不見中華民國的名詞了。所以大家應該知道:自國家有機體的生命上說,沒有了三民主義,中國的建國工作就失去了指導的原理。所以三民主義是國家的靈魂。自國家有機體的活動上說,沒有了中國國民黨,中國的建國工作就失去了發動的樞紐。所以中國國民黨是國家的動脈,而三民主義青年團是動脈裏面的新血輪。如果全國革命份子和有志青年,真正要與國家共存亡,和民族共榮辱,以國家的事業為個人的事業,以民族的生命為個人的生命;那就應該要一致加入中國國民黨和三民主義青年團,纔能夠盡到國民最崇高的責任,達到人民最完備的境界,亦必如此,纔得完成我們共同建國的偉大使命。 | ” |
目錄
《中國之命運》全書共八章:
- 〈中華民族的成長與發達〉;
- 〈國恥的由來與革命的起源〉;
- 〈不平等條約的影響之深刻化〉;
- 〈由北伐到抗戰〉;
- 〈平等互惠新約的內容與今後建國工作之重點〉;
- 〈革命建國的根本問題〉;
- 〈中國革命建國的動脈及其命運決定的關頭〉;
- 〈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前途〉。
評價
《中國之命運》是國共長期文鬥的一部分。此前,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系統闡述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就是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就是被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就是被融通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新中國航船的桅頂已經冒出地平線了,我們應該拍掌歡迎它。舉起你的雙手吧,新中國是我們的。」《中國之命運》針對性地闡述蔣介石與國民黨的建國主張,稱「任何黨派、任何力量,離開三民主義與中國國民黨,決不能有助於抗戰、有利於民族的復興事業。這一點顯明的事實,是應該為全國國民、尤其是知識分子所徹底認識的。」之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擊,經毛澤東指示修改,由陳伯達撰文《評〈中國之命運〉》,於1943年7月21日刊於《解放日報》。1943年7月21日,毛澤東寫給董必武的文章《關於公布《評〈中國之命運〉》一文》說,讓陳伯達駁斥《中國之命運》,「以便在中國人民面前從思想上理論上揭露蔣之封建的買辦的中國法西斯體系,並鞏固我黨自己和影響美英各國、各小黨派、各地方乃至文化界各方面」[3]。
這次論爭留下一些熟知的說法,比如:針對《中國之命運》的提法,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報》社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提出「如果今日的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那就是沒有了中國」,中國共產黨黨員曹火星創作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學者陳鐵健、黃道炫認為,《中國之命運》是蔣介石一生政治、社會和文化觀念之總結,體現其反共之政治立場[4]:120;雖然由別人代筆,但基本思想傾向無疑是由蔣確定,充分展示蔣之思想文化特徵[4]:120。
聞一多1943年寫道:「《中國之命運》一書的出版,在我個人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簡直被那裡面的義和團精神嚇一跳,我們的英明的領袖原來是這樣想法的嗎?五四給我的影響太深,《中國之命運》公開向五四挑戰,我是無論如何受不了的。」 [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