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英語:All-China Students' Federation,英文縮寫為ACSF),簡稱全國學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高等學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和中等學校學生會的聯合組織,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的會員組織。全國學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指導下開展工作[1]

快速預覽 原名, 簡稱 ...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
原名All-China Students' Federation
簡稱全國學聯
成立時間1919年6月 (1919-06)
類型社會團體
地址
主席
徐輝
秘書長
齊虎
網站qgxl.youth.cn
關閉

歷史

五四運動之後,全國各地的學校紛紛建立了許多學生組織,在此基礎上,第一次全國學生代表大會於1919年6月16日至8月5日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和留日的60多名學生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學生聯合總會章程》,確定「以聯絡感情、昌明學術、促進社會、輔衛國家為宗旨」,討論了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辦法,組織了全國學生拒簽和約的鬥爭,出版了《全國學生聯合會日刊》,決定由京、津、滬等7處學聯各派一人組成全國學聯第一屆理事會,會址設在上海。這次會議宣告了中華民國學生聯合總會的正式成立。[2][3]

隨後於1920年5月、1921年8月、1923年3月、1923年8月、1924年8月、1925年6月、1926年7月、1927年7月、1928年2月、1936年5月、1938年3月、1947年6月分別在上海、廣州、武漢、南京等地分別召開了十二次全國學生代表大會(1949年被全國學聯列為全國學聯第二次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35年12月,平津學聯決定發起組織全國學生救國聯合會,隨後派出北大學生劉江陵中國大學學生董毓華前往上海籌建,北大學生唐守愚在濟南任教,也被邀共赴上海參加籌備工作。在中共江蘇省工委王翰胡喬木的幫助下並得到上海各界救國人士的支持,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成立了「全國學生救聯籌委會」。[4]1936年3月,北平學聯又派清華大學學生陸璀(女)到上海參加籌備工作,北平、天津、上海、杭州四市代表以游西湖為名召開會議,討論了當時的形勢、任務和召開成立大會問題,通過了籌備會宣言,宣告全國學聯籌備會成立,並決定出版相關刊物《學生呼聲》,宣傳全國學聯抗日救國主張,由陸璀、唐守愚負責編輯。在中共北方局中共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1936年5月29日至30日,在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前夕,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的會議室開會(後追認中華全國學生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28人,代表了廣西全省和以下十七城市: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杭州、溫州、廈門、廣州、濟南、徐州、保定、青島、巢縣、武漢、香港、寧波、宜興(蘇州、無錫和南通代表已決定參加,當時因事未到)。……各地代表報告本地學運,從這裡面我們看到了各地同學英勇地抗爭,看到了漢奸無恥的壓迫,也看到了運動進展途上一切的障礙。除了少數特殊的情形(如廣西)外我們所遭逢到的摧殘壓迫,大致相似。」[5]上海各救亡團體的代表也列席參加。大會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要求發動全面抗戰。決定決定把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改名為中國學生救國聯合會,並討論通過了聯合會的《綱領》、《宣言》、《簡章》及「派員赴各地對尚未成立學聯的地方組織學聯」和「加入世界學聯」等項提案。大會選舉了北平等11個地區的代表為本屆學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其中北平、天津、上海、廣西、武漢5個地區學聯代表為常委。選舉北平學聯代表劉導生為學聯主席(當時稱總務),吳祖貽為組織部長、宣傳部長陸璀、唐守愚為副部長。唐守愚負責全國學聯黨團工作。全國學聯的通訊處借用沈鈞儒先生在上海租界裡的律師事務所。這次大會有力地推動了全國學生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為迎接抗日戰爭的全面到來作了思想上的準備。1936年7月15日世界學生保障和平自由文化聯合會(簡稱世界學聯)致信:「你們的鬥爭即是我們的鬥爭,你們的目的就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保證世界學聯對於中國學生的不斷的援助,直到中國學生達到目的為止。」[6]1936年8月31日至9月6日,第一次世界青年保衛和平大會(第一次世界青年大會)在日內瓦召開。它以「國際聯盟之友社世界協會」的名義,由世界學聯發起並主持召開,成為一個包括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政治和宗教信仰的青年在一起討論青年自身問題和保衛和平的世界性大集會。中國學生救國聯合會收到世界學聯的邀請後,派宣傳部長陸璀前往赴會。陸璀與陶行知王海鏡陳天柱等旅歐中國學生代表約20人組成中國代表團,參加了第一次世界青年大會。9月1日陸璀代表中國青年在大會上發言,介紹了中國青年學生為民族解放所做的努力,呼籲世界學聯對中國給予最大的支持。陸璀說:「為了解放我們的中華民族,為了不能忍受 祖國被宰割,我們面對敵人的刀鋸鼎鑊,站起來了」「今天的中國,關於青年的一切,都集中在一個基本問題——抗日救國方面。」[7]

1949年3月1日至6日,全國學聯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決定成立全國學生的統一領導機構即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並通過了《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選舉劉希聖、周壽昌等36人為全國學聯執行委員會。

全國學聯分別於1951年7月、1955年8月、1960年2月、1965年1月、1979年5月、1983年8月在北京舉行了全國學聯第十五次至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自1990年起,全國學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最近的一次為2015年7月舉行的全國學聯第二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8]

2017年3月,經黨中央書記處批准,團中央教育部和全國學聯聯合印發了《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方案》,明確了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改革舉措,從改革學聯組織、改革學校學生會組織和強化工作支持保障等3個方面提出了14項改革舉措。[9]

組織機構

全國學聯實行團體會員制,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的學生會、高等學校和科研教育機構的研究生會、國外中國留學生團體,承認全國學聯章程,均為全國學聯會員。省、自治區、直轄市學生聯合會是全國學聯在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會員團體的地方聯合組織。[1]

全國學聯代表大會是全國學聯的最高權力機關,每五年舉行一次。全國學聯委員會是全國學聯在全國學聯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最高權力機關。[1]

全國學聯主席團是全國學聯委員會的常設機關。全國學聯主席團由當選為全國學聯主席和主席團成員的會員團體派出的代表組成。主席團全體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由主席召集。[1]現任全國學聯主席團主席團體為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為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王聖博。[10]

全國學聯秘書處是全國學聯的日常工作機構,由秘書長(秘書長多由團中央學校部部長兼任)、副秘書長組成,向全國學聯主席團負責並報告工作。[1]全國學聯二十六大決定聘請時任團中央學校部部長杜匯良為全國學聯秘書長。[11]

全國學聯歷任負責人

全國學聯歷任主席

  • 田德民(1951年7月-1955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全國學聯十五大選舉,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
  • 胡啟立(1955年8月-1965年1月,北京大學團委書記,全國學聯十六大、十七大選舉,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
  • 伍紹祖(1965年1月-1972年,1979年5月-1981年8月,清華大學學生會秘書長、副主席,全國學聯十八大、十九大選舉,曾任國防科工委政委、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
  • 林炎志(1981年8月-1983年8月,清華大學團委書記,曾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
  • 劉能元(1983年8月-1990年8月,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二十大選舉,曾任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12]
  • 楊岳(1990年8月-1995年7月,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二十一大選舉,現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 張菁(女)(1995年7月-2000年7月,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二十二大選舉)
  • 申躍(女,滿族)(2000年7月[13]-2005年7月,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二十三大選舉,曾任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14]
  • 劉凱(2005年7月[15]-2010年7月,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二十四大選舉,現任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16]
  • 齊興達(2010年7月[17]-2015年7月,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二十五大選舉,現任清華大學黨辦校辦副主任)
  • 王聖博(2015年7月[10]-2020年8月,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二十六大選舉)
  • 錢菱瀟(2020年8月[18]-2023年4月,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二十七大選舉)
  • 徐輝(2023年4月[19]-,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第二十七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選舉)

全國學聯歷任秘書長

  • 鄧勇(1997年11月-2000年9月,全國學聯二十三大決定聘用,曾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20]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兼常務副校長)
  • 盧雍政[21](2005年1月[22]-2005年11月,全國學聯二十四大決定聘用,現任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李小豹[17](2008年6月[23]-2010年10月,全國學聯二十五大決定聘用,曾任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
  • 杜匯良(2015年7月[11]-,全國學聯二十六大決定聘用,現任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市長[24]
  • 齊虎(2020年8月-,全國學聯二十七大決定聘用,現共青團中央基層建設部部長)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