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問題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問題,從二十一世紀長程的角度看可被視作各種全球性社會問題的縮影。儘管自改革開放以來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所面臨的許多社會問題則遠沒有得到緩和或解決,還有更甚者將其發展引發的經濟問題曾引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體制崩潰的依據。隨著中國門戶開放、經濟改革中各種新問題的出現,加上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經濟發展放緩,許多矛盾甚至顯得比以前更為尖銳。

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後是否能夠成功地採取對策解決這些問題、獲得穩定而持續的發展,不僅對該國本身、而且對世界其他許多開發中國家都有巨大的意義[1][2],例如其持續三十年不停滯的經濟成長已經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與學習浪潮。而目前與未來能見證的事件如政府腐敗貧富差距、未來少子化等社會問題,都將是考驗中國共產黨執政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否能長期維持的關鍵問題。

概述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規模騷亂事件的數量正在「沸騰……到爆發的邊緣」。從1993年的8,709起上升到2007年至2009年每年超過90,000起。原因包括被剝奪權利的移民和失業工人階級的不滿,許多中國人對中國體制的深刻失望,以及傳統國家控制手段的削弱[3]

北京工業大學的胡星斗教授指出,腐敗、國家壟斷、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住房、教育和醫療費用的增加都顯著導致了社會動盪。他指出,土地徵用和日益擴大的財富差距是最主要的兩個因素,並指出自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人口之間的差距從1978年的2.56:1增加到2009年的3.33:1[4]

1978年,中國城市平均月收入為343元,而農村月收入為134元;2009年,相應的數字分別為17,175元和5,153元。儘管城市收入總體上升,但失業、拖欠工資和警察不當行為仍然是中國人不滿的來源。政府和官員腐敗在中國仍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5]

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人口困擾

社會安全網的缺失

醫療保障的缺失

  • 缺乏覆蓋全國的、有效的公共衛生保健制度和體系[7]
  • 傳染病(如B型肝炎)、愛滋病與其他各種性病的控制
  • 如何降低吸菸人口、減低吸菸對公眾健康的危害
  • 面對社會的急劇變革,心理診治與諮詢輔助人員、社會支持的培養和投資嚴重不足
  • 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醫生與患者比例失調。體制不健全導致的醫患矛盾

政府與法制的不健全

環境挑戰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 義務教育有待在中國農村流動人口中進一步普及
  • 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機構(如社區學院)及基礎設施(如公共圖書館)嚴重缺失
  • 教育資源(如有關教育方面的財政投入、公立的高等教育機構等)的分布不盡合理
  • 如何改進教育制度使之鼓勵創新、有助學生掌握生活與工作中有用的技能、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 中國的學生面臨來自朋友、家庭和社會的極大壓力,要求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學校中表現出色(尤其是在高考中)。這種壓力可能導致家長或學生採取不道德的行為(如賄賂、作弊等)以進入最好的學校[8]

犯罪與社會衝突

文化傳統的傳承面臨挑戰

  • 如何使新生代樂於學習、承繼文化傳統中有價值的成分
  • 新生代思潮與傳統思潮的矛盾

道德問題

人權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狀況受到國際社會上一些政府、組織和人士的高度關注。世界多個國家政府、機構、組織及媒體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缺乏各類政治自由與權利。在1978年末實行改革開放以後,該國的人權狀況雖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12年末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上台執政以來持續惡化,引發更多爭議[10][11][12][13][14]

種族歧視

城市中對於非裔居民的種族歧視[15][16]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