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行政區劃史上,受「廢府存縣」「切塊設市」等因素影響,曾經產生過許多縣市同名的地名[1]。在實際生活和行政管理中,市縣同名導致用地局限、管理不便、協調不順、資源浪費、生活不便等問題[2]。因此,自1983年市領導縣的行政區劃體制的建立以來,許多地區通過「撤地設市」「撤縣設區」等方法,解決了市縣同名的地名問題[1]。截至2024年1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尚有19個縣市同名地名,分布於8個省級行政區。其中19個為地級市與其下轄縣同名,3個為自治州或地區下轄的縣級市和縣同名。
本列表列出所有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市和縣兩級行政區同名的地名,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曾經存在的市縣同名地名,但不包括因撤縣設市形成的市縣同名地名。
省級行政區 | 市 | 縣 | 設市、撤市時間及方式 | 設縣、撤縣時間及方式 | 地圖 |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承德縣 |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5日,始設[3]:68 | 民國二年(1913年),撤承德府而設;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2月,以錦承鐵路為界分為承南縣、承北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承南縣、承北縣合併為承德縣;1958年10月21日,併入承德市;1961年,復置[3]:68 | |
遼寧省 | 鐵嶺市 | 鐵嶺縣 | 1980年1月,始設[4] |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由鐵嶺衛改設[4];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分為東、西兩路,東路與瀋陽縣、撫順縣組成沈鐵撫聯合縣,西路與法庫縣組成鐵法聯合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恢復建制[5] | |
撫順市 | 撫順縣 | 滿洲國康德四年(1937年)12月1日,始設[6];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併入撫順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復置[7] |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6月3日,由興仁縣改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與瀋陽縣、鐵嶺縣東路組建聯合政府[5];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復置[7] | ||
遼陽市 | 遼陽縣 | 滿洲國康德四年(1937年)12月1日,始設[6];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併入遼陽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6日,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遼陽,市、縣分設[8] | 清順治十年(1653年),始設;清康熙三年(1664年),升為遼陽州;民國三年(1914年),復改為遼陽縣;1959年,併入遼陽市;1961年,復設;1968年,遼陽市縣合併;1980年,由首山區復設[9] | ||
朝陽市 | 朝陽縣 | 1959年1月,遼寧省人民委員會籌備設立朝陽市;1959年10月26日,正式設市;1964年3月,撤銷;1979年8月30日,復置[10]:114 |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塔子溝廳及三座塔廳改置[10]:112;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制為朝陽府;民國三年(1914年),復置;滿洲國康德七年(1940年),改制為土默特右翼旗;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10日,復置[11]:2 | ||
阜新市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 滿洲國康德七年(1940年)1月,由阜新縣析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復置;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併入阜新縣[12];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17日,復置[13]:109 |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朝陽縣析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與土默特左翼旗共同組建聯合政府;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21日,與彰武縣合併,並組建阜彰土蘇[註 1]聯合政府;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9日,撤銷聯合政府;1958年4月7日,改制為阜新蒙古族自治縣[12] | ||
本溪市 | 本溪滿族自治縣 | 滿洲國康德六年(1939年),由本溪縣本溪湖街、宮原一帶設本溪湖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8日,改制為本溪市[14] |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劃遼陽州、鳳凰廳、興京廳三地邊地而設;1952年9月,併入本溪市[14];1956年5月24日,復置[15] | ||
吉林省 | 通化市 | 通化縣 | 滿洲國康德九年(1942年),由通化縣通化街公所析置[16] | 清光緒三年(1877年),分岫巖州東部而設;1959年3月23日,併入通化市;1962年6月9日,復置[16] | |
江西省 | 南昌市 | 南昌縣 | 民國九年(1920年),江西省政府決定設置南昌市政籌備處;民國十四年(1925年)7月,改為南昌市政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正式設市[17]:101 | 西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始設;王莽政權時期曾更名宜善縣;隋時曾更名豫章縣;唐寶應元年(762年),因避李豫諱,更名鍾陵縣;唐貞元元年(785年),恢復原名[18] | |
吉安市 | 吉安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28日,由吉安縣石陽鎮析置[19] | 民國三年(1914年),由廬陵縣改設;1958年11月,併入吉安市;1959年6月,復置[19] | ||
河南省 | 安陽市 | 安陽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4日,由安陽縣水冶鎮析置[20]:118 | 秦施行郡縣制,始設;西漢時廢縣,縣域分屬蕩陰縣、內黃縣、鄴縣;西晉時復置;北魏中期,併入蕩陰縣;隋開皇十年(590年),復置;民國元年(1912年),廢縣,改為彰德府直轄地;民國二年(1913年),復置;1960年8月,併入安陽市;1961年10月,復置[21] | |
新鄉市 | 新鄉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5日,由新鄉縣析置[22] | 隋開皇六年(586年),由獲嘉縣、汲縣析置;宋熙寧六年(1073年),併入汲縣;宋元祐五年(1090年),復置;1959年4月23日,併入新鄉市;1961年8月24日,復置[22] | ||
濮陽市 | 濮陽縣 |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由濮陽縣析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1983年,由濮陽縣改設[23] | 秦施行郡縣制,始設;民國二年(1913年),更名城開縣;民國三年(1914年),復名濮陽縣;1983年,撤銷;1984年2月,在濮陽縣基礎上設濮陽市郊區;1987年6月,由濮陽市郊區復置[23] | ||
湖南省 | 長沙市 | 長沙縣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施行市縣分治而設立[24]:9 | 隋開皇九年(589年),由臨湘縣改設[24]:5 | |
湘潭市 | 湘潭縣 | 1950年1月,由湘潭縣城關區改設;1950年4月撤銷,仍設城關區;1950年7月,復置[25]:360 | 梁天監年間,分陰山地而置;唐初,析出三縣一州,僅剩小部分;唐天寶八年(749年),將衡山縣北部併入湘潭餘部,為新設湘潭縣[25]:359 | ||
邵陽市 | 邵陽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由邵陽縣析置[26] |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由昭陽侯國改設,名昭陽縣;晉太康元年(280年),因避司馬昭諱更名邵陽縣[27]:232 | ||
岳陽市 | 岳陽縣 | 1960年1月,由岳陽縣城關鎮設置;1962年10月20日,併入岳陽縣;1975年12月,復置[28]:466-467 | 梁大通二年(528年),分羅縣東部、吳昌縣西部而設;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制為湘陰縣;民國二年(1913年)9月,由巴陵縣改設;1981年10月,併入岳陽市;1983年7月,復置[28]:460-467 | ||
衡陽市 | 衡陽縣 |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1日,從衡陽縣分置;民國38年(1949年)9月,併入衡陽縣;1949年10月8日,復置[29]:130 | 隋開皇九年(589年),合併臨蒸縣、重安縣、新城縣三縣始置[29]:128 | ||
甘肅省 | 臨夏市 | 臨夏縣 | 1950年2月,由臨夏縣城內鎮、城關鎮析置;1973年12月7日,撤銷;1983年8月31日,復置[30]:82 | 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由導河縣改設;1958年12月,併入臨夏市;1961年12月,復置[30]:77 |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烏魯木齊市 | 烏魯木齊縣 |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5月,新疆省政府決定設置迪化市政籌備處;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初,新疆省政府會議決議成立迪化市政府,並呈報南京國民政府;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城市規模和人口等條件不足未予批准,迪化市政府撤銷;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新疆省政府決定成立迪化市政委員會;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1日,正式設市,名為迪化市;1954年2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覆同意,更名為烏魯木齊市[31]:158-159 |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始設,名為迪化縣[32]:67;1953年11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覆同意,更名為烏魯木齊縣[33] | |
和田市 | 和田縣 | 1984年9月,從和田縣劃出部分鄉鎮、人民公社而設[34]:56 | 民國二年(1913年)1月18日,由和闐直隸州改設和闐縣[35];1959年9月1日,更名和田縣[36]:76 | ||
伊寧市 | 伊寧縣 | 1952年5月23日,由伊寧縣析置[37]:60 | 民國三年(1914年)1月,由寧遠縣改置[38]:55 |
省級行政區 | 市 | 縣 | 設市、撤市時間及方式 | 設縣、撤縣時間及方式 | 市縣共存時間 |
---|---|---|---|---|---|
天津市 | 天津市 | 天津縣 |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天津縣劃歸河北省,縣治遷到灰堆。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轄的天津市。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 | 清朝雍正三年(1725),改衛為州,天津開始建立地方政府,天津縣建置;九年(1731)昇州為府,轄天津、靜海、青縣、南皮、鹽山、慶雲、滄州六縣一州;1953年5月14日,天津縣行政建制撤銷,設立了東郊、西郊、南郊、北郊4個郊區。即現在的東麗西青津南北辰四區。 | 1928年6月-1953年5月14日 |
上海市 | 上海市 | 上海縣 | 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7日,始設,為特別市;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改為上海市;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元年(1938年)10月16日,復置為特別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恢復上海市建制[39];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設為直轄市[40] |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劃華亭縣東北5個鄉而置;1992年9月26日,撤銷,與原閔行區合併建立新閔行區[41] | 1927年7月7日-1992年9月26日 |
河北省 | 邯鄲市 | 邯鄲縣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1日,由邯鄲縣縣城及周邊村莊析置;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撤銷建制,改為邯鄲鎮;1952年12月22日,復置[42]:83 | 西漢漢高帝四年(前203年),始設;東魏天平初年(534年),併入臨漳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1958年12月20日,併入邯鄲市和永年縣;1962年8月20日,復置[42]:82;2016年10月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邯鄲縣,縣域劃歸邯山區和叢台區[43] | 1946年4月1日-1949年3月 1952年12月22日-1958年12月20日 1962年8月20日-2016年10月9日 |
邢臺市 | 邢臺縣 |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5日,由邢臺縣城廂析置;1949年11月1日,改設為邢臺鎮;1953年12月17日,復置;1958年11月29日,併入邢臺縣;1961年5月,復置[44] |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由龍岡縣改置[44];2020年6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邢臺縣,縣域劃歸襄都區和信都區[45] | 1945年9月25日-1949年11月1日 1953年12月17日-1958年11月29日 1961年5月-2020年6月23日 | |
衡水市 | 衡水縣 |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由衡水縣城關析置;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撤銷;1982年1月31日,由衡水鎮改設[46]:50 |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由信都縣、下博縣、武邑縣析置;1983年3月3日,併入衡水市[46]:50 | 1947年-1948年 1982年1月31日-1983年3月3日 |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大同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由大同縣析置[47] | 遼重熙十七年(1048年),由雲中縣析置;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以北同蒲路為界,分為東大同縣、西大同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東大同縣、西大同縣合併為大同縣;1954年,與懷仁縣合併為大懷縣;1960年,改制為古城區;1965年,復置[48]:5;2018年2月9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雲州區[49] | 1949年5月1日-1954年 1965年-2018年2月9日 |
長治市 | 長治縣 |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8日,始設;1950年3月,改置為長治工礦區;1952年3月,復置[50]:9 | 明嘉靖八年(1529年),始設;1954年7月,與潞城縣合併,置潞安縣;1958年9月,潞安縣併入長治市;1961年9月,復置長治縣[51]:54;2018年9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上黨區[52];2018年11月23日,上黨區正式掛牌[53] | 1945年10月8日-1950年3月 1952年3月-1954年7月 1961年9月-2018年9月 | |
榆次市 | 榆次縣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始設;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10日,改置為榆次縣城關區;1954年5月,由榆次縣城關區及郊區三鄉析置;1963年3月,併入榆次縣;1971年7月,復置[54]:57-58;1999年9月24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榆次區[55] |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始設;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併入晉陽縣;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復置;北齊天保元年(550年),改置為中都縣;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復置;1958年,併入榆次市;1963年3月,復置;1983年7月,併入榆次市[54]:56-58 | 1948年9月-1949年3月10日 1954年5月-1963年3月 1971年7月-1983年7月 | |
內蒙古自治區 | 通遼市 | 通遼縣 | 1951年7月,由通遼縣城關區析置[56] | 民國七年(1918年),由科爾沁左翼中旗通遼鎮改置;1958年10月,併入通遼市;1964年12月,復置;1986年7月,併入通遼市[56] | 1951年7月-1958年10月 1964年12月-1986年7月 |
赤峰市 | 赤峰縣 |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始設;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0日,撤銷;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6日,復置;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併入赤峰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復置[57][57]:181;1952年5月28日,併入赤峰縣;1958年10月20日,復由赤峰縣改置[57]:183 |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烏蘭哈達廳改置:179;清光緒三十三年(1908年),升為赤峰直隸州;民國二年(1913年),復置[57]:180;滿洲國康德七年(1940年)1月1日,撤銷,併入翁牛特右旗;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16日,由赤峰市析置[57]:181;1958年10月20日,改置為赤峰市;1962年5月18日,復置[57]:183;1983年10月10日,改制為郊區[58] | 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0月10日 1947年6月6日-1947年11月 1948年9月-1952年5月28日 1962年5月18日-1983年10月10日 | |
遼寧省 | 營口市 | 營口縣 | 滿洲國康德四年(1937年)12月1日,由營口縣改置[6] | 民國二年(1913年)11月8日,由營口直隸廳改置[59];滿洲國康德五年(1938年)4月12日,撤銷,縣域劃歸營口市、蓋平縣、海城縣[60][61]:49;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2日,復置[60];1992年11月3日,經民政部批覆同意,改制為大石橋市[61]:49 | 1937年12月1日-1938年4月12日 1946年4月2日-1992年11月3日 |
江蘇省 | 南通市 | 南通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2日,劃南通城、唐家閘、天生港、陸洪閘、狼山一帶而設[62]:80 | 民國元年(1912年)5月,由通州改置[62]:79;1993年1月8日,撤銷,建立通州市[62]:84 | 1949年2月2日-1993年1月8日 |
淮陰市 | 淮陰縣 | 1958年9月,由清江市與淮陰縣合併而設;1964年9月,撤銷,恢復清江市與淮陰縣;1983年3月,復置[63]:81;2001年2月,更名淮安市[64] |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始設;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改制為淮陰侯國;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復置[63]:71;隋大業初,併入山陽縣[63]:75;後復置;唐武德七年(624年),併入山陽縣;唐乾封二年(667年),復置[63]:76;1958年9月,併入淮陰市[63]:81;2001年2月,改制為淮陰區[64] | 1983年3月-2001年2月 | |
浙江省 | 嘉興市 | 嘉興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嘉興解放,旋設嘉興市;1950年5月15日,併入嘉興縣;1951年4月17日,復置[65]:185;1963年1月3日,撤銷;1981年1月14日,復置[65]:186 | 孫吳黃龍三年(231年),由由拳縣改置,名為禾興縣;孫吳赤烏五年,因避孫和諱,更名嘉興縣;隋時併入吳縣[註 2];唐武德七年(624年),復置;唐武德八年(625年),併入吳縣;唐貞觀八年(634年),復置[65]:182;1981年1月14日,併入嘉興市[65]:186 | 1949年5月-1950年5月15日 1951年4月17日-1981年1月14日 |
紹興市 | 紹興縣 | 1949年10月1日,由紹興縣縣城析置;1950年5月15日,併入紹興縣;1950年9月22日,復置;1962年12月22日,撤銷;1981年1月14日,復由紹興縣析置[66]:17-19 | 民國元年(1912年)1月,由山陰縣、會稽縣改置;1981年3月,改制為紹興市;1983年7月,復置[67]:92-93;2013年10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柯橋區[68] | 1949年10月1日-1950年5月15日 1950年9月22日-1962年12月22日 1981年1月14日-1981年3月 1983年7月-2013年10月 | |
金華市 | 金華縣 | 1951年7月20日,由金華縣城區析置;1962年12月22日,併入金華縣;1981年1月14日,復置[69]:21 |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由東陽縣改置;唐垂拱四年(688年),更名金山縣;唐神龍元年(705年),恢復原名[69]:19;1981年1月14日,併入金華市;1985年12月23日,復置;2000年12月30日,撤銷[69]:21 | 1951年7月20日-1962年12月22日 1985年12月23日-2000年12月30日 | |
安徽省 | 阜陽市 | 阜陽縣 |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由阜陽縣析置[70]:38;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撤銷;1975年12月19日,復設[71]:28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設[70]:38;1992年11月,併入阜陽市[72]:68 | 1947年-1949年3月 1975年12月19日-1992年11月 |
蕪湖市 | 蕪湖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0日,施行市縣分治而設[73][74] |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始設;東晉義熙九年(413年),併入襄垣縣;唐天祐四年(907年),復置[註 3][73];1959年3月12日,併入蕪湖市;1961年12月5日,復置;2020年7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蕪湖縣,設立灣沚區[75];2020年9月21日,灣沚區正式掛牌[76] | 1949年5月10日-1959年3月12日 1961年12月5日-2020年7月6日 | |
宣城市 | 宣城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7日,由宣城縣析置;1950年3月27日,改置為宣城縣城廂區[77]:39;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宣城地區,設立宣城市[78] | 隋開皇九年(589年),由宛陵縣改置;1987年8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改制為宣州市[77]:37-38 | 1949年7月7日-1950年3月27日 | |
銅陵市 | 銅陵縣 | 1958年9月5日,由銅官山市和銅陵縣合併而設;1964年7月29日,改置為銅陵特區;1971年12月11日,復置[79] |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由義安縣改設;1958年9月5日,與銅官山市合併為銅陵市;1959年4月3日,復置[79];2015年12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義安區[80] | 1971年12月11日-2015年12月 | |
六安市 | 六安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5日,始設;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併入六安縣;1978年9月,復由六安縣析置[81] |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始設;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升為六安軍;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降為六安縣;明洪武四年(1371年),併入六安州;民國元年(1912年),復置[82]:31;1992年12月,併入六安市[83] | 1949年1月25日-1949年6月 1978年9月-1992年12月 | |
福建省 | 南平市 | 南平縣 | 1956年11月16日,由南平縣析置[84] |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由侯官縣析置[85];西晉太康六年(285年),更名延平縣[86];元大德六年(1302年),復置[87];1960年1月7日,撤銷,併入南平市[84] | 1956年11月16日-1960年1月7日 |
莆田市 | 莆田縣 | 1983年9月9日,由莆田縣析置[88]:125 | 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年),由南安郡析置[89]:66;2003年2月1日,撤銷,縣域劃歸城廂區、涵江區、荔城區、秀嶼區[90] | 1983年9月9日-2003年2月1日 | |
江西省 | 宜春市 | 宜春縣 | 1979年10月8日,由宜春縣析置[91]:32 |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註 4],始設;西漢元光六年(前129年),改設宜春侯國;西漢元鼎五年(前112年),復置;王莽政權時期曾更名修曉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恢復原名;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因避張春華諱,更名宜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26年),恢復原名[91]:31;1985年3月29日,併入宜春市[91]:32 | 1979年10月8日-1985年3月29日 |
上饒市 | 上饒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日,由上饒縣廣平鎮及附近地區析置;1950年4月21日,改制為上饒鎮;1950年11月23日,復置[92]:37 | 東漢建安初,由余汗縣東部析置[註 5];西晉元康元年(291年),併入葛陽縣;南朝宋,復由葛陽縣析置;隋開皇九年(589年),併入葛陽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由弋陽縣東部析置;唐武德七年(624年),併入弋陽縣;唐乾元元年(758年),復由弋陽縣析置;1960年3月,併入上饒市;1964年3月,復置[93]:1;2019年7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上饒縣,設立廣信區[94];2019年10月16日,廣信區正式掛牌[95] | 1949年5月3日-1950年4月21日 1950年11月23日-1960年3月 1964年3月-2019年7月29日 | |
九江市 | 九江縣 | 民國十六年(1927年),始設;民國十九年(1930年),併入九江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19日,復由九江縣城廂析置[96] | 民國三年(1914年),由德化縣改置[96];2017年8月2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九江縣,設立柴桑區[97];2017年9月8日,柴桑區正式掛牌[98] | 1927年-1930年 1949年7月19日-2017年8月21日 | |
臨川市 | 臨川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9日,以臨川縣羊城鎮、東外鎮為基礎而設;1950年4月,併入臨川縣;1951年6月,改置為撫州市[99]:39;1995年4月,復由臨川縣與撫州市合併而設[100]:21;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臨川市,設立臨川區[101] | 隋開皇九年(589年),由臨汝縣改置[99]:39;1995年4月,與撫州市合併,置臨川市[100]:21 | 1949年5月9日-1950年4月 | |
河南省 | 商丘市 | 商丘縣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6日,始設;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併入商丘縣;1950年5月25日,復置[102]:45 |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始設[103]:59;1997年6月1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商丘縣,設立梁園區、睢陽區[104] | 1948年11月6日-1949年3月 1950年5月25日-1997年6月10日 |
南陽市 | 南陽縣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8日,由南陽縣析置;1952年11月10日,併入南陽縣;1953年11月10日,復置[105]:78 | 王莽政權時期,由宛縣改設;東漢時期,更名宛縣;隋開皇三年(583年),由上宛縣改設;1960年6月16日,併入南陽市;1961年7月26日,復置[106]:54;1994年7月1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南陽縣,設立宛城區、臥龍區[107] | 1948年11月8日-1952年11月10日 1953年11月10日-1960年6月16日 1961年7月26日-1994年7月1日 | |
開封市 | 開封縣 | 民國十八年(1929年),始設;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為特別市;1954年,恢復為開封市[108] | 民國三年(1914年),由祥符縣改置[108];2014年9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祥符區;2014年10月19日,祥符區正式掛牌[109] | 1929年-2014年9月 | |
許昌市 | 許昌縣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期間,始設[110] | 民國二年(1913年),由許州改置;1960年,併入許昌市;1961年10月,復置[110];2016年11月24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建安區;2017年2月5日,建安區正式掛牌[111] | 1948年(或1949年)-1960年 1961年10月-2016年11月24日 | |
信陽市 | 信陽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1日,由信陽縣析置;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25日,與信陽縣合併;1949年12月28日,市、縣分治[112]:86 | 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由義陽縣改置;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25日,與信陽市合併;1949年12月28日,市、縣分治;1960年8月15日,併入信陽市;1961年10月5日,復置;1998年6月9日,撤銷[112]:86 | 1949年4月1日-1949年7月25日 1949年12月28日-1960年8月15日 1961年10月5日-1998年6月9日 | |
湖北省 | 鄂城市 | 鄂城縣 | 1960年11月,由鄂城縣改置;1961年12月15日,復改制為鄂城縣;1979年11月,復由鄂城縣析置;1983年8月19日,與鄂城縣合併,設鄂州市[113]:48 | 民國三年(1914年)1月,由壽昌縣改置;1960年11月,改制為鄂城市;1961年12月15日,復置;1983年8月19日,與鄂城市合併,設鄂州市[113]:48 | 1979年11月-1983年8月19日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株洲縣 | 1951年6月6日,由湘潭縣株洲鎮改置[114]:3 | 1965年4月30日,從株洲市劃出部分地區而設[114]:84;2018年6月19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淥口區[115];2018年12月18日,淥口區正式掛牌[116] | 1965年4月30日-2018年6月19日 |
常德市 | 常德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5日,由常德縣縣城析置[117]:93-94 | 民國二年(1913年)10月,由沅江縣改置;1988年1月23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鼎城區[117]:93-94 | 1949年8月5日-1988年1月23日 | |
益陽市 | 益陽縣 | 1950年9月23日,由益陽縣城關區改置[118]:28 |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始設[118]:28;太平天囯壬子二年(1852年),更名得勝縣;旋即恢復原名[119]:64;1994年3月7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赫山區[120]:59 | 1950年9月23日-1994年3月7日 | |
懷化市 | 懷化縣 | 1979年4月,由懷化縣懷化鎮改置[121]:35 |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9日,由芷江縣、辰谿縣、黔陽縣析置;1983年3月,併入懷化市[121]:35 | 1979年4月-1983年3月 | |
四川省 | 成都市 | 成都縣 | 民國十年(1921年)4月,成都縣、華陽縣城區合併,設成都市政公所籌備處[122]:107;民國十一年(1922年)3月9日,成都市政公所正式成立[122]:108;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1日,改為成都市政府[122]:119 | 東周秦惠文王後元九年(前316年),始設[123];1952年4月5日,撤銷,縣域劃歸郫縣、新繁縣、新都縣、溫江縣和成都市[122]:218 | 1922年3月9日-1952年4月5日 |
南充市 | 南充縣 | 1950年3月,由南充縣城關區析置[124]:38 |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由安漢縣、巴西縣合併而設[124]:38;1993年7月,撤銷,縣域劃歸順慶區、高坪區和嘉陵區[125]:65 | 1950年3月-1993年7月 | |
宜賓市 | 宜賓縣 | 1951年4月,由宜賓縣、慶符縣析置[126]:82 | 唐天寶元年(742年),由𨚲䣕縣改置,名義賓縣[126]:78;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因避趙光義諱[127],更名宜賓縣;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併入僰道縣;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復置[126]:79;2018年7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宜賓縣,設立敘州區[128];2018年9月12日,敘州區正式掛牌[129] | 1951年4月-2018年7月23日 | |
內江市 | 內江縣 | 1951年7月17日,由內江縣城區及近郊析置[130] | 隋開皇元年(581年),由中江縣改置;1989年11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東興區[130] | 1951年7月17日-1989年11月 | |
綿陽市 | 綿陽縣 | 1976年2月4日,由綿陽縣析置[131]:98 | 民國二年(1913年),撤綿州而設;1978年4月25日,併入綿陽市[131]:100 | 1976年2月4日-1978年4月25日 | |
貴州省 | 遵義市 | 遵義縣 | 1949年11月25日,由遵義縣城區析置;1951年1月1日,撤銷,改制為遵義縣城關區;1952年7月19日,復置[132]:94 |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由播州長官司改置;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其地由遵義府直轄;民國三年(1914年),復置;1958年12月29日,併入遵義市;1961年8月18日,復置[132]:94;2016年3月20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改制為播州區;2016年6月6日,播州區正式掛牌[133] | 1949年11月25日-1951年1月1日 1952年7月19日-1958年12月29日 1961年8月18日-2016年3月20日 |
安順市 | 安順縣 | 1958年,由安順縣改置;1962年,撤銷,改設安順縣;1966年,復由安順縣城關區改置[134] | 民國三年(1914年),由安順府改置;1958年,撤銷,改設安順市;1962年,復置;1990年,併入安順市[134] | 1966年-1990年 | |
雲南省 | 昭通市 | 昭通縣 | 1981年11月13日,由昭通縣城關鎮、郊區、北閘區析置[135]:96 | 民國二年(1913年),由恩安縣改置;1983年9月9日,併入昭通市[135]:96 | 1981年11月13日-1983年9月9日 |
陝西省 | 延安市 | 延安縣 |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月13日,由膚施縣縣城改置;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併入延安縣;1954年4月,改置為延安縣城關區;1972年3月,復置[136] | 西魏,始設,名廣安縣;隋大業元年(605年),因避楊廣諱更名延安縣;北宋,併入膚施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五年(1935年)5月,由陝北工農紅軍復設;1975年8月16日,撤銷,其地併入延安市[136] | 1937年1月13日-1949年3月 1972年3月-1975年8月16日 |
榆林市 | 榆林縣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1日,始設;1950年4月,併入榆林縣;1988年9月2日,復由榆林縣改置[137][138] | 清雍正九年(1731年),始設[137];1988年9月2日,改制為榆林市[138] | 1949年6月1日-1950年4月 | |
甘肅省 | 天水市 | 天水縣 | 1950年2月,由天水縣析置[139]:237 | 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始設[139]:234;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併入成州;民國二年(1913年)2月7日,復置[139]:236;1985年7月8日,併入天水市[139]:237 | 1950年2月-1985年7月8日 |
慶陽市 | 慶陽縣 | 2002年6月22日,由慶陽地區改置[140]:73 | 民國二年(1913年),由安化縣改置;2002年6月22日,更名慶城縣[140]:77 | 2002年6月22日至今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