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出入境人員應對特定流行傳染病而需填寫的一份健康申報文件,目的是預防特定流行傳染病的傳播。該文件僅在特定流行傳染病發生期間才需填寫,例如2003年的SARS疫情、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歷史
《出/入境健康申明卡》早在2003年SARS疫情期間即為出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旅客所需填寫的健康申報文件,申報內容包括個人信息、交通工具信息以及健康狀況等。各口岸檢驗檢疫工作人員[註 1]將對旅客所填寫的健康申明卡進行查驗[2][3][4]。
2008年1月1日起,為迎接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推動國際航空運輸發展,質檢總局簡化航空口岸出入境旅客健康申報手續。在全球範圍未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時,出入境人員無需填寫《出入境檢疫健康申明卡》,僅在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時才需填卡[5];對於有指定症狀的人員則需向旅檢通道檢疫官員口頭申報並接受檢驗檢疫。同年6月1日起,新措施適用範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口岸[6]。
2009年5月1日起,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恢復《健康申明卡》填報制度,要求出入境旅客在申明卡填報個人信息、過去兩周曾去過的國家和城市,過去一周是否與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等[7]。5月2日,鑑於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為防止疾病傳播,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在所有口岸全面恢復入境人員填報《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前期航空口岸和深港邊界的陸路口岸已恢復執行此制度),其他陸路口岸及所有水路口岸於5月3日晚8時開始實施[8]。5月18日,修訂後的《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啟用,新增入境人員須填報在中國七天內的行程和詳實聯繫地址、聯繫電話、繼續旅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班次號等項目,且入境人員申報的症狀由八種增加為十一種[9]。
2010年4月26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基於甲型H1N1流感疫情變化,國家質檢總局決定,除有指定症狀[註 2]或已診斷患有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攜帶微生物、人體組織、生物製品、血液及其製品等的人員需要向檢疫官員口頭申報外,其他出入境人員不再填寫《入境健康申明卡》[10]。
Remove ads


2020年1月25日,為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海關總署決定,自即日起在全國口岸重新啟動出入境人員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進行健康申報的制度,出入境人員還應配合做好體溫監測、醫學巡查、醫學排查等衛生檢疫工作[11]。為了方便旅客使用智慧型手機填報,海關總署還在「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微信小程序增加健康申報模塊,電子數據與紙質數據效力同等。同時,為方便外籍人士申報,2月1日海關總署推出「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微信小程序外語版,開通初期提供英文填報服務。2月11日,海關推出網頁版申報方式,進出境人員可通過網頁申報,通過訪問海關總署網站,在「網際網路+海關」服務平台公共服務板塊中選擇「出入境健康申報」,該功能同時支持電腦或手機填寫[12]。此後隨著疫情的形勢變化,出/入境健康申明卡亦進行了多次改版。
而通過手機端申報完畢後所生成的二維碼被稱為「黑碼」,每次填報的有效期為24小時,且只能使用一次。出入境人員抵達口岸衛生檢疫通道後,將二維碼對準檢疫設備掃描進行信息核驗,如系統亮綠燈即已完成檢疫手續,可繼續通關[13]。如旅客有異常情況則以紅燈警示攔截,有申報錯誤情況以黃燈提示重報[14]。
2023年1月15日,珠海市陸路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發布通告,1月19日起粵康碼停止提供通關憑證轉碼服務。為方便旅客往來珠澳,「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微信小程序健康申報服務推出手動、自動修改後一鍵申報功能[15]。
2023年5月8日起,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表示,對往返深圳與香港口岸的跨境貨車司機及跨境學童試行「一次申報,多次有效」的健康申報優化措施,上述人員「黑碼」的使用期調整為七天內多次有效,深圳各個陸路口岸均適用該措施。[16]
2023年10月下旬,有香港媒體報道稱,海關總署將於11月1日取消健康申明卡申報制度,西九龍站也取消了掃黑碼的環節,掃碼機暫時關閉使用。也有消息稱,每逢假期,內地海關會在人流高峰暫時關閉掃描機。隨後西九龍站口岸、深圳灣口岸、蓮塘口岸工作人員表示相關消息屬實[17][18][19]。
2023年10月31日,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決定,自11月1日0時起,出入境人員免於填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但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皮疹、不明原因皮下出血等傳染病症狀,或已經診斷患有傳染性疾病的出入境人員須主動向海關進行健康申報,並配合海關做好體溫檢測、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採樣檢測等衛生檢疫工作[20]。至此,實施近四年的出入境人員全員填寫健康申明卡的制度正式取消。政策實施後,各口岸海關檢疫部門設立的查驗閘機均已打開,出入境人員可直接通過[21][22];而現場健康申報展板及相關設備於10月31日口岸關閘後撤離。[23]
自2023年2月中國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後,兩地人員往來情況逐步回到疫情前水平,尤其是有大量香港人北上消費。2023年11月前,進出內地的人員仍須提前使用手機進行健康申報。儘管海關健康申報進行優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關口阻塞,但「黑碼」僅限一日內使用,令須經常往返兩地的人員極度不便。另外由於一些長者不熟悉智慧型手機應用,加上邊境手機網絡不穩定,每逢出入境尖峰時段容易出現網絡堵塞,無法生成黑碼。而旅客申請「黑碼」時須自行申報是否有症狀,且旅客僅需掃碼即可過閘,但內地海關並未對掃碼人員進行認真核查,處理較為寬鬆,評論認為「黑碼」淪為虛設[24][25]。每逢節假日期間,深圳口岸會出現大量出入境人流,海關方面則會臨時取消健康申報措施,將所有閘機全部開放予旅客快速通過[26],但在假期結束後恢復原有措施。即使深圳早前放寬跨境司機及學童的「黑碼」安排,但兩地居民取消「黑碼」的呼聲仍在持續。例如恢復通關初期,香港政商界、運輸業界人士呼籲取消「黑碼」,簡化過關程序;商界認為,隨著世衛組織已宣布COVID-19疫情不再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威脅降低,而兩地各個關口的出入境人次正逐步攀升,未來擠塞情況可能會愈來愈嚴重,因此全面恢復疫情前的出入境流程勢在必行。香港特區政府在2023年2月時曾表示會與內地商討改善,甚至取消「黑碼」,但未有進展。中國海關表示,健康申報卡並非只是針對新冠疫情,M痘等其他傳染病也需填寫,是整體人員申報,目的是控制有病症者的雙向流動[25]。
2023年7月24日,36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聯署,建議內地海關總署取消健康申報卡制度。25日,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在出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時,向全國人大代表工作委員會提交全體36名港區人大代表聯署信,希望取消「黑碼」安排,原因是由於兩地發展智慧城市步伐不一,不少長者使用智慧型手機有困難,且在關口網絡未必暢順,外國旅客也可能無法掌握使用「黑碼」,阻慢過關時間[27]。8月9日,深圳市口岸辦就香港各界人士提出取消「黑碼」作出回應,表示港澳旅客的健康申報已經進行專項優化,又指旅客過境時需要進行健康申報的事項屬於國家事權,深圳市口岸辦亦已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對於有長者因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而在填報健康申明卡時遇到困難,口岸辦回復稱,口岸現場有工作人員可以協助填報;而考慮到關口來往的旅客中老年人比較多,對智慧型手機掌握不熟悉,現場工作人員可以代為操作[28]。
2023年10月31日,在海關總署宣布取消健康申明卡申報制度後,李慧琼對此表示支持,稱歡迎並感謝海關總署不斷推出優化措施,「聆聽市民心聲」,形容11月1日是「標誌性的一天」;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勇相信取消「黑碼」後「每人最少快幾秒」,料過關效率將會倍增[29]。不少香港市民表示支持取消,稱取消「黑碼」亦代表疫情的一個結束。[30]
Remove ads
內容
2020年啟用的《健康申明卡》共分為六項主要內容,分別是旅客基本信息、聯繫方式、旅居史(填報近期曾到過的國家和地區)、接觸人員情況(是否與感染者、發熱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有所接觸,所在社區是否有病例,所在辦公室或家庭是否有症狀)、個人身體狀況(是否患有新冠相關症狀,是否服用過退燒藥、感冒藥和止咳藥,是否接種過疫苗等)及病毒檢測結果[31][32]。
《健康申報卡》曾多次對填報內容進行修訂,其中第二版將旅居史有關問題擴大至是否到過湖北省,以及新增是否有無症狀感染者接觸史[12];第三版則將旅居史有關問題擴大至是否曾經到過疫情國以及新增是否有確診患者接觸史[12]。第四版則恢復填寫出入境口岸信息的內容,新增「此後14日內的住址」、「過去14日內所在辦公室、家庭等是否出現2人及以上有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將症狀內容擴大至12種[註 3],同時新增過去72小時內是否有退燒藥、感冒藥的服用情況[12]。第五版新增針對妨害國境衛生檢疫違法行為法律責任,嚴重者可追究刑責的告知,同時增加「因公來華或歸國邀請方接待方」;將申報症狀具體要求為「過去14日內或出/入境時」,同時增加了10個症狀申報;服藥時間由「過去72小時內」改為「過去14日內」,並增加止咳藥;病毒檢測結果由「陽性、陰性、結果未知」三個選項改為「是否為陽性」一個選項[33]。
第七版《健康申報卡》新增了疫苗接種情況填報,並在第八版中做進一步完善,將疫苗接種日期調整為「第一、二、三劑次的接種日期」;同時新增是否有感染史、治癒後是否出現過陽性的選項[34]。第九版則取消對出入境人員核酸檢測信息、既往感染情況、疫苗接種日期的申報要求;對以往出入境人員容易產生疑問的項目進行了完善或調整,將時間追溯期由14天縮短至7天;增加《採樣知情同意書》線上簽署同意的功能。[35]
2023年1月8日起,為配合新冠感染「乙類乙管」要求,第十版《健康申明卡》啟用。新增內容包括該旅客是否有行前48小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註 4],同時刪除服藥史、接觸史、社區、辦公室、家庭感染史、疫苗接種等項目,以及「採樣知情同意書」[36]。2月6日,為配合香港與中國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並取消核酸檢測要求,《健康申明卡》再次進行內容調整,將「是否自澳門入境人員」更改為「是否往來香港或澳門人員」選項並置頂[註 5][13],往來港澳人員僅需填寫手機號類型、電話號碼以及症狀申報[37]。9月16日起,海關總署啟用第十一版《健康申明卡》,對健康申報內容進行了優化調整,刪除了境內居住地、座位號等申報內容,簡化了旅居史、聯繫方式的填報要求。優化後的入境申報內容由18項優化至10項,出境申報內容由17項優化至9項,往來港澳人員申報內容由11項優化至9項。[38]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