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市
中國廣西的縣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廣西的縣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興市(壯語:Dunghhingh Si)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由防城港市代管。東興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瀕臨東京灣,西南與越南廣寧省接壤。面積540.7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東興鎮。曾長期為防城縣屬地,1996年自防城縣析出正式成立,建制延續至今。東興是中越邊境重鎮,是廣西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與越南的雙邊交往頻繁,境內的東興口岸也是國家一類口岸。
在新石器時期,東興一帶就有人類採集海生資源,過著定居生活[2]。在先秦時期,東興屬百越,公元前214年,秦征百越,大舉入侵西甌和雒越,並在今廣西地區建立象郡和桂林郡,其中東興屬象郡地域[3]:3。秦末漢初,南海郡趙佗趁趁亂占領南海、桂林、象等三郡,自立南越國,此時東興地屬南越[4]:77-95[5]。公元前112年,西漢君主漢武帝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在前111年將南越國滅亡[6],南越滅亡後,漢廷在原南越國領地設定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七郡,其中東興地屬交趾郡西於縣[7][8]:10。東漢初期,徵氏姐妹起兵反抗漢朝廷,期間曾占領今東興,但最終遭到鎮壓[9]。事後,漢廷成立在今東興境域建立封溪縣。三國時期,當地屬孫吳[8]:34。
梁大同元年(535年),朝廷設定黃州安平縣,治所即位於今東興境內[3]:119。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黃州改為陸州,治所仍在今東興。其後,安平縣曾易名為海安縣、安海縣,直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朝廷析安海縣地置海平縣,但旋即併入安海縣,至德二年(757年),安海縣更名寧海,縣治亦在今東興,隸屬於陸州[8]:34[10]。
宋朝時期,當地隸屬欽州安遠縣[11]。與此同時,越南李朝曾以今東興地域為永安州轄區[12][13][14],因鄰近欽州等交易要地,當地商旅亦來往不絕[15]。此後直到清朝滅亡,當地均歸屬於欽州[8]:34-35[11]。
清乾隆八年(1743年),朝廷在欽州設立東興分州,其州府即駐於今東興鎮[16]。中法戰爭結束後,法軍曾占領今東興江平部分地域,並以此為據點攻擊清朝,但清廷最終於1887年恢復了對江平的管轄權。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朝廷析欽州部分地區置防城縣,東興境為防城縣轄地[17]:5[18]。
中華民國建立後,今東興市域仍歸防城縣管轄。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軍曾藉由法屬印度支那多次轟炸東興,但最終於1945年被中國軍隊和民眾驅逐出境[17]:9-11。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內戰爆發,在內戰後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西戰役中擊敗了中華民國國軍[17]:11-12,並於1949年12月8日取得了東興一帶的支配權[8]:35[19]:207-2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興地屬廣東省欽廉專區防城縣,1951年3月,東興鎮研擬升格為縣級東興市,但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未予批准,東興市並未實際成立,東興境域仍歸防城縣管轄[8]:35[17]:13,同年5月,政務院批准防城縣劃入廣西省,由欽州專區管轄,1955年5月,當地重新劃歸廣東省[20]:276,1955年8月,中國與北越分別開放東興口岸、芒街口岸,東興從此成為中越之間的門戶城鎮[17]:15-16。1957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將十萬山僮族瑤族自治縣從防城縣析出,駐地位於東興鎮[21]。1958年5月,十萬山僮族瑤族自治縣又更名為東興各族自治縣[22]。1958年12月1日,復原防城縣,併入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東興鎮[23]:6。1965年6月,當地再度劃入廣西,由欽州專區管轄[8]:21[20]:276。1978年12月15日,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遷往防城鎮,改名防城各族自治縣[17]:22。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在此期間,兩國軍隊時常在邊境開火,東興一帶也受到波及,有平民死傷,房屋毀損[17]:16。中越關係回溫後,出於發展對外貿易的需要,1992年,國務院批准成立東興鎮邊境經濟合作區[8]:26。翌年,國務院批准復原防城各族自治縣,並成立地級防城港市,防城各族自治縣改制為防城區[24]:13。1996年4月29日,國務院批准成立東興市,由防城港市代管,並以防城區的東興、江平、馬路等3個鎮作為東興市的行政區域[8]:28。
東興市於1996年脫離防城港市防城區成立後,其地域範圍即沒有較大變化,即如現狀。
今東興市位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防城港市西南隅。市境介於北緯21°31′—21°44′,東經107°52′—108°17′之間。東、北兩側與防城港市防城區相鄰,西南與越南廣寧省芒街市隔北崙河相望,東南瀕臨東京灣。其中與防城區的邊界長約78.29公里。與越南的國境線長約39.064公里,在東京灣的海岸線長約52公里,北距廣西首府南寧市約188公里,防城港市城區39公里[8]:33-34。
東興市位於十萬大山與東京灣沿海平原的過渡帶上[17]:17,境域大體在防城東興丘陵台地上[25]:122。其所處的地區曾在海底,後從海中逐漸出露,後經過加里東造山運動、印支構造期、燕山構造期、喜馬拉雅構造期等幾次強烈的地質活動,形成了特殊的地形環境以及山川地貌。地層主要為沉積岩,根據岩性推斷,這一區域的岩層主要形成於第四紀,也有部分形成於志留紀、二疊紀[8]:46。東興市地勢總體為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馬路鎮一帶多為構造侵蝕陡坡低山地,東興全境最高峰大鍋蓋即位居其間,海拔約924公尺;中部多為構造剝蝕丘陵;東南沿海及邊境一帶則呈現平原地貌,地勢低洼,北崙河流經其間,並塑造出了東興盆地等低地[8]:47-48[17]:18,北崙河口一帶海岸多為灘涂;而澫尾一帶的海岸,主要為潮間海灘,也分布著海岸侵蝕平台、濱海沙堤等海岸地貌[26]:126-127。
東興市境內的水域以天然河流、人工湖泊為主,並以地表水、地下水的形式分布在全市。當地共有大小河流68條,河道總長度超過500公里,分屬於北崙河、江平江和黃竹江3條主要河川,這些河流均屬於獨流入海的水系,皆注入東京灣[8]:50-52。其中以北崙河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大,主河長約112公里,其中在東興境域內流程約28.67公里,該河發源於防城區與寧明縣交界處的十萬大山捕龍山東側,先後接納了江口河、黃關河、灘散河、那良河與馬路河等支流,並經防城區那良鎮進入東興市境,在市境內,北崙河分流為東、南2支系,其中南支為主流,在越南芒街市注入大海;而東支為分流,亦為中越界河,其為西北東南流向,河段大致流經東興鎮,並最終於竹山村街邊屯入海[26]:111,河口的中間沙原是中越爭議地區,2008年中越陸地勘界後,該沙洲約四分之一歸中國,四分之三歸越南[27]。該河流也是廣西徑流深最大,河床坡降最大的河流[25]:188。江平江流程43.23公里,源於防城區那梭鎮東山,在東興市河段主要流經市境東部的江平鎮,並最終在該鎮貴明村入海。黃竹江流域則完全位於東興市境內,發源於江平鎮黃竹村沖吉屯,並於江平鎮交東村石角屯入海,其幹流長約14.31公里,水位受潮汐和上游徑流影響較大,是一條潮汐河流[8]:51[26]:112。
在近海地區,東興市的潮汐類型屬全日潮型[28],當地的平均潮位0.37公尺,潮差2.12公尺,其形成受到太平洋潮波與東京灣反射潮波的共同影響。潮水漲退對在地航海、漁業、農業影響深刻,潮位通常在2月、8月不規律,此時潮水通常不會湧上海灘;而5月、10月的潮水最大,適宜觀潮活動[8]:52-53。
東興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陽光充足、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海洋調節明顯的特點,其中沿海地區相較於山區氣溫偏高。年均氣溫22.6℃,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8.4℃(1990年8月21日),最低氣溫為-0.9℃(1955年1月12日)。降雨量充沛,年平均年降雨量超過2,600毫米,但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受季風影響較大,以4月至10月為多,期間亦容易出現暴雨,年均暴雨天數在15天左右[8]:48-50。
東興市初春氣溫回升快,常出現陰雨連綿天氣,之後暖空氣勢力不斷加強,冷暖空氣常常交鋒,來回拉鋸,天氣時寒時暖,忽晴忽陰,常出現連陰雨和倒春寒等極端天氣。5月立夏後即進入夏季,較為漫長,易受到濕潤的海洋氣團影響,具有降雨集中,日照充足,氣溫高、蒸發量大等特點,易造成伏旱。秋季天氣平和穩定,氣溫下降,空氣日趨乾燥,雨量減少,晴日多,往往造成夾秋寒天氣。翌年1月小寒後氣候趨於寒冷,進入冬季,此時當地受北方冷空氣影響,空氣乾燥,天氣晴朗,多霜,鮮少降雨,由於北部為十萬大山所阻絕,加上海洋對溫度的調節,東興的氣候相較於同屬防城港的上思、防城及港口區更為溫暖[8]:48-50[26]:103-109。
東興市氣象資料(平均1981-2010年,極端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7.2 (81.0) |
29.9 (85.8) |
33.6 (92.5) |
33.1 (91.6) |
35.8 (96.4) |
37.9 (100.2) |
37.4 (99.3) |
38.4 (101.1) |
36.7 (98.1) |
35.0 (95.0) |
32.5 (90.5) |
30.1 (86.2) |
38.4 (101.1) |
平均高溫 °C(°F) | 19.0 (66.2) |
19.6 (67.3) |
22.1 (71.8) |
26.4 (79.5) |
29.9 (85.8) |
31.3 (88.3) |
31.7 (89.1) |
32.0 (89.6) |
31.7 (89.1) |
29.5 (85.1) |
25.9 (78.6) |
21.8 (71.2) |
26.7 (80.1) |
日均氣溫 °C(°F) | 15.4 (59.7) |
16.5 (61.7) |
19.1 (66.4) |
23.2 (73.8) |
26.3 (79.3) |
28.0 (82.4) |
28.2 (82.8) |
28.1 (82.6) |
27.3 (81.1) |
25.0 (77.0) |
21.1 (70.0) |
17.2 (63.0) |
23.0 (73.3) |
平均低溫 °C(°F) | 13.0 (55.4) |
14.3 (57.7) |
17.0 (62.6) |
20.9 (69.6) |
23.7 (74.7) |
25.3 (77.5) |
25.5 (77.9) |
25.2 (77.4) |
24.2 (75.6) |
21.8 (71.2) |
17.9 (64.2) |
14.1 (57.4) |
20.2 (68.4) |
歷史最低溫 °C(°F) | 4.0 (39.2) |
4.1 (39.4) |
5.0 (41.0) |
11.1 (52.0) |
15.7 (60.3) |
19.5 (67.1) |
21.5 (70.7) |
21.2 (70.2) |
17.3 (63.1) |
10.8 (51.4) |
5.5 (41.9) |
3.3 (37.9) |
3.3 (37.9)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0.6 (1.99) |
51.8 (2.04) |
71.7 (2.82) |
111.7 (4.40) |
275.3 (10.84) |
464.0 (18.27) |
472.3 (18.59) |
407.9 (16.06) |
295.4 (11.63) |
136.8 (5.39) |
81.9 (3.22) |
33.0 (1.30) |
2,452.4 (96.55)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12.7 | 15.1 | 16.2 | 15.4 | 16.8 | 19.3 | 21.8 | 19.7 | 13.6 | 10.7 | 7.3 | 7.4 | 176.0 |
平均相對濕度(%) | 79 | 84 | 85 | 85 | 83 | 86 | 86 | 84 | 79 | 74 | 72 | 72 | 81 |
資料來源1:中國天氣網(1971-2000的降水天數) | |||||||||||||
資料來源2:中國氣象資料網[29] |
植被方面,東興市主要屬於北熱帶常綠季雨林區,陸地生物資源豐富[30]:362-363[31]:52,截至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約為50.4%[32]:10。但由於山區的日益開發,當地的原生林植被面積已經減少,並多被人造林替代[31]:52。當地的原生種植物超過570種,分屬100個以上的科,多屬大戟科、山欖科、桃金孃科、漆樹科及豆科,其中也不乏金花茶、膝柄木、坡壘等國家保護種;陸上的野生動物超過430種,分屬於57科。其所屬海域的魚類超過500種,蝦類超過230種,貝類超過200種,蟹6種,浮游動物143種,藻類40餘種[8]:60-65。土壤方面,全市共有水稻土、紅壤、赤紅壤、紫色土、沖積土等7個土類,可下分為12個亞類,29個土屬,37個土種[8]:54,其中以紅壤分布最廣[31]:52。由於氣候溫暖多雨利於農作物種植,除水稻、玉米、紅薯等糧食作物外,東興市還出產柑桔、花生、芝麻、木薯、甘蔗、肉桂、八角、蠶桑等經濟作物,其中東興肉桂品質較高,在國外亦享有聲譽[8]:137-150。在礦產方面,東興市則出產鈦、鋯、磚用泥岩、石英砂等[17]:422-424。
東興市地方政治機構由中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構成。
1996年4月,東興市成立後,該市的四套班子隨即成立。1996年10月,中共東興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東興市委正式取代了1993年成立的中共防城港市東興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在東興市內執政,其在東興市所有鄉鎮、社群及行政村均設有下級組織,東興市的地方立法機關東興市人民代表大會、行政機關東興市人民政府、政治協商和諮詢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東興市委員會、司法機關東興市人民檢察院、東興市人民法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興市的軍事機關東興市人民武裝部等政治、軍事組織均接受東興市委的領導[8]:450-451[33]。
現任東興市委書記是彭紹關,2022年6月就任[34][35],現任東興市人民政府市長是李健,於2021年7月就任[36]。
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今東興市域屬防城縣南區管理,分屬東興鎮、江平鎮、竹山鄉及鎮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東興地區分屬防城縣第四、第五區,而東興鎮為區級鎮,1951年,鎮平鄉更名為馬路鄉,1958年,十萬山僮族瑤族自治縣建立初期,當地屬東興鎮、江平鎮和北郊鄉、馬路鄉、大橋鄉、竹山鄉、巫頭鄉,中共實施人民公社化運動後,當地分屬東興、江平、馬路三公社,1984年,恢復鄉鎮建制,除東興以外,馬路及江平改為鄉,與此同時,松柏鄉自東興鎮析出,直到1991年併入東興鎮,而江平、馬路二鄉則分別於1985年、1990年改為鎮,1996年,東興、江平、馬路三鎮組建東興市,此後東興市區劃建制延續至今[8]:37-45[17]:98-111。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東興市有常住人口216,053人,約占防城港市總人口的20.65%,分布在61,366戶家庭戶及2011戶集體戶中。相較於2010年,東興市的人口增加了71,344人。從性別上來看,男性人口為114,210人,占52.86%;女性人口為101,843人,占47.14%,性別比為112.14。從年齡上來看,0-14歲人口有57,454人,占總人口26.59%;15-59歲人口有132,483人,占總人口的61.32%;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116人,占總人口的12.09%。從文化程度上看,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030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2,604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0,674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5,611人[註 1];文盲人口[註 2]為3,863人。從民族上來看,漢族是東興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有146,374人,占67.75%;壯族人口為40,025人,占18.53%;京族人口為20,834人,占9.64%[38][39]。
2023年,東興市戶籍總人口約16.51萬人,同比2023年增加了2,200人。全市常住人口21.76萬人,城鎮化率約為74.8%[32]:2。
在公路方面,東興地區早期的公路為連接鄰近鄉鎮的古道,多用於民間行旅、經商往來。1926年,東興至江平段公路通車,並先後延伸至防城、欽州以及廣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1958年,當地的公路亦開始與北越相連接[17]:293-294。2013年12月20日,連接防城港市區與東興的 欽東高速通車,為當地首條高速公路[40]:240。計劃中的 219國道、 228國道廣西段會經過東興市境[41]。2022年,東興市公路客貨運周轉量約5.13億噸公里,同比2021年增長了1.0%,其中貨物運輸總量約為438.2萬噸,旅客運輸總量約49.52萬人。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的影響,客貨運輸量均較2021年有所下降[32]:8。在鐵路方面,連接防城港和東興市的防東鐵路亦於2023年12月開通[42]。
東興在北宋年間即為中越邊境要地,並於1876年首次成立通商口岸,即今東興口岸,與越南芒街口岸相對,為中國國家一類口岸,在中越戰爭期間曾關閉,直到1992年才重新啟動[8]:686-699[43]。
在清朝以前,東興地區總體上以自然經濟產業為主,除了農林漁業外,也有冶鐵、造船、石雕、陶瓷等少量手工業[8]:208。北海於清季開放通商後,東興也成為通商口岸,隨著邊境貿易的繁榮,當地商貿也具有一定規模[8]:255-256,民國時期,東興電廠、陶瓷廠、鹽場相繼在當地興建,近現代工業進入當地[17]:255-266,而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因為未遭到日軍封鎖,東興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及美、英、法等國的重要通商口岸,商貿地位加強,並曾被稱為「小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東興成為中越邊境貿易的橋頭堡,1979年至1989年因中越關係惡化,邊貿中止,經濟蕭條,在地經濟直到兩國關係改善後才迎來改善的轉機[44][8]:259-263。
2023年,東興市生產總值88.67億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42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5.4億元,增長29.3%;第三產業增加值49.85億元,增長7.8%。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6.4:17.4:56.2。2023年,東興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434元,同比上年增長了8.4%[32]:1。
在明清至民國時期,東興地區的學校多為受儒家影響建立的私塾、義學或書院,它們多以培養服務封建統治的士紳為主要任務。1851年,法國傳教士在東興傳教期間,修建了仁慈堂,引入了近代教育,進入20世紀以後,受到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展國民教育、推行新式學校的需求,近現代中小學開始取代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共開始逐步對當地的教育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亦增設了職業技術學校、中小學等教育機構[8]:716-742。
2023年,東興市共有各類學校135所,其中:各類中學10所,小學46所,小學教學點84個。各類學校專任教師2,635人。中學在校生12,807人、小學24,468人[32]:9。
在清朝至民國初期,因缺乏診所、藥店及專職衛生主管機構,加之民眾衛生意識薄弱,一些傳染病和職業病等在東興比較流行,民國時期,東興衛生所曾組織疫苗注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因中共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組織建立現代醫療機構,實施傳染病防治,普及衛生知識,當地城鎮衛生環境的條件有所好轉,1996年,東興市衛生局隨合山市而創立,開始承擔該市的衛生行政管理職責[8]:806[17]:530-533。
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31個;其中包括1間二級綜合醫院,1間婦幼保健院,1間疾控預防中心,3間鄉鎮衛生院。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029人,其中各類醫師394名,註冊護師、護理師422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532張[32]:9-10。
在明、清時期,東興地區有組織的體育運動多為服務於軍事的體能訓練,而民間則有舞獅舞龍、武術等傳統體育項目或競技活動。民國時期,近現代體育教育開始進入當地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共將體育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並在當地興建體育場館[26]:1217-1226。2018年,該市舉辦各類群眾性體育賽事540多場[45]:270。
在歷史上,東興境內形成了一些村鎮,但其建設總體處於自然狀態,並無規劃建設,在東興各族自治縣期間,東興鎮作為縣府駐地得到了開發規劃,各類住宅、電力、給排水設施均趨於完善,但隨著中越關係惡化,邊境衝突不斷,縣府內遷至防城,城市建設也陷入停頓狀態[8]:98。1991年,中共防城縣委、縣府決定大力發展東興,並於翌年開始了大規模建設,中國都市計畫設計研究院還制定了《東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東興開發區總體規劃。此後,開發區開始按新興貿易城市的布局要求開展建設,修築了大量住宅及道路,並完善商貿市場、賓館、汽車站等基礎設施,修復通往越南的道路,以滿足當時城市服務的需求[17]:114-117。以後又多次實施了重大建築工程建設、道路修築及綠化工程,令城區面積有所擴大,形成了以「兩縱」新華路、民族路及「三橫」北侖大道、興東路、東協大道五條道路為主軸的城區。現今的東興市大體以防東一級公路沿線地區,羅浮行政居住新區、竹山港工業新區等為都市計畫發展中心、實施其城市化進程[8]:98-103。
東興市地處中國西南隅,鄰近越南,原住民壯族的傳統文化與明清時期遷徙至此的京族、瑤族、漢族人的文化等在此交織[8]:840-842,形成了東興獨特的文化風貌,具有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及民族文化的地域傳統性。東興京族的祖先來自紅河三角洲,在明朝中後期遷徙至此,以漁業為生,而唱哈、竹竿舞及獨弦琴演奏等文藝活動亦為京族獨有,其中獨弦琴亦於2011年6月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6]。
飲食方面,在歷史上,東興人的飲食較為清淡,民間的宴會總體上也不算豐盛,家常菜通常以魚、蝦、蟹、蛤、禽蛋、蔬菜、瓜類為主料。而酒宴上的菜餚以海味為重,高檔的「六珍」為燕窩、魚翅、魚皮、鰵肚、鮑魚、海參。其次是帶子、蚝豉、沙蟲、魷魚等「四味」。京族人偏好糯米、糖食,多食魚蝦蟹貝等海鮮,口味偏酸辣,米糍粑與魚露較具特色。改革開放以後,東興與外界的交流頻繁,當地民眾也逐步適應了多種飲食口味,飲食更加豐富[8]:842-843[47]。
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在在全市各領域廣泛使用。本地語言方面,其中以粵語東興白話流通範圍最廣,東興白話屬於粵語欽廉片欽州話,其保留了古代漢語音節中的入聲,亦缺少普通話中的介音和捲舌元音,詞彙則以雙音詞居多[8]:858-863。壯語是東興市原住民壯族的民族語言,也是該地除普通話外的法定官方語言,當地主要通行南部方言[48]:99。京語是東興市原住民京族的母語,為越南語的變體,但因為地理上與越南的分隔,以及推廣普通話運動等影響,當地的京語在語音、詞彙以及語法方面皆與標準越南語有一定的差異[49],現階段也多使用已經在越南廢除的喃字書寫[50][51],2004年9月,京語被納入東興在地京族學校的必修課程[8]:873,876。
廣播於20世紀50年代進入東興[17]:521-524,1985年前後,電視也被引入當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的媒體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西廣播電視台等的訊號均可在東興市接收[8]:786-787。在本地新聞方面,東興所在地級市防城港市的官方喉舌防城港廣播電視台則在部分時段播出東興市所屬區域的地方新聞;東興經濟開發區廣播電視中心於1994年成立[8]:786,1997年改為東興市廣播電視中心[52]:228,2018年再度改制為東興市融媒體中心,以報導東興市的本地新聞為主[53]。過去中共東興市委還擁有自己的黨報《東興報》,2003年,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發布關於報刊治理整頓的決定後,該報隨即停刊[8]:780[54]。
東興市面積較小,但旅遊資源較為豐富,金灘、竹山、萬鶴山等自然景觀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55],其中金灘海水浴場鄰近中國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京族三島,在當地亦可以了解並體驗京族文化[56]。另有社山遺址、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天主教羅浮教堂等文物保護單位[8]:792。
東興市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再經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確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批准後,可以與國外城市建立友好合作關係[57][58]。截至2024年,該市已經與鄰近的越南芒街市[59]、柬埔寨大吳哥縣、韓國高興郡、印尼東勿里洞縣成為縣級友好地區[6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