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航廈(英語:Terminal 3),別號世界港(英語:Worldport),是泛美航空於1960年在美國紐約皇后區的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建造的航廈。1960年5月24日投運,2013年5月24日關閉,建築於2014年拆除完畢。
世界港 | |
---|---|
Worldport | |
別名 | 第三航廈 |
概要 | |
狀態 | 已拆除 |
座標 | 40°38′26″N 73°47′12″W |
開放 | 1960年5月24日 |
拆除日 | 2013年 |
承建商 | 泛美航空 (1960–1990) 達美航空 (1990–2013) |
地圖 | |
歷史
該航廈最初名為「泛美航廈」或泛美「聯合航廈」。它由艾夫斯、Turano&Gardner聯合設計公司和 Tippets-Abbett-McCarthy-Stratton的瓦爾特·普羅科施設計,作為國際噴氣式飛機旅行的停靠處,面積達4英畝(1.6公頃)的飛碟形屋頂由32組預應力水平鋼柱和電纜支撐。航廈的設計允許飛機停在懸垂的屋頂下;營銷手冊將其宣傳為專為旅客設計的噴氣機世代航廈。當乘客通過登機梯或露天空橋登機時,懸垂物為他們提供了庇護。美國建築師學會旗下的《紐約指南》稱航廈是「真正的建築嘗試,以解決與飛機全天候連接的問題」,但嘲笑整體概念「因過多分散注意力的細節而妥協」[1]。
該建築的外立面最初以雕塑家米爾頓·赫巴爾德製作的黃道帶雕塑為特色[2],但後來港務局拆除了它[3]。航廈設有的全景瞭望台、餐廳可欣賞整座航廈的景色,以及呈現泛美歷史的快船廳博物館。
1971年,航廈進行擴建以滿足波音747的停泊需求,並更名為「泛美世界港」。在當時,世界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由單一航空公司使用的航廈,並維持數年[來源請求]。
1991年泛美宣布破產時,世界港的所有權易手。達美航空收購了泛美航空的許多資產(包括世界港),並將世界港改名「第三航廈」,並在這座航廈營運大部分從紐約甘迺迪飛往歐洲、亞洲、非洲和南美的長途航班[來源請求]。
2006年3月,達美營運長吉姆·懷特赫斯特宣布,達美將在當年年底前斥資一千萬美元翻新T2和T3,包括其公共空間、BusinessElite休息室和皇冠客房俱樂部[4]。在2007年7月的達美航空的《空中雜誌》上,達美高級副總裁喬安妮·史密斯在一篇關於這座「歷史悠久的機場」的新地板、照明和標牌的文章對這座航廈「獨特的」碟形屋頂進行了評論。
據《紐約時報》2010年8月4日報道,因T4B新建的九個登機門投入營運,達美航空計劃將原先在第三航廈進出港的航班轉場至第四航廈。達美航空的國內航班仍然在第二航廈營運。隨後將拆除第三航廈,以便在T2和T4間新建登機門。T4的擴建工程於2010年11月開始建設,2013年5月完成。
2013年5月23日,由波音747-400執飛,飛往以色列特拉維夫本-古里安國際機場的達美航空268號航班於當地時間下午十一點二十五分推出六號登機門,次日,第三航廈在歷經五十三年後,正式關閉[5]。
保護團體呼籲保存這座建築,並呼籲紐約州歷史保護辦公室將世界港列入國家史蹟名錄候選名單[6]。2013年6月19日,世界港被列入國家歷史保護信託基金會的2013年美國十一大最瀕危地點名單[7],但到2013年6月25日,儘管他們依舊抗議對建築物主體的拆除工作,但通往航廈的高架道路的拆除工作已經展開[8]。紐約州歷史保護辦公室於2001年撤銷了該建築的國家史跡名錄資格[9],且在2013年5月維持原判,官方聲稱該建築由於過度改造而喪失了歷史完整性。
保護航廈的抗議行動徒勞無功,飛碟屋頂的於2013年11月22日被完全拆除。其餘部分於2014年夏季被完全清拆。國家歷史保護信任機構將世界港列為2013年消亡的十大歷史遺址之一[7]。
事後,各國媒體對拆除世界港的行動表示強烈抗議。一些要求重建「飛碟」的網絡請願書受到歡迎[10]。
流行文化
世界港出現在多部電影和出版物中。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