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TTT,是一個新生的網絡服務平台,通過其他不同平台的條件來決定是否執行下一條命令。即對網絡服務通過其他網絡服務作出反應。IFTTT得名為其口號「if this then that」。[4]

Quick Facts 網站類型, 語言 ...
IFTTT
網站類型
開發平台
語言英語
總部 美國加州聖弗朗西斯科
(923 Market Street STE 400,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1]
網址ifttt.com
註冊
推出時間2011年9月7日,​13年前​(2011-09-07[2]
Close

IFTTT的官方念法類似英語單詞「gift 」的「ift」,即不要發「g」的音。[5]

原理

IFTTT基於任務的條件觸發,類似程式語言,即:「若XXX進行YYY行為,執行ZZZ。」。每一個可以觸發或者作為任務的網站叫做一個Channel,觸發的條件叫做Triggers,之後執行的任務叫做Actions,綜合上面的一套流程叫做Task。[4]

應用

IFTTT本身並無特別應用,但因其整合了多種社交網絡等網站的帳戶,有人便用其來監控Twitter上的消息。[6][7]

用戶管理

由於IFTTT目前還在測試階段,之前需要邀請才可註冊。[8] 現已開放註冊。

反響

IFTTT反響很好,有些人認為這將徹底改變網際網路。[9] 但也有些人認為其有巨大的風險,因為其需要社交網絡等各帳號極大的權限。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