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4月開始,一場創紀錄的熱浪影響了包括印度孟加拉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泰國越南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創下了幾個地區的氣溫紀錄。

Quick Facts 區域, 開始日期 ...
2023年亞洲熱浪
區域
開始日期2023年4月
損失
死亡人數
  • 179 (印度)
  • 2 (馬來西亞)
  • 2 (泰國)
住院
  • 450–460 (印度)
  • 5 (馬來西亞)
  • 2 (菲律賓)
Close

南亞

孟加拉國

4月15日,達卡的氣溫上升至40°C以上,導致道路路面融化。[1]由於熱浪引起的用電量激增,孟加拉國部分地區發生了停電。[2][3]由於高溫,該國的中暑和中暑案例有所增加。[4]

印度

印度北部和東部地區的6個城市記錄到的氣溫超過44°C,而新德里在4月18日記錄到40.4°C。[5]

勞工部向所有邦和地區發出指導意見,要求提供工人足夠的飲用水、緊急冰袋和頻繁的休息時間。[6]由於對高溫的擔憂,西孟加拉邦的首席部長Mamata Banerjee在4月17日至22日期間關閉了該邦的所有學校。[5][7]同一周,特里普拉邦奧迪沙邦的學校也關閉了。[5]

卡納塔克邦的三座燃煤發電廠此前需求較少,現在已經被設置為全速運轉,以滿足熱浪造成的增加的電力需求。[8]氣象廳的氣象總幹事K. J. Ramesh在5月表示,一些邦已開始實施緩解措施,例如在下午1點前關閉學校,上午7點至下午1點運營政府辦公室,並建議年輕人和老年人在上午11點至下午3點期間待在室內。[9]

馬哈拉施特拉邦損傷

在4月16日,有13人在出席新孟買市的Kharghar[10][11]舉行的Maharashtra Bhushan獎頒獎典禮後死於中暑,另有50至60人被送往醫院。[11]

事件發生在政府活動中,當時印度聯邦內政部長Amit Shah向社會工作者Appasaheb Dharmadhikari頒發Maharashtra Bhushan獎。這次事件是由於長時間的體力消耗和高溫照射引起的。盡管印度氣象局當天沒有發出任何熱浪警報,但醫生們將死亡事件與在開放空間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溫和激烈活動有關。很多人也來自附近的地區,這使得他們的情況更加惡化。對這一事件的憤慨引發了政治人物的聲討,要求政府對死亡負責。[12][13]

馬哈拉施特拉邦國大黨委員會(Maharashtra Pradesh Congress Committee)主席Nana Patole要求首席部長和副首席部長辭職,並要求政府負責。馬哈拉施特拉邦前首席部長Uddhav Thackeray和全國人民大會(NCP)主席Ajit Pawar前往醫院檢查情況並批評活動的組織。對此次悲劇的發生,人們提出了對改進計劃和程序的需求,以防止未來發生類似的災難。[14]

巴基斯坦

4月23日,巴基斯坦有9個城市記錄到了40°C及以上的高溫。[15]

斯里蘭卡

4月17日,斯里蘭卡氣象局警告東部省北中省西北省漢班托特區基利諾奇區馬納爾區莫訥勒格勒區穆萊蒂武區瓦武尼亞區的氣溫預計會上升到「警戒水平」。[16]截至4月27日,斯里蘭卡的氣溫介於39-40°C。[17]

東南亞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的副教授Tieh-Yong Koh在5月份表示,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的持續乾旱是由前一個冬季的壓抑降雨所導致。他指出,「因為乾燥的土壤比潮濕的土壤更容易升溫,所以當春季到來時自然會形成熱異常」。[18]泰國和越南的部分地區在熱浪期間受到了濃霧的影響;NBC新聞聯繫的專家指出,極端高溫和空氣污染的結合可能會導致呼吸系統、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增加,並且這些影響會因氣候變化加劇熱浪和空氣污染而惡化。[19]

柬埔寨

柬埔寨因泰國對水資源的高需求而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影響。柬埔寨水資源和氣象部預測高溫天氣會持續到5月中旬,而且比2022年的降雨量更少。該部門還表示,氣象模式正受聖嬰現象影響,導致高溫將持續到8月。[20]5月份,桔井市博涅克列縣記錄了41.6℃的溫度,創下了新的全國5月紀錄。[21]

寮國

寮國沙耶武里省於4月19日達到42.9℃,創下該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22][23]5月6日,琅勃拉邦達到43.5℃,超過了該國以前的記錄,[24]他曲市當晚記錄了31.8℃,成為該國最熱的夜晚。[25]同一周末,永珍市達到42.5℃,打破了該市的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24]

馬來西亞

4月份,馬來西亞氣象局在多個州發布了熱浪預警。最高記錄的溫度是在森美蘭州達到的38.4℃。4月25日,吉蘭丹州一名11歲男孩和一個19個月大的幼兒因中暑和嚴重脫水而死亡。[26]至少五人因高溫需要接受醫療治療。[27]

5月3日,教育部宣布,所有學校的戶外活動將因高溫被暫停。5月5日,國家氣象部門表示,該國的熱浪預計將持續到6月。[26]

緬甸

4月25日,緬甸四個氣象站記錄下當月最高氣溫,孟邦的Theinzayet氣象站記錄的最高氣溫達到了43℃。次日,依照氣象歷史學家Maximiliano Herrera的說辭,勃固市達到了42.2℃,與2019年4月和2020年5月的歷史最高紀錄持平。[28]

菲律賓

4月21日,菲律賓氣溫升至37℃[29],而武端市的體感溫度達到了48℃,為2023年迄今為止該國的最高記錄。[30]一所中學停電導致近150名學生中暑,其中兩名學生被緊急送往醫院。[29]教育部宣布,從4月24日起,學校將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轉為網課以避免高溫。[31]有839所學校轉為遠程學習以防止學生因極端高溫而病倒。[32][33]

新加坡

新加坡海軍部於2023年4月14日達到36.1℃的最高溫度,這是該國在該年記錄的最高溫度。不到一個月後,記錄被打破,5月12日在蔡厝港達到36.2℃的溫度。[34]隔日,宏茂橋的氣溫更達到了37℃,並與1983年4月17日在登加創下的紀錄持平。[35]

為了幫助學生應對高溫,一些學校已經開始放寬校服規定。[36][37]新加坡氣象局於5月早些時候表示,儘管最近記錄了相對較高的溫度,但該國「目前沒有經歷熱浪」。[36]

泰國

在泰國,據Herrera稱,其氣溫首次升至超過45°C,泰國的Tak市於4月15日達到了45.4°C。自3月份以來,該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徘徊在40度左右。[38]根據ArabiaWeather的數據,泰國此前的最高紀錄為44.6°C,這發生在夜豐頌府[39]該國報告了兩起因熱浪而導致的死亡事件。[40]

數千人因泰國北部和緬甸年度燃燒所引起的污染而被迫逃離清邁[41]由於空調和冷藏使用量高,停電已變得普遍。[41]4月25日,曼谷的雨帶來了炎熱的緩解。[42]

泰國政府已經發出健康警告,衛生部門警告人們要注意中暑的風險。[43][39]4月22日,政府發出警告,要求人們待在室內。[44]4月21日,泰國國家氣象局表示,體感溫度創下54°C的紀錄。[41]

5月6日,曼谷氣溫達到41℃,創下當地史上最高記錄。[45]次日,有報導稱因極端高溫導致多人暈倒,包括2023年泰國眾議院選舉的提前投票者。其中包括在蘭甘亨大學的14人和在Chan Kasem Rajabhat大學的3人。[46]同一周,北部和中部地區的氣溫仍保持在40℃以上,導致電力需求增加。[47]

越南

越南和平省金杯縣記錄了3月份27年來的最高溫度,為41.4℃。5月6日,回春(越南語Hội Xuân)的溫度達到44.1℃,超過了該國2019年43.4℃的先前紀錄。[48]乂安省襄陽縣的溫度在稍後則達到44.2℃。[49][50]

東亞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也受到了這次熱浪的影響,4月18日在雲南省元陽縣,溫度升至42.4℃。根據氣候學家Jim Yang的說法,100多個氣象站在4月17日[51]打破了各自的溫度記錄。在多個省份,氣溫已超過35℃。[52]

4月22日至23日,一股南下東移的冷鋒引發了中國北方部分地區的明顯降溫、暴雨和大雪,山西報告最多達24厘米的降雪量。[53]

5月6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的氣溫達到41.5℃,成為全省最高紀錄。[54]

6月22日,北京市氣溫達41.1℃,創下了北京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次高溫(北京歷史最高溫為1999年7月24日的41.9℃)。6月24日,北京氣溫連續3天突破40攝氏度,這在歷史上都從未有過記錄。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和天津等地的部分或全部地區都在同日發布了高溫紅色預警信號,這表示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55]

7月5日,北京氣象台記錄到北京自6月以來氣溫連續18天超過35攝氏度,創下了當地自1951年以來同時期氣溫持續最長時間超過35攝氏度的記錄。[56]

日本

日本熊本縣水俁市的溫度一度達到30.2°C,創下該市4月份的最高紀錄。[57]

2023年7月27日,大阪府枚方市的氣溫達39.8度,為該年日本最高氣溫。[58]

中亞

幾個中亞國家在4月份也都記錄了不尋常的高溫,包括哈薩克塔拉茲市達到的33.6℃[59],以及兩者氣溫都達到42.4℃的土庫曼[60]烏茲別克[59]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