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次選舉是新馬合併後的第一次選舉,也是新加坡歷史上唯一一次以「州立法議會選舉」名義進行的大選。選舉日定在新馬合併五天後的1963年9月21日。選前,馬來亞執政黨巫統(UMNO)違背了之前與人民行動黨達成的不干涉新加坡州選舉的協議,試圖通過以支持新加坡聯盟黨(SAP)的方式,驅逐人民行動黨(PAP)的勢力。但是,人民行動黨取得了最終勝利,贏得了新加坡州議會51個席位中的37個。同時,1963年的選舉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沒有在選前對51個現有選區進行選區劃分變更的選舉。
儘管人民行動黨(PAP)在1959年的大選中贏得了43個席位,但他們在1961年失去了四個席位(兩個席位失於補選失敗,另兩個則為叛逃到新成立的人民聯合黨(UPP))。1961年7月20日,在因對新馬合併產生的分歧而進行的不信任議案投票中,又有13名行動黨議員因投票反對政府而被開除;隨後行動黨內持不同政見者(以左派人士為主)成立了一個新政黨社會主義陣線(BS)。補選失敗,叛逃和分裂,共致使人民行動黨減少了17個席位,僅存26個席位,僅以一席微弱多數優勢執政。
1962年7月3日,新馬合併公投辯論過程中,人民行動黨在立法院議員何佩珠退黨後失去了多數席位(其於之後的8月11日加入社陣)。五天後,聯合黨籍議員零甘回到行動黨陣營,使行動黨重新獲得了一席多數優勢。但是又過了五天,行動黨政府在衛生部長阿末依布拉欣因肝癌去世後再次失去了多數席位。社陣最初計劃在空缺席位的補選中,安排其旗幟性領袖林清祥上陣,但總理李光耀選擇不進行補選,而是要求進行重新大選。
1963年8月31日,新加坡宣布從英國獨立,人民行動黨被宣布為託管政府,直到合併成立馬來西亞的進程完成為止。李光耀在9月3日按照程序解散了立法議會,並要求在9月21日舉行選舉。
9月3日 | 解散第二屆立法議會 |
9月12日 | 提名日 |
9月21日 | 投票日 |
10月22日 | 第三屆立法議會開幕(1965年8月9日後為第一屆新加坡國會) |
這場選舉是在新馬合併進程中進行(提名日在合併前,投票日在合併後),被稱為人民行動黨史上最艱苦的一次選舉,甚至被稱為該黨的「生死之戰」。行動黨在所有選區都派出了候選人,並面臨著三大反對黨的強勢挑戰。社陣與人民黨在除兩個選區之外的所有選區中都部署了候選人,而聯合黨的派出的候選人數量也是超乎預料之多。 而人民行動黨政府於1963年2月2日稱社陣為「親共組織」,並利用內安法令發動了冷藏行動,拘留了包括林清祥在內的幾名社陣領導人。
在選前的最後一晚,行動黨警告新加坡人民說,如果社陣最終擊敗人民行動黨贏得選舉,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可以派遣軍隊到新加坡以行使緊急權力,取代「親共產黨勢力」領導的新政府。由於是選前最後一晚,社陣沒有做出回應的機會。
唯一的工人黨(WP)籍議員大衛·馬紹爾從他所創立的政黨辭職,成為唯一的獨立人士。另一個競爭者是受到執政馬來西亞中央的「馬來西亞聯盟」的支持的新加坡聯盟黨,由新加坡人民聯盟(SPA)聯合「馬來亞聯盟」各黨的新加坡支部(巫統、馬華公會和國大黨)組成。但是,前首席部長兼人民聯盟領導人林有福選擇不參加選舉。[1]
人民行動黨贏得壓倒性的勝利,在英式「單一選區多數票當選」的制度下,共獲得51個議席中的37席,占總議席的72.5%,但得票率則為有史以來最低,只有約47%。
儘管社陣和聯合黨的總得票率較高,但由於反PAP陣營的投票分裂,雙方都未能贏得他們競爭的大多數席位,因此總共只獲得了14個席位。
新加坡聯盟黨喪失了議會解散前已經擁有的全部七個席位,甚至在其核心選區,諸如一些馬來選區,例如景萬岸,芽籠和南部群島等。
九名現任議員在選舉中失去連任,其中人民行動黨的原內閣部長首次在其選區被擊敗。
政黨 | 得票數 | % | 席次 | +/– |
---|---|---|---|---|
人民行動黨 | 272,924 | 46.9 | 37 | −6 |
社會主義陣線 | 193,301 | 33.2 | 13 | 新政黨 |
新加坡聯盟黨 | 48,967 | 8.4 | 0 | –7 |
人民聯合黨 | 48,785 | 8.4 | 1 | 新政黨 |
人民黨 | 8,259 | 1.4 | 0 | 0 |
泛馬回教黨 | 1,545 | 0.3 | 0 | 0 |
民主聯合黨 | 760 | 0.1 | 0 | 新政黨 |
新加坡工人黨 | 286 | 0.1 | 0 | 0 |
獨立人士 | 6,788 | 1.2 | 0 | −1 |
空白/無效票 | 5,818 | – | – | – |
總數 | 587,433 | 100 | 51 | 0 |
註冊選民/投票率 | 617,450 | 95.1 | – | – |
Source: Elections[永久失效連結] |
觀察分析認為,導致這一次行動黨大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2]:
為了阻止未來議會中再次發生類似的脫黨叛逃事件,行動黨政府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規定主動辭職或被執政黨開除的議員將失去席位。結果,自1965年補選到1981年補選間,行動黨壟斷新加坡國會長達十五年之久。
根據合併協議,新加坡將在馬來西亞下議院擁有15個席位。根據本次大選結果,人民行動黨被分配了12個席位,社會主義陣線則被分配了3個席位[3][4]
而本次大選中,馬來亞地區的巫統公然違背先前與行動黨達成的互不干涉參與對方活動範圍內選舉的協議(即行動黨不干涉參與馬來亞地區選舉,巫統主導的「聯盟」不干涉參與新加坡地區的選舉),嚴重激化了雙方矛盾,並直接導致行動黨決定投入參與1964年馬來西亞大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