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種用於靜脈注射的血液製品,注射後其效果可以持續2周至3個月。它是一種從上千獻血者所捐獻的血漿中提取出來,並匯聚到一起的非特效丙種免疫球蛋白(G型抗體)。主要用於以下三個大場景: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種血漿蛋白補充療法。在用於免疫功能低下甚至缺失抗體製造能力的病人時,其目的是提供一定的被動免疫能力,從而避免感染。對於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皮肌炎的病人來說,則可能通過高劑量(通常1-2克/體重千克),以嘗試降低其嚴重性。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急性感染如兒科HIV感染,及自體免疫疾病如格林-巴利綜合症當中非常有用[1]。當前,這種手段被越來越多的非常規的用於許多不同的病理條件下,而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可能會導致這類藥物的短缺。
對於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如何抑制有害炎症反應目前並沒有明確定論,但普遍認為和抑制Fc受體有關[2][3],然而實際上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初始靶是什麼仍然不清楚。它可能是注射後,通過多個步驟在病人體內形成免疫複合物來發揮作用的[4]。一旦這些免疫複合物形成,將會參與激活樹狀細胞上Fc受體的過程[5]。而樹狀細胞會間接地引起抗炎反應,以降低自體免疫疾病或者炎症症狀的嚴重程度。
此外,捐獻者的抗體可能會直接與宿主血液中不正常的抗體結合,促進這類抗體的消除。又或者大量的抗體可能會刺激補體系統,導致加速清除抗體,包括有害的抗體。它還會封閉免疫細胞(巨噬細胞)的抗體受體,因此降低了這些細胞引起的損害,或者調理其吞噬作用。除此以外,它還會通過與T細胞、B細胞和單核白血球細胞膜上受體的互作用,來調理其免疫應答,以誘導免疫系統對自身細胞的容忍度[6]。
近期的報告指出,對T細胞應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會導致其與小神經膠質細胞的配合能力降低。在這兩者的供養環境中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實驗結果顯示,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血球介素10的水平都下降了。這增加了人們對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在中樞神經系統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的炎症反應中的作用的理解[7]。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劑量和具體使用場景有關。對於原發性免疫系統功能紊亂,需要每3至4星期按照每千克體重給藥100到400毫克。而對於神經疾病和自體免疫疾病,則需要按照每千克體重給藥2克,連續6個月每月注射5天,然後改成前一種方案的劑量。
2004年,FDA批准了Cedars-Sinai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療法,該療法可以成功清除腎移植受供方血液中約90%-95%的抗體,因而可以接收從任意ABO血型和組織匹配情況的健康供體取出的腎臟並存活。
儘管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常規使用,甚至有時候長期應用,都是常見做法,以及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其仍然可能引起下列併發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