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史學家(1880-1971)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字援庵,號「勵耘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宗教史學家,歷任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研究所首任所長。陳垣以《元也里可溫考》一文成名,在宗教史、校勘學、考古學方面均有相當成就。嚴耕望將其與錢穆、呂思勉、陳寅恪並稱為「現代四大史學家」。
此章節需要擴充。 |
陳垣籍貫廣東廣州府新會縣頭鄉坑塘里。1886年,隨父到廣州入學館讀書,陳垣反感私塾教育經常轉學,12歲時轉至閩漳會館的學館讀書。在這裡陳開始閱讀張之洞《書目答問》,還有清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898年,在蒙館教課;1901年,中秀才,應科舉縣試不第,次年補為廩生,但科舉隨機被廢陳垣也放棄了科舉。1905年,《華工禁例》期滿在廣州創辦《時事畫報》,議論時政,鼓吹革命思想。1907年。考入廣州博濟醫學堂,兼任振德中學教師。因憤於美籍教師歧視中國學生,1908年,離開博濟,與友人集資創辦光華醫學院,並任理事,至1910年畢業,留校任教。1911年,創辦〔震旦日報〕,任該報副刊〔雞鳴錄〕主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於1913年當選國會眾議員,次年到北京,從此放棄醫學,從事史學研究。1919年,在北京缸瓦市教堂受洗加入基督新教。1920年,創辦「北京孤兒工讀園」,任園長。1921年出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次長兼京師圖書館館長,並創辦「平民中學」,任校長兼教文史。後覺政治腐敗,留居北京,從事歷史研究與教育工作。1922年5月,陳垣辭去教育部次長、京師圖書館館長等政府職務,全身心投入史學研究與教育,在北大,燕大,北師大教授國學和史學課程。1924年,甲子兵變,馮玉祥派兵佔領紫禁城,並驅逐了宣統帝,陳垣參與清廷善後事務及故宮博物院的籌辦。[1]
1926年,受英斂之臨終託付,陳垣入輔仁學社與公教大學。1929年,任輔仁大學校長。1935年,當選中研院評議員。七·七盧溝橋事變後,陳垣留在北京,輔仁大學並未和其他學校一樣南遷而是在日佔區繼續辦學。[1]1939年初,在故宮古物陳列所發現《嘉興藏》,與《嘉興藏目錄》對校,發現木忞的《北游集》,自此重視和尚語錄,撰《語錄與順治宮廷》、《順治皇帝出家》。陳垣發現《舊五代史》輯本傳寫脫誤,因撰《舊五代史輯本發覆》,曰:「一百五十年來,學者承誦引據,以為薛史真本如此,信奉不疑,而孰料其改竄至於如此。今特著其忌改之例,以發其覆。」[2] 陳垣還曾與胡適論楊守敬《水經註疏》的成書年代,胡適於1948年8月14日寫成《跋楊守敬論水經注案的手札兩封》,陳垣則認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四月尚無《水經註疏》。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1949年,北平解放後,陳垣就積極響應社會主義改造,政治思想轉向,閱讀毛澤東等人的著作。9月,參加政協。[1]1950年2月8日,陳垣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美國從來就是我們的敵人》響應三視教育運動。文章指出:「社會上還有些人有『崇美』『恐美』心理」,「凡是『崇美』的,是因為沒有民族的自尊心。凡是『恐美』的,是沒有民族的自信心。」[3]11月21日,陳帶領輔大師生宣傳抗美援朝。1951年2月,當選北京人大代表。5月,陳與一眾知識分子赴西南新解放區參加土地改革,任總團長。9月回京後便投入到思想改造運動中,總結自己的思想變化。[1]11月,毛澤東在懷仁堂舉行國宴時,向別人介紹說:「這是陳垣,讀書很多,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1952年,院系調整中天主教輔仁大學大部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後,他續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這時陳垣也和北師大黨委書記何錫麟和教務長丁浩川相識共事。1954年,陳垣擔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二所所長,負責隋唐至鴉片戰爭的研究,同時任中國史學會理事。[1]
同年,中國史學會公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他擔任常務理事。史學會成立後,即著手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由徐特立、范文瀾、翦伯贊、陳垣、鄭振鐸、向達、胡繩、呂振羽、華崗、邵循正、白壽彝為總編輯委員。1959年1月28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後他參與的政治活動越來越少,學術活動多了起來。[1]文化大革命時陳垣幾次被抄家,差點因為和劉少奇的合影而被定罪,並且被逼寫了幾次檢討悔過書張貼於北師大,而後遭到軟禁。
1971年6月21日,於家中去世,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
陳垣祖籍廣東省新會縣石頭鄉,先祖為中原南逃難民;祖父名海學(1810年-1878年),是藥材商人,在廣州開設陳信義藥材行;祖母鍾氏、黃氏(1833年—1921年)。父親名維啟(1854年—1909年),也是藥材商人;陳垣的母親為周氏(1858年—1934年);過繼父名維舉(1853年—1886年),實為三伯,過繼母為李氏(1857年-1947年)。
陳垣一生有三位夫人: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年僅十七歲的陳垣與鄰鄉篁邊的鄧澤如之堂侄女鄧珍安(1882年—1966年5月)成婚。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家鄉娶吳淑媛(1884年-1912年)為平妻。1913年,陳垣與徐蕙齡(1892年—1966年5月)結婚。兩人一起生活時間最長,直到1948年兩人感情不和而分居。
陳垣共有有十一名子女:其中桂辛、博、約之為鄧氏所生,仲益、利、讓、潛為吳氏所生,善、容、慈、冬為徐氏所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