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手龍屬(屬名:Trierarchuncus,意為「鐵鉤船長」,指其特殊的前爪形態)是阿瓦拉慈龍科獸腳類的一個單型屬,屬下包括單一物種草原鉤手龍(Trierarchuncus prairiensis),化石發現於蒙大拿州地獄溪組的沉積物中。[1][2]它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阿瓦拉慈龍科,也是最後的非鳥類恐龍之一,在大約6600萬年前發生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滅絕。[3][1][4]
發現與命名
第一具遺骸於1980年在蒙大拿州發現,並非正式地稱為「地獄溪組的阿瓦拉慈龍類」(Hell Creek alvarezsaur)。[5]此後,這一未命名物種沒有被再次提到,直到2018年才在古脊椎動物學會摘要書中簡要提及。2020年,丹佛·福勒(Denver Fowler)及其同事根據MD-I-2的三個指骨(包括正模標本MOR 6622、橈骨遠端和殘缺的跖骨)對該屬進行科學敘述。
屬名第一部分Trierarch意為「triarch」(古典希臘時期三列槳座戰船船長的頭銜);第二部分uncus從拉丁語「鐵鉤」一詞翻譯而來,從而構成「鐵鉤船長」(Captain Hook)一詞,是指彼得·潘中邪惡的鉤手海盜。種名意為「來自大草原的」,指遺骸發現於蒙大拿東部平原。[1]
敘述
福勒根據幾個不同點對該屬進行敘述,特別是三個指骨、橈骨和跖骨。鉤手龍以它的前肢、腳和腳趾而聞名。像其近親一樣,鉤手龍也長有羽毛,縮短的前肢上長有一個帶爪的手指,並具有像鳥一樣的頭部和長腿。[1]
據估計,本屬高約54公分(21英寸),成年後身長可達140~150厘米(55~59英寸)。[1]
分類學
阿瓦拉慈龍超科 Alvarezsauroidea |
| |||||||||||||||||||||||||||||||||||||||||||||||||||||||||||||||||||||||||||||||||||||||
古生態學
鉤手龍是北美為數不多的已知阿瓦拉慈龍科之一。[5][2][1]它生存於6600萬年前,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阿瓦拉慈龍科,與同時代的暴龍和三角龍一樣,它也是當時最後的非鳥類恐龍之一。此外,地獄溪組另一種已知的阿瓦拉慈龍科被稱作「微小似鳥龍」("Ornithomimus" minutus),但福勒等人並未將其歸入鉤手龍。[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