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敏宮
不列顛聯合王國上議院和下議院所在地,在泰晤士河北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不列顛聯合王國上議院和下議院所在地,在泰晤士河北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敏宮(英語: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英國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是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英國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西敏宮及周邊區域的掌控權幾個世紀以來屬於英國君主的代理人:掌禮大臣。1965年,通過與王室達成協議,上下兩院獲得控制權。但也依然有個別紀念廳室繼續由掌禮大臣管理。
西敏宮 | |
---|---|
位置 | 英國大倫敦西敏市 SW1A 0AA |
座標 | 51°29′57″N 00°07′29″W |
面積 | 112,476 m2(1,210,680 sq ft)[1] (internal) |
建成時間 | 1016年以後 |
建築師 | 奧古斯都·普金 |
建築風格 | 垂直哥德式建築 哥德復興式建築 |
拆毀時間 | 1834年 (火災) |
重建時間 | 1840–1876年 |
所有者 | 查爾斯三世[2] |
官方名稱 | 西敏宮、西敏寺、聖瑪格麗特教堂 |
類型 | 文化 |
標準 | i, ii, iv |
評定時間 | 1987年 (第1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 |
參考編碼 | 426 |
國家 | 英國 |
地區 | 歐洲與北美洲地區 |
擴展 | 2008年 |
登錄建築-I級 | |
官方名稱 | 英國國會大樓/西敏宮 Houses of Parliament /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
評定時間 | 1970年2月5日 |
參考編碼 | 1226284[3] |
西敏宮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接近白廳範圍內的其他政府建築物。西敏宮是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北角的鐘樓就是著名的大笨鐘所在地。名字源自鄰近的西敏寺。
在1834年發生的火災幾乎將原有的西敏宮完全燒毀,今天的宮殿於1830年代開始由建築師查爾斯·巴里爵士和他的助手奧古斯塔斯·普金設計完成,並在此後進行了30餘年的施工,該建築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建築面積為112,476平方公尺(1,210,680平方英尺),儘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蹟,如西敏廳(Westminster Hall,可追溯至1097年[4])。
自20世紀開始,西敏宮進行過陸續的修繕,同時也經歷多次破壞,包括在二戰期間曾遭到德軍轟炸,導致部分建築結構受損,在戰後則陸續進行過維修和小規模的結構調整。至今,西敏宮被視為英國政治的關鍵中心之一,「西敏宮」已成為英國議會和英國政府的代名詞,更它已成為倫敦和整個英國的標誌性地標,是該市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自1970年起,西敏宮已成為受保護一級建築,自1987年起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中世紀時期,由於西敏宮泰晤士河畔的獨特位置,就已成為一處戰略要地。
西敏宮在中世紀是王室的主要居住地。後來的議會,也就是皇家委員會設於西敏廳(儘管委員會會隨國王起居而改移它處)。英格蘭第一所正式議會模範議會於1295年在此設立;[5]此後幾乎所有時代的議會都設立於此。
1530年,亨利八世從失寵權臣托馬斯·沃爾西樞機手中得到約克宮[7]。將其更名為「懷特霍爾宮」,並作為自己的寢宮。儘管西敏宮依然保留皇家地位,卻已被議會兩院以及法庭使用。
由於此前一直作為皇家寢宮,西敏宮並未為兩院設置廳室。重要的國家慶典儀式,如國會開幕典禮便在繪廳(已毀於1834年大火)舉行。上院最初設在王后廳,位於宮殿南端的一間不大不小的中世紀廳室。後來則在更大的白廳開會。下院則一直未有屬於自己的獨立廳室,有時在西敏寺禮堂舉行辯論。直到亨利八世的繼任者愛德華六世時期,下院才在宮中獲得了一處永久性廳室:聖史提芬堂(前皇家禮拜堂)。
19世紀約翰·索恩爵士曾對宮殿進行了大量改造。1605年,為王室開闢通往繪廳以及白廳的新通道,曾經火藥陰謀的目標:中世紀上院廳在索恩的改造工程中被拆毀。同時最初的圓頂地下室(火藥陰謀計劃中蓋伊·福斯和數桶火藥的藏匿地)也被拆除。另一方面,索恩的工程也對西敏廳增添了法院場地以和為聖史提芬廳開設了新的議員通道。
1834年10月16日,財政部一座用於銷毀帳目棍存貯的爐子點燃了上院的鑲板,從而引發大火。整個議會廳與宮殿裡的其他廳室遭到焚毀,在努力搶救下,西敏廳才得以倖免。寶石塔和迴廊成為宮殿中其它兩處在大火中保存下來的部分。
大火後,得到委任的一個皇家委員會負責研究重建事宜,同時熱心的公眾也開始對宮殿的重建風格展開熱議。當時以美國白宮和國會大廈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風行一時,但其具有革命和共和主義的內涵,而哥特風格則可以體現傳統價值。1835年,委員會宣布,重建的國會大廈將會採用哥特風格或伊莉莎白時代的建築風格[8]。
1836年,在研究了97個競爭方案後,皇家委員會選擇了查爾斯·巴里(雖然他本人的建築風格更具古典主義)的哥德式方案。1840年奠基儀式啟動[9];1847年上院完成,1852年下院完工,巴里也在此期間被授予騎士勳章。儘管大部分工程都在1860年前得以實施,但整個工程卻在此後持續了數十年。同時,A.W.普金承擔了大廈內豪華並且獨特的哥特風格內飾的設計,如牆紙、浮雕、彩色玻璃和御座、檐篷等陳設布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敏宮在倫敦大轟炸中遭到過14次炸彈襲擊。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41年5月10日,下院遭到摧毀,3人遇難[10]。在賈萊斯·吉爾伯特·史考特的主持下於1950年完成修復工作[5]。
隨著宮中辦公空間需求的增加,1975年,國會獲得諾曼·肖大樓附近增加的辦公區域[11]。2000年保得利大廈的完工使得所有下院議員都獲得了各自的辦公區域[5]。
查爾斯·巴里爵士的方案運用了垂直哥特風格,該風格曾在15世紀和19世紀哥德復興式建築興起時風行一時。巴里雖然在古典建築上見長,但卻得到了哥特風格建築師奧古斯塔斯·普金的協助。在大火中倖免、始建於11世紀的西敏廳也被納入了巴里的設計之中。而普金也對於工作的一些結果頗感不快,尤其是巴里在設計上的對稱化布局;他對此有過經典的評述:「先生,全是希臘的,都鐸細節長在了雅典風格上。」[12]
大廈石料最初取自南約克郡小鎮阿斯頓的採石場,採用沙色鎂質石灰岩[13]。然而污染和石料低品質卻導致了石料的剝離和崩壞。儘管早在1849年就已發現這些缺陷,然而截至19世紀結束,都未有任何舉措。直到1910年代,才確定一些石料需要得到更換。
1928年,拉特蘭產蜜色石灰岩被視為崩壞石料替代品。更換工程始於1930年代,完工於1950年代,期間由於受二戰影響而一度停工。而到了1960年代,長期的污染再次造成了損害。1981年,一項針對外觀和高塔的保護修復項目開始實施,1994年完工[14]。內部庭院的修復將會持續到2010年左右。
查爾斯·巴里爵士的西敏宮設計包括了數座塔樓。最高的當屬西南廣場的維多利亞塔,達到了98.5公尺。以重修時期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命名,今天成為了國會檔案館。其頂部有金屬旗杆,王室列席時懸掛皇家旗或在平時懸掛英國國旗。塔基部分是皇家專屬通道,用於保障國會開幕大典或是其他官方慶典時期王室成員的進出。
穿過宮殿中部,很快就能抵達中央廳,它是中部一座高91.4公尺(300英尺)的八角形塔樓,也是西敏宮三座主要塔樓中最矮的一座。不同於另外兩座,中央塔樓具有擁有一座尖頂,被設計成高層進氣口。
宮殿東北角就是最為著名的西敏宮鐘塔,高96.3公尺(316英尺)。普金為鐘樓的繪圖是他為巴里所作的最後一項工作。鐘樓頂部的鐘房是一座巨大的矩形四面時鐘,同樣也有普金設計。鐘樓擁有5座時鐘,每過一刻都會報時。最有名的一座為大笨鐘,每過一小時擊打一次。它也是英格蘭第三重量的鐘表,重達13.8噸[13]。儘管「大笨」原指該鐘表本身,今天已經被人們習慣用來稱呼整座塔樓。
另外的聖史提芬塔是一座小型塔樓,位於宮殿前端,西敏廳和舊宮院間,它的基座囊括了進入下院的主要通道:為人們所熟知的「聖史提芬通道」[15]。其他的塔樓包括有北端的議長塔(Speaker's)和南端的大臣塔(Chancellor's)[14]。分別以重修時下院議長和上院大法官命名。
威斯特敏斯特宮有若干小型花園環繞其間。位於宮殿南側河畔的維多利亞塔花園作為公園對公眾開放。黑杖侍衛花園(因黑杖侍衛辦公室而命名)緊挨公園,作為專用通道使用。大廈前的舊宮院前有混凝土堆砌的安保屏障(參見段落安全保障)。克倫威爾綠地、新宮院(北部)和議長綠地(宮殿正北)均為內部場地,不對外開放。上議院的另一側為學院綠地,一塊小型三角形綠地,通常用於對政要的電視採訪)。
宮殿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3 mi)長的走廊[13]。大廈分為四層,首層有辦公室、餐廳和雅座間。二層為宮殿主要廳室,如議會廳、議會休息室和圖書廳。更衣室(Robing Room)、皇家畫廊(Royal Gallery)、王子廳(Prince's Chamber)、上議院(Lords Chamber)、貴族廳(Peers' Lobby)、中央室(Central Lobby)、議員堂和下議院(Commons Chamber)在該層從南向北依次呈直線分布(西敏廳位於下議院末端的另外一側)。頂部兩層為委員房間和辦公室。
上議院廳位於西敏宮南側。這間裝修豪華的房間呈13.7m×24.4公尺 (45x80 英尺)的矩形[13]。同大廈中其他部分類似,該廳座椅也為紅色。廳內上方四壁由彩色玻璃和六幅體現宗教寓意、騎士風格和法律意義的壁畫所裝飾。
廳內南端為金黃色御座和華蓋;儘管理論上君主可以在任何時期前來就坐,但長期以來君主只是在議會開幕式上列席。其他王室成員列席會議時會在御座旁就坐。御座前方為上院議長席,為一個無靠背、填滿羊毛的紅色軟席(反映著英國歷史上羊毛貿易的重要性)。上院議長席被用來主持廳內會議(2005年前由大法官執行)。象徵著王室權威的權杖置於議長席後方。議長系前方為仲裁席,一個稍大的紅色軟席,為議會開幕典禮時常任高級法官的席次,中庭方桌為記錄文員列席次。
上議院議員在廳內三面環形紅色長凳上列席會議。議長右側為神職席次,左側為世俗席次。神職議員(英國國教會的大主教和主教)在神職席次就坐。世俗貴族(貴族)根據黨派就坐:執政黨在靠近神職人員一側就坐,反對黨在世俗席次就坐。一些無黨派貴族在位於中間的議長席對面就坐,他們就是所謂的中立議員。
上議院廳是許多重要儀式的舉辦地,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每年議會召開前的國會開幕大典儀式。國王會在御座發表御座致辭,為隨後召開的議會勾勒立法議程願景。下院議員不會進入上院辯論層,相反會在上院更高一層的雅座中觀看整個過程。同樣的儀式會在議會閉幕時進行,但是國王並不一定會列席,常由君主委員會代表出席。
西敏宮北端為下議院廳所在地;重新啟用於1950年,此前維多利亞廳在二戰中毀於1941年倫敦大轟炸,並在建築師賈萊斯·吉爾伯特·史考特努力下重建。該廳為14×20.7m(46 by 68 ft)的矩形[13],並且比起上院廳要簡樸許多;議員長凳和該廳中的其他布置都為綠色塗裝;下院成員也不允許前往上院紅色長凳上就坐。大英國協的其他一些成員國,如加拿大、澳洲都有同大英國協相似的上下院廳設置。
廳內北端的下院議長座席是一個複製品,原版為澳洲議會開幕慶典後下院所贈。議長席前是辦公席,記錄文員在此就坐,並且放置下院權杖。公文遞送盒由紐西蘭贈送,常在質詢會和演講時置於下議院議員(MPs)席前。兩排綠色席次相對排開,執政黨席次於議長的右側,反對黨席在另一側,該廳中不設中間席次。該廳相應要小一些,只能容納646位議員中的427位列席。[16]:只在「首相的問題」和主要辯論會期間,議員們將會擠滿該廳。
傳統上,君主不會進入下院廳。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是在1642年,查理一世以重大叛國為由進入廳搜捕五位議員,但當他詢問議長威廉·倫索爾那五位議員的去向時,倫索爾回答了流傳後世的一句話:
“ | 尊敬的國王陛下,在這裡,我是下院的僕從。除非下院指引,我既無眼睛可看,也無舌頭可說[17]。 | ” |
在地板中央有兩排相距2.5公尺的紅線,[13]傳說是為了正好超過兩柄劍的長度。歷史上,此舉是為了避免下院的辯論演變為衝突。今天在下院辯發言時兩方議員不得超越該線。若有議員在發言時越過該線,將會遭到對方的斥責。這可能也是英文用語「to toe the line」(循規蹈矩)的出處。
西敏廳是西敏宮現存最古老的部分,始建於1097年[18],時為歐洲最大的廳室,後來為巴黎古監獄(1301-6)和同時期的帕多瓦廳超越。[19]據推測,頂棚最初可能由台柱支撐,形成三條走廊。理查二世時期,經過皇家工匠休·赫蘭德重新設置,懸臂托梁頂棚替代台柱,該成果得譽中世紀「最為傑出木結構建築」,最初的三條走廊變成了開放廳,在末端設置了講台。理查時期的另一位建築師亨利·耶維爾重新修整了牆面,使用了15座人身大小的國王雕像放置在壁龕。[20]該次修整可以上溯至1245年亨利三世時期,但拖到14世紀中後期的理查二世時期才算告終。
西敏廳是中世紀英格蘭屋頂淨跨最大的建築,長73.2公尺,跨度20.7公尺[13]。儘管英國艾塞克斯有著關於櫟木來自艾塞克斯郡桑德西鎮的傳說,但現有資料顯示,在1395年頂棚木結構在倫敦西南56公里的薩里郡的法納姆最終完工。[21]資料顯示,在將木結構運抵威斯特敏斯特的過程中,曾動用了大量的貨車和駁船。[22]
西敏廳有諸多用途。歷史上主要用於重要司法運行,英國最為重要的三個法庭:皇座法庭、民訴法院和大法官法院曾在此設置。1875年,三院合為最高法院[23],並繼續在此開庭一直持續至1882年遷入皇家法院為止。[24]除過法庭運行,西敏廳也用與重大審判,包括:英國內戰結束以後對查理一世的彈劾和國家審判、威廉·華萊士、托馬斯·莫爾、第一代費舍爾男爵約翰·費舍爾、蓋伊·福斯、第一代斯特拉福伯爵托馬斯·溫特沃斯、1715年蘇格蘭叛亂和1745年起義以及沃倫·哈斯丁等案件的審判。
西敏廳同樣也用於重大儀式。從12世紀到19世紀,王室加冕禮一直在此舉行,1821年喬治四世加冕禮成為在此舉行的最後一屆加冕禮。他的繼任者威廉四世認為花費過高而取消了在此舉辦的加冕禮。此外,該廳也用於國葬前追悼會的遺體陳列。該規格一般用於君主過世,20世紀英國歷史上只有第一代羅伯茲伯爵弗雷德里克·羅伯茲(1914)、溫斯頓·邱吉爾(1965)、伊莉莎白王太后(2002)三位並非君主而受此殊榮。
兩院會在一些重大公眾慶典時隨君主列席,如伊莉莎白二世登基二十五(1977)和五十周年慶典(2002)、光榮革命300周年(1988)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50周年慶典。
宮殿二層有幾間重要房間。最南端是更衣室,每逢議會開幕典禮,元首會在此披上聖袍,帶上帝國王冠。更衣室內威廉·戴斯的畫作訴說著從亞瑟王時代以來的傳奇。緊挨更衣室的是皇家畫廊,有時提供給將要在兩院發表演講的外國要人使用。牆面由丹尼爾·麥克利斯的名畫《尼爾森之死》和《威靈頓公爵與馮·布呂歇爾會面》所裝飾。
上院廳南側緊挨的是王子廳,該廳是為王室成員提供的小型接待室,牆面上是由理查·布切特和他的學徒們所繪、反映都鐸王朝的油畫,此外還有一座維多利亞女王的大理石雕像。上院廳北端則緊挨著貴族廳,上院議員們與會期間會在此討論議題,磋商事宜。
西敏宮中心就是八角中央廳,它緊靠貴族廳,是中央塔樓的基座。廳內嵌有馬賽克的雕塑展示著聯合王國各組成王國的主保聖人:英格蘭的聖喬治、蘇格蘭的聖安德烈、威爾斯的聖大衛以及愛爾蘭的聖派屈克。選民可以在此會見下議院議員。通過中央廳,挨著下議院廳的就是議員堂,下院議員與會期間會在此磋商事宜。該屋內陳列著數位首相的塑像,如大衛·勞合·喬治、邱吉爾、艾德禮和瑪格麗特·柴契爾。
河岸一側樓內分別為上院和下院的圖書館。威斯特敏斯特宮同樣也囊括了兩院總管的辦公室。上院議長和下院議長辦公室分別在上下院各自兩端,與會時議長會從各自方向前往兩院議會廳[25][26]。
宮內有19間餐廳和雅座[27],與會期間大多數都不會停業。同時宮中還有一間體育館,甚至一間理髮沙龍;靶場於1990年代關閉[28]。議會同樣也有紀念品商店,從議員鑰匙鏈、議廳瓷器到議員香檳均有銷售。
黑杖侍衛負責上院的保安,侍衛長則負責下院的安全。實際上,今天他們主要是在這些廳外充當禮儀性的角色。對於宮殿的安保主要由大倫敦的警察廳的威斯特敏斯特分部(CO7)負責。在武器的攜帶上,一貫也只有侍衛長進入下院廳時可以攜帶。
2003年,出於對卡車炸彈衝擊宮殿的擔心,一系列由混凝土樁組成的緩衝帶在宮殿入口附近被設置起來[29]。在河岸一側,一道寬70公尺的隔離帶被建立起來,任何船隻不得進入[30]。
儘管近年來有違反安保的事件發生,公眾依然可以進入下院的來賓席,在此前金屬探測器等設備會對參觀者及其攜帶物品進行嚴格掃描。除過市政警察外,外交保護團的武裝警察也會時常在宮殿周邊執勤。
2005年8月1日英國嚴重組織犯罪和警察條例(Serious Organised Crime and Police Act 2005)通過後,任何未經倫敦警察廳許可,在宮殿周邊約1公里的範圍內舉行的示威抗議活動皆屬違法[31]。
在西敏宮歷史上突破安保最為有名的一次莫過於1605年代的「火藥陰謀」事件[32]。該行動由一些天主教紳士策劃並發動,他們將大量火藥藏匿於宮殿地下室中,並計劃在國會開幕大典時引爆。據估計,若計劃實現,新教國王詹姆士一世及其家族、以及大部分貴族都會命喪黃泉。該計劃最終暴露,衛兵發現了藏匿的火藥並抓到陰謀首腦蓋伊·福斯,隨後叛黨陸續落網,終以最高叛國罪處以車裂極刑。
1812年在下院廳發生的斯賓塞·珀西瓦爾遇刺事件也成為了英國歷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首相遇刺身亡的案件(截至2022年2月25日)[33]。當時正在前往議會接受問詢的斯賓塞·珀西瓦爾被約翰·貝林罕射殺。
1974年6月17日,臨時愛爾蘭共和軍曾計劃用9-公斤(20-英磅)炸藥襲擊西敏廳[34];1979年3月保守派議員艾瑞·尼夫(Airey Neave)在駕車離開宮殿新停車場時遭到汽車炸彈襲擊身亡[35],後來愛爾蘭國民解放軍(INLA)和臨時愛爾蘭共和軍都宣布對此事件負責,但安保部門經過調查後確信該襲擊由前者發動。
宮殿同樣在數次政治性活動(示威、抗議、遊行等):「直接行動」中受到影響。1970年為抗議北愛爾蘭的狀況,一小罐催淚瓦斯被扔進下院廳。1978年,亞娜·明托夫和其他一些異見分子向宮殿投擲糞便[36]。2004年初,鑑於此類攻擊和可能的生化襲擊,來賓席更換了玻璃幕簾。
而這種新的緩衝隔離帶並未將邊緣部分一些被稱為「特殊貴賓廊」囊括其中。2004年來自「父親為正義」(Fathers 4 Justice)組織的兩位示威者以參加一場慈善拍賣活動為由進入來賓席,向下院投擲用保險套封裝的麵粉彈,其中一枚擊中首相東尼·布萊爾[37]。此後,來賓席的參訪條例被修改,今天個人身份參訪必須取得議員書面證明。2004年,另外五位反對禁止獵狐的抗議者衝進議會廳,攪亂了下院入場式[38]。
2017年3月22日,宮殿外發生恐怖襲擊,恐怖分子在宮殿外被警察擊斃[39]。
西敏宮在幾個世紀以來,制定和形成了一系列規定和傳統。17世紀後,在上下兩院廳室內禁止吸菸[40]結果,議員們用鼻煙取而代之,看門人也為此保留有鼻煙匣子。儘管媒體傳聞不斷,但自2005年以來,大廈內依然禁止吸菸[41]。同時議員們也不能在與會廳室內飲食,唯英國財政大臣例外;在做預算報告時財政大臣得要求飲品[42]。
進廳必須脫帽(儘管此前下議員在提出在議事程序問題時會被要求戴上[43]),軍裝不被允許,官職證章等也不必佩戴。雙手不可插兜:1994年12月19日安德魯·羅巴森 因為做出了此等舉動招致了其他議員的不滿[44]。議員亦不得攜帶刀劍等利器進入大廳,但他們可以把佩劍掛在衣帽間的緞帶上。
議員們不會對同一黨成員使用「my honourable friend」的稱謂,或者是對其他黨派成員抱以「the honourable lady/gentleman」的稱呼;而是統一採用「the honourable member for [選區名]」的措辭。樞密院成員被稱為「the right honourable」。具有大律師資格的議員則常被冠以「my learned friend」或「the learned lady/gentleman」的稱謂。
在上議院,成員們被稱作「the noble lord/lady」或是「my noble friend」。
動物也不在西敏宮許可之列,導盲犬例外;[40] 嗅探犬和警用馬匹則可以在外場活動[45]。
在辯論時不能對著稿子念,但是可以參閱筆記。同樣,閱讀報章也不被許可。一般不鼓勵議員用物件、影片等視覺元素來幫助他們闡明自己的立場[46]。
上下院內鼓掌通常不被允許,但也有幾次明顯的例外:2003年勞勃·庫克發表辭職演說[47]、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下議院議員起立鼓掌歡迎烏克蘭大使及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發表視訊演說和東尼·布萊爾、大衛·卡麥隆最後一次出現在「首相的問題」時[48]。
下院議員不必與英王商議,也不能在沒有皇家發言人許可的情況下使用英王的名義參與辯論,這也成為西敏宮一條重要的慣例。該慣例源自19世紀的立憲者厄斯金·梅,他曾說,「不時使用女王陛下的名義期以影響廳內的決斷,這樣做在規則上是違憲的,並且會經常影響議會的獨立性……任何使用女王名義參與辯論的行為都應立即停止並遭到譴責。」溫斯·凱博在2008年的一次「首相的問題」會議上,因為違反了該慣例而遭到質詢[49]。
西敏宮──尤其是大笨鐘已經聞名世界,成為倫敦的代名詞之一。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與西敏寺和聖瑪格麗特教堂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樣它也成為英國一級登錄建築。西敏宮並沒有非正式的途徑可供參觀,但或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入內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