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餘姚)人,唐朝官員、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能文辭,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工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被日本學界合稱為「初唐三大家」。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1]。《全唐詩》存其詩一卷[2]。

生平
沉靜寡慾,為人正直,博聞強記。過繼給叔父虞寄,與兄長虞世基受業於顧野王。在隋朝做過秘書郎,自編《北堂書鈔》,又參與編寫《長洲玉鏡》[1]。後來成為唐太宗身邊的重臣,任弘文館學士兼著作郎,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貞觀八年(634年)進封永興縣公。貞觀十二年(638年),致仕,授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如故,祿賜防閤視京官職事者。同年卒,年八十一,陪葬昭陵,追贈禮部尚書,繪像列於凌煙閣,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卒諡文懿。
書法

- 《孔子廟堂碑》
- 《積時帖》(真蹟散佚,僅存明《餘清齋帖》刻本)
- 《汝南公主墓誌》(偽作)
- 《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卷》: 因卷中有元代天曆內府藏印,故亦稱「天曆本」。
《唐人摹蘭亭序三種》之一傳為虞世南真跡。
詩

虞世南亦是初唐大詩人,代表作有《出塞》、《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詠螢》、《詠舞》等。
著作
評價
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家族
- 虞寄,南陳中書侍郎。
- 虞昶,工部侍郎。
- 虞秀姚(隋大業七年(611年)—唐麟德元年六月二十六日(664年7月24日)),字思禮,嫁唐右衛長史騎都尉蘭陵縣公蕭鑒字玄明(?—永徽四年二月十三日(653年3月17日))。
- 虞氏,嫁袁朗子,有一子袁誼[3]。
虞世南孫虞謇,龍州刺史。虞謇女虞氏(683年—725年3月31日),嫁沈從道。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