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國立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大學(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а,縮寫:МГУ),簡稱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莫斯科大學、莫大,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辦學規模最大的大學,其於1755年由俄羅斯帝國女皇伊莉莎白所創建。截至2020年共有13位校友及教職員曾榮獲諾貝爾獎。2004年該大學有約4000名講師、31000名大學生和7000名進修生。
歷史
1755年1月25日俄羅斯女皇帝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羅曼諾娃下令建立莫斯科大學,同年4月26日該大學開始授課。至今為止在俄羅斯1月25日是大學生節。
一開始大學設立在紅場邊上的中心藥店,葉卡捷琳娜大帝後來將它遷到Mokhovaya街另一側的一座新古典式建築中。
1905年在莫斯科大學建立了一個社會民主主義的組織,該組織呼籲推翻皇帝,建立一個共和國,此後俄羅斯帝國政府多次關閉莫斯科大學。1911年130名科學家和教授抗議軍隊入駐校園以及一些教授被毆打,上千名學生被開除。
1917年十月革命後大學開始接納工農子弟。1919年開始免交學費,為了工人階級子弟建立了一個預備系,來讓他們能夠通過入學考試。1940年大學改名來紀念其創立者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2005年該校舉行了隆重的莫大建立250周年慶,學校舉行了各種慶祝活動以及邀請眾多世界教育界名人到該校演講。
主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約瑟夫·史達林下令在莫斯科市中心周圍建造了被稱為七姐妹的七座建築。從1953年開始莫斯科大學的主樓位於其中最大的建築中。大學主樓位於麻雀山(原名列寧山)。當時它也是歐洲最高的建築,其中心塔高240米,共36層,周圍有四個翼。據說其走廊共長33千米,包含5000多間房間。其頂部的紅星包含一間小屋和一個展望台,重12噸。建築的表面畫有鍾、氣壓表、溫度計等巨大圖案,飾有雕塑和鐮刀錘子的圖案。建築前有著名俄羅斯學者的塑像。而這些雕像其中就包括莫大的創始人羅蒙諾索夫的,佇立於主樓正前方與圖書館相呼應的位置。
學術
它是俄羅斯最好的大學,在國內排名第一[2],全球排名QS前100。
教學單位
著名校友
- 帕夫努季·切比雪夫,數學家、力學家,現代逼近理論奠基人之一
- 尼古拉·盧津,數學家, 描述集合論的創始人之一,在分析學、微分方程和數值計算等領域有傑出貢獻
- 安德雷·柯爾莫哥洛夫,數學家,現代概率論奠基人之一
-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數學家、力學家, 解決了希爾伯特第十三問題,其工作涉及數學與力學中的多個領域
- 奧莉加·拉德任斯卡婭,數學家,其主要對於偏微分方程(特別是希爾伯特第十九問題)與流體力學有著重大貢獻
- 亞歷山大·格爾豐德,數學家,解決了希爾伯特第七問題
- 伊斯拉埃爾·蓋爾范德,數學家、生物學家、教育家,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第一
- 帕維爾·亞歷山德羅夫,數學家,對集合論和拓撲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 伊萬·彼得羅夫斯基,數學家,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領域的研究。他對解決希爾伯特第19和第16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 列夫·龐特里亞金,數學家,最優控制數學理論開創者之一,因「龐特里亞金最大化原理」而聞名
- 尤里·馬寧,數學家, 非交換代數幾何、量子計算理論和量子信息科學開創者之一
- 雅科夫·西奈,數學家、數學物理學家,2014年阿貝爾獎得主,其主要貢獻於動力系統、遍歷理論
- 谷超豪,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羅庚數學獎得主
- 尼古拉·博戈柳博夫,物理學家, 在量子場論、經典與量子統計力學,動態系統理論均有突出貢獻
- 伊戈爾·賈洛申斯基,物理學家,其知名於Dzyaloshinsky-Moriya 相互作用
- 安德烈·林德,物理學家,因宇宙暴漲的研究而出名
- 拉希德·蘇尼亞耶夫,物理學家,吸積盤理論開創者
- 郝柏林,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管惟炎,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阿列克謝·齊齊巴賓,化學家,知名於齊齊巴賓反應
- 列夫·楚加耶夫,化學家,因楚加耶夫反應而知名
- 尼古拉·傑米揚諾夫,化學家,因傑米揚諾夫重排反應而知名
- 查全性,中國化學家、電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亞歷山大·奧巴林,生物化學家,對生命起源理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東尼·霍爾,英國計算機科學家,1980年圖靈獎得主,快速排序算法發明者
- 尼古拉·布哈林,馬列主義理論家和作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
- 安東·契訶夫,作家,短篇小說巨匠
- 米哈伊爾·萊蒙托夫,作家、詩人
- 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哲學家、神學家、神秘主義者
- 維薩里昂·別林斯基,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 亞歷山大·赫爾岑, 哲學家、作家
- 瓦西里·康定斯基,畫家、美術理論家,抽象表現主義大師
- 亞歷山大·魯利亞,心理學家, 神經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 揚·伊利埃斯庫,羅馬尼亞政治家,羅馬尼亞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 崔永林,朝鮮政治家
- 金大中,韓國政治家,大韓民國第15任總統,200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雅尼斯·恰克斯特,拉脫維亞政治家,首任拉脫維亞總統
- 安德烈·奧昆科夫,2006年菲爾茲獎得主
- 符拉基米爾·弗沃特斯基,2002年菲爾茲獎得主
-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1998年菲爾茲獎得主
- 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1990年菲爾茲獎得主
- 格里戈里·馬爾古利斯,1978年菲爾茲獎得主
- 謝爾蓋·彼得羅維奇·諾維科夫,1970年菲爾茲獎得主
- 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安德烈·薩哈羅夫,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199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伊戈爾·塔姆,195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伊利亞·弗蘭克,195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列夫·朗道,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亞歷山大·普羅霍羅夫,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彼得·卡皮察,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家獎得主
- 維塔利·金茲堡,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參考文獻
- Жалобная песнь московских студентов в начале XIX столетия. Послание к И. И. Шувалову / Публ. Помяловский, Ив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Русский архив, 1886. — Кн. 1. — Вып. 3. — С. 387—388.
- История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Т. 1—2. М., 1955.
- Моско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за 50 лет Советской власти / гл. ред. Петровский, Иван Георгиевич. М., 1967.
-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ля России. т. 1. XVIII в. М. 1997.
- Кулакова И. П. 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и его обитатели: Моско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 историко-культурной среде ХVIII века. — М., 2006.
- Сердюцкая О. В. «Мысли об учреждении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Г. Ф. Миллера как один из проектов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1765 г. //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архивы. — 2008. — № 4
- Сердюцкая О. В. Моско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ы XVIII в. как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ская служба. — М.: Спутник, 2011. — 186 с.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