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蘇邊界英格蘭蘇格蘭之間的正式邊界和入境標示,全長154公里,從東岸的特威德河延伸至西岸的索爾威灣。這邊界是蘇格蘭唯一一條陸地邊界,而英格蘭則接鄰威爾斯有更長的邊界

Thumb
現代邊界地圖。蘇格蘭位於圖的左上方,英格蘭位於右下方。
Thumb
東海岸主線鐵路上的邊界標誌
Thumb
A1公路上的邊界牆
Thumb
標示邊界的圍攔

雖然英格蘭和蘇格蘭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事實上的邊界,但兩國於1237年才簽訂《約克條約》確立[1];英格蘭於1482年從蘇格蘭奪取卡立爾以北和柏立克的小部分地方,稱為「爭議之地」。這是世界上現存古老邊界之一,縱然柏立克起初仍未被英格蘭吞併──該地於1885年才因議會緣故而歸屬諾森伯倫

王冠聯合英語Union of the Crowns前幾個世紀,邊界的兩側都受「邊界流寇英語Border Reivers」肆虐,而成為不受法律管束之地。

聯合條約英語Treaty of Union》生效後,英格蘭和蘇格蘭組成大不列顛王國,但英格蘭法律蘇格蘭法律仍然各自有效,因此這邊界分別出兩個不同司法管轄區[2]。例如,蘇格蘭法律規定的成年年齡是16歲,而英格蘭法律是18歲,所以邊界附近的英格蘭人可以私奔到蘇格蘭,以蘇格蘭法律私底下結婚。

英蘇的海上邊界經《1999年蘇格蘭水域法令》修改,其領海範圍是《1987年民事司法管轄權(離岸活動)法令》設立的北海油田範圍以北0.09公里[3]

邊界兩側各有歡迎遊客進入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告示牌。

歷史

Thumb
英蘇邊界的歷史

邊界原野(border country),歷史上稱為蘇格蘭邊(Scottish Marches)是英蘇邊界的兩側,按現代劃分,包括英格蘭的昆布利亞達蘭諾森伯倫,和蘇格蘭的丹佛里斯-蓋洛威蘇格蘭邊疆議會區。邊界原野是山地,北鄰蘇格蘭的南方高地,南接車韋特山英語Cheviot Hills。從諾曼征服英格蘭起,直至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統治止,兩國在邊界時常衝突,因此兩國君主各自委任邊疆伯爵戍邊大臣英語Lord Warden of the Marches守衛國土。

氏族

16世紀的一道蘇格蘭議會法案談及邊界上的部落頭目,17世紀末的檢察大臣將「家族」(families)和「氏族」(clans)混合使用。雖然蘇格蘭低地的學者認為「氏族」只適用於高地人,而他們自稱為「家族」,但這個分類於19世紀才出現[4]

歷史上的邊界氏族包括:Armstrong、Beattie、Bannatyne、Bell、Briar、Douglas、Elliot、Graham、Hedley of Redesdale、Henderson、Home或Hume、Irvine、Jardine、Johnstone、Kerr、Little、Moffat、Nesbitt、Ogilvy、Porteous、Scott、Tweedie。

蘇格蘭邊

自13世紀,英格蘭愛德華一世冊封首名戍邊大臣起,至17世紀初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即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設立中土諸郡(Middle Shires)止,英格蘭和蘇格蘭邊界附近的土地稱為「蘇格蘭邊」。

詹姆士成為英蘇兩國共同國王之前,蘇格蘭邊的家族或氏族不時按照自己的利益,而向不同的國家效忠,因此當地形成無法律狀態。一個當地氏族曾盛極一時,雄據英蘇之間的邊界,無視英蘇國家的旨令,稱為「爭議之地」(Debatable Lands)。

中土諸郡

英格蘭國王及蘇格蘭國王詹姆士頒令,將邊界易名為「中土諸郡」。1605年,詹姆士成立一個委員會,由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十人平等組成,以便在當地建立秩序。邊界流寇再無法靠越過邊界來逃避法律責任[5]。簡陋的邊界法律廢除,中土諸郡的居民明白他們需要向其他人一樣遵守法律。

1603年,詹姆士國王任命第一代丹巴爾伯爵佐治·休姆負責在邊界恢復秩序。中土諸郡的城鎮設立法庭,惡名昭著的流寇被補。較棘手和低下階層未經審訊而被處決,稱為「積德堡司法」。大規則問吊屢見不鮮。

1607年,詹姆士自評中土諸郡「已成為兩王國的臍地,滿是文明富裕之人」。他即位十年後,中土諸郡已經受到中央的法律管轄。

1620年初期,邊界地帶一片和平,國王得以減少行動。

然而,聯合委員會仍然運作。直至理查二世治下的1641年時,當地士紳理察·嘉咸爵士向蘇格蘭議會請願,要求「平定邊界的混亂局面」[6]

流行文化

Thumb
哈德良長城格林赫德段,於維多利亞時期重建。其餘的大段已經拆毀,將石頭用作工事。

哈德良長城是幾個世紀以來,不列顛尼亞(大概包含近代的英格蘭及威爾斯)與喀里多尼亞(近代的蘇格蘭)之間的邊界。雖然不列顛尼亞的領土偶爾往北伸延至安東尼長城,但哈德良長城也常用作英蘇邊界的代稱。哈德良長城全部位於英格蘭境內,即近代邊界以南。

爭議領土

縱使英蘇邊界於歷史稱得上是穩定,但也有爭議,特別是爭議之地和特韋德河畔柏立克柏立克郡屬於蘇格蘭,柏立克卻屬於英格蘭,而柏立克至19世紀才併入英格蘭的諾森伯倫[7]。支持蘇格蘭獨立的溫蒂·活迪將邊界標誌移到特威德河中間以示抗議[8]

人口遷移

昆布利亞和諾森伯倫是蘇格蘭境外最大的蘇格蘭人社群。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昆布利亞的3.41%居民(16628人)於蘇格蘭出生,而諾森伯倫的3.72%居民(11435人)於蘇格蘭出生。英格蘭全國人口的1.62%於蘇格蘭出生[9]

參見

  • 英愛邊界(愛爾蘭共和國─北愛爾蘭)
  • 英威邊界(英格蘭─威爾斯)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