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製片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電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iwan Film Culture Co.[1],簡稱臺灣電影文化公司、臺影),為臺灣電影史上第一個大型電影製片廠。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
1956年,台灣省電影攝製場開始製作海外版新聞片,每3個月1輯,複製30部,請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行海外;同時製作「國際交換版」新聞片,先後與美國國際通訊社(合眾國際社前身之一)等十餘國交換新聞片之發行及放映。1957年,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新聞片增設16釐米農村版,使省政新聞片深入各縣市鄉鎮普遍播映。1961年,台灣省電影製片廠製作彩色寬銀幕規格的中華民國國慶新聞片,是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第一部彩色新聞片。[6]
1955年5月,台灣省電影攝製場推出其獨資自行拍攝之反共間諜黑白電影劇情片《罌粟花》,片長11,055呎,規格為35毫米、國語發音。[7]1956年3月,台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推出自行拍攝之黑白電影劇情片《沒有女人的地方》,焦鴻英主演,唐紹華導演,片長9,989呎,規格為35毫米、國語發音。[8]1957年6月,台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推出自行拍攝之黑白電影劇情片《黃帝子孫》,戴綺霞主演,白克執導,片長10,140呎,規格為35毫米、國台語發音,主題為消弭省籍隔閡。[9]1959年1月,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推出自行拍攝之黑白電影劇情片《翠嶺長春》,吳驚鴻主演,吳文超執導,片長8,583呎,規格為35毫米、國語發音,主題為宣導林業;拍攝《翠嶺長春》後,適逢台語片盛行,台灣省電影製片廠以其場地與器材設備協助台灣各家民營電影公司製作台語片,直到1962年始再度自行拍攝劇情片。[10]1962年12月,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推出自行拍攝之台灣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古裝劇情片《吳鳳》,片長9,003呎,規格為35毫米、國語發音。[11]1964年,為配合政策,台灣省電影製片廠與國聯影業合作耗資新台幣2,300餘萬元拍攝彩色寬銀幕古裝劇情片《西施》,分為上下兩集,片長20,000呎,規格為35毫米、國語發音,創下空前紀錄。[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