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
中國遼寧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遼寧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盤錦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遼寧中南部,遼河下游。市境西、北鄰錦州市,東界鞍山市,東南接營口市,南臨渤海遼東灣,是中國沿海最北端的地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大窪區。
盤錦市 | |
---|---|
地級市 | |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紅海灘、紅海灘廊道、盤錦市中心街景、火車站站前 | |
盤錦市的地理位置(黃色部分) | |
坐標:41°07′12″N 122°04′15″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遼寧省 |
設立 | 1984年6月5日 |
政府駐地 | 大窪區 |
下級行政區 | 3市轄區、1縣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王炳森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張淼 |
• 市長 | 邢鵬 |
• 政協主席 | 郭倫 |
面積 | |
• 地級市 | 4,065 平方公里(1,570 平方英里) |
• 市區 | 2,725 平方公里(1,052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14位(佔全遼寧省2.74%) |
人口(2020) | |
• 常住 | 138.97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14位(佔全遼寧省3.28%) |
• 密度 | 353.5人/平方公里(916人/平方英里) |
• 城鎮(2015) | 103.82萬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124000 |
電話區號 | 427 |
車輛號牌 | 遼L |
氣候 | 中溫帶濕潤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10 ℃ |
• 年降水 | 821.6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211100 |
國內生產毛額(2015) | ¥1,256.54億(全省第6位,佔全遼寧省4.38%) 201.74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87,351(全省第3位) 14,025美元(匯率) |
HDI(2016) | 0.792 高 [1] |
網站 | 盤錦市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遼寧統計年鑑-2016》 |
盤錦市是遼寧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重要的石油城市、工業城市之一,於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坐擁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和新興中國石化五百強企業華錦化工集團。轄區內分布有很多採油廠,例如曙光採油廠,興隆台採油廠,高升採油廠等,境內有東北第二大沼澤區,佔地15000畝。
「盤錦」一名始於1950年輕工業部在盤山縣、錦縣交界處設立的盤錦葦場。一說盤錦葦場的「盤錦」來自附近的盤錦河,另一說是取盤山縣、錦縣兩縣首字,以示葦場在兩縣之間。[2][3]
如今,盤錦市又有「油城」「鶴鄉」之稱。
盤錦市所轄地區在戰國時期屬燕國版圖,漢末屬遼西郡。晉、南北朝時為高句麗占據。
明朝為廣寧衛,境內有高平驛、盤山驛等驛站,成為邊陲重地,軍事交通要道。
清初關內向東北移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盤錦地區開始有大規模的人類活動。
清朝屬廣寧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盤蛇驛(明盤山驛,今北鎮境內),清末改為盤山廳。
《盤山縣誌》記載,1908年,經雙台子紳商聯名呈請,盤山廳署從盤蛇驛搬到被謂之為「交通便利,鹼河(即雙台子河)前橫,地靠火車站、河碼頭,形止氣蓄,乃天然巨鎮」的雙台子。
1934年,錦州省成立,轄盤山縣。
1937年12月,大遼河以西的海城縣第六區、營口縣第七區劃歸盤山縣管轄。
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是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盤山縣民主政府成立,屬遼西地委;是年12月,中國國民黨領導的盤山縣政府成立,盤山縣民主政府轉田莊台。
1948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盤錦地區全境,成立盤山縣人民政府,隸屬遼西省。1949年在今大窪縣境內成立盤山農場,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林部。1950年,盤山農場改為遼西省盤山第一稻田農場。1953年2月,盤山第一稻田農場改為盤山機械農場。1954年,遼西省、遼東省合併,歸屬於遼寧省。1955年,改為遼寧省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1956年11月,盤錦地區國營農場管理局改為盤錦農墾局,直屬農墾部。1961年4月,在盤錦農墾局管轄地區設置盤錦區人民委員會,歸營口市領導。1962年4月,遼濱葦場所屬的大遼河東岸葦田劃給營口縣和海城縣。1966年1月,盤山縣與盤錦農墾局合併為盤錦墾區,試行政場合一制,直屬遼寧省。
1970年1月,在盤錦墾區內分設縣級盤山區和大窪區。1970年7月15日,將盤錦墾區改為盤錦地區,轄盤山區和大窪區,直屬遼寧省。1975年11月,盤錦地區與營口市合併,原地區所轄盤山區、大窪區改為盤山縣、大窪縣。同時將台安縣劃歸鞍山市。1978年,將原營口市河北街從遼濱葦場劃出,歸營口市西市區管轄。
1984年6月5日《國務院關於遼寧省成立盤錦市的批覆》(84)國函字89號,設立地級盤錦市,歸屬遼寧省管轄,以原盤山縣的行政區域設盤山、興隆台、郊區三個區,大窪縣劃歸盤錦市管轄。[4]9月,成立盤錦市籌備領導小組。1985年3月,石山種畜場劃歸盤錦市。1986年11月,撤銷盤錦市郊區,恢復盤山縣,以原盤錦市郊區的行政區域為盤山縣的行政區域。將原盤錦市盤山區更名為雙台子區。
2016年3月,國務院同意撤銷大窪縣,設立盤錦市大窪區,以原大窪縣的行政區域為大窪區的行政區域,大窪區人民政府駐大窪鎮紅海灘大街66號。
盤錦市坐落於遼寧省西南部,位於遼河的入海口和渤海北岸,地理坐標為北緯40°39′—41°27′、東經121°25′— 122°31′。總面積4062.34平方公里[5]。
盤錦是一座濕地城市,遼河口濕地位於盤錦,使其素有「濕地之都」之稱。盤錦地處遼河沖積平原最南端的遼河三角洲,屬於退海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低洼,全境無山脈,平均海拔僅4米。盤錦據有全中國境內海岸線的最北端。遼河(雙台子河)貫穿市境中部,東南緣為渾河(大遼河),西緣為大凌河,均注入盤錦境內的遼東灣。
盤錦是從燕山運動開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積盆地,經過漫長年代的河流沖積、洪積、海積和風積,不斷覆蓋著深厚的四季鬆散沉積物,且鹽鹼成分高[6],區內前新生代岩石地層屬華北地層區。自新生代以來地層以沉積為主,區內上部新近沉積土以淤泥質亞黏土、粉質黏土、黏土、粉土、粉砂、細砂為主,地基承載力一般為 50~150kPa,欠固結,易造成建築物地基下沉[7]。
盤錦素有「鶴鄉」的美稱,因其所在的遼河三角洲作為許多瀕危鳥類如丹頂鶴和黑嘴鷗的繁殖地而得名,其境內亦有斑海豹分布。盤錦市亦為世界最大蘆葦生產基地[7]。在開墾前,盤錦市的市區大部分為大片的葦田、荒地,現今主要位於大窪區。遼河三角洲的濕地上盛產鹼蓬草。隨著其成熟,大片的鹼蓬草地會被染紅,形成盤錦市最著名的景觀「紅海灘」。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盤錦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遼東灣新區、盤錦經濟開發區、遼河口生態經濟開發區、紅海灘濕地旅遊度假區
盤錦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12]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13]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4]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15] | |
街道辦事處 | 鎮 | |||||||
211100 | 盤錦市 | Pánjǐn Shì | 4,065.40 | 1,389,691 | 大窪區 | 124000 | 27 | 21 |
211102 | 雙台子區 | Shuāngtáizǐ Qū | 112.83 | 214,290 | 建設街道 | 124000 | 6 | 2 |
211103 | 興隆台區 | Xīnglóngtái Qū | 888.07 | 529,394 | 創新街道 | 124000 | 12 | |
211104 | 大窪區 | Dàwā Qū | 1,723.70 | 422,797 | 大窪街道 | 124200 | 6 | 10 |
211122 | 盤山縣 | Pánshān Xiàn | 1,340.79 | 223,210 | 太平街道 | 124100 | 3 | 9 |
註:大窪區數字包含遼東灣新區所轄榮興街道及紅海灘濕地旅遊度假區所轄趙圈河鎮;盤山縣數字包含遼河口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1街道、2鎮及盤山高升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 | ||||||||
截至2022年底,盤錦市戶籍人口129.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332人,出生率4.9‰;死亡人口6021人,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0.2‰。全市戶籍人口中,0—17歲人口17.3萬人,占13.4%;18—34歲人口23.6萬人,占18.3%;35—59歲人口55.8萬人,占43.1%;60歲及以上人口32.6萬人,占25.2%。[16]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389,691人[17]。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392,493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2,802人,下降0.2%,年平均增長率為-0.02%。其中,男性人口為692,330人,占總人口的49.82%;女性人口為697,361人,占總人口的50.1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28。0-14歲的人口為166,985人,占總人口的12.02%;15-59歲的人口為907,698人,占總人口的65.3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15,008人,占總人口的22.6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8,588人,占總人口的15.7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075,688人,占總人口的77.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14,003人,占總人口的22.6%。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316,741人,占94.7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2,950人,占5.2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2,598人,下降1.69%,占總人口比例下降1.4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9,796人,增長37.2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43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增加15,790人,增長48.29%,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14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減少1,056人,下降10.6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7個百分點;蒙古族人口增加3,221人,增長60.75%,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23個百分點。
沙特阿美聯手北方工業集團、盤錦鑫誠實業集團在盤錦市建設一座大型煉油化工一體化聯合裝置。該項目於2023年第二季度開工建設,2026年投入運營[19]。
仰仗盤錦市獨特的地形條件,盤錦市的旅遊業主要以自然景觀為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