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生龍屬學名Aratasaurus,意為「從火中誕生的蜥蜴」)又譯阿拉塔龍,是基礎獸腳亞目虛骨龍類的一個單型屬,只包括一個物種,國博炎生龍Aratasaurus museonacionali),化石發現於巴西羅穆阿爾多組英語Romualdo Formation的沉積物中。[1] 炎生龍生存於早白堊世的阿爾比階(115-110 Ma;也可能早於115Ma)。[2]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炎生龍屬
化石時期:阿爾比階前期,111–108 Ma
Thumb
正模標本中的腿骨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鳥吻類 Averostra
演化支 堅尾龍類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演化支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屬: 炎生龍屬 Aratasaurus
Sayão et al., 2020
模式種
國博炎生龍
Aratasaurus museunacionali

Sayão et al., 2020
Close

正模標本是一個亞成體,據估計,這種動物可以長到3公尺(9.8英尺)長,成年後重約34公斤(75英磅)。[1]

發現與命名

Thumb
正模標本中的腿骨清理前的照片

正模標本MPSC R 2089,在2008年發現於一座石灰礦山上,並被帶到普拉西多·西達德·努文斯古生物博物館(Plácido Cidade Nuvens Museum of Paleontology)進行描述。在2008年至2016年期間,研究人員利用骨骼樣本對正模標本的組織進行了顯微分析。同樣是在2016年,化石被帶到巴西國家博物館,但在2018年9月2日,博物館在大火中燒毀,但正模標本存放的區域仍然完好無損。2020年,這具殘骸被描述為一個新屬,炎生龍。[1]發現這種動物的化石時只採集了右肢,儘管發現地可能存在更多的骨骼,但目前並沒有找到。[2][1]

屬名來源於圖皮語英語Tupi language單詞"ara"與"atá",分別意為「誕生」與「火」,以及希臘語中的"sauros",意為「蜥蜴」,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從火誕生的蜥蜴」。 種名是為了紀念巴西國家博物館,一家科學機構,在2018年毀滅於一場大火之中。[1]

Thumb
炎生龍的復原圖

描述

正模標本化石只有一個不完整的右肢,包括部分股骨脛骨。它的骨骼類似於左龍屬,一種來自晚侏羅世的中國的恐龍。[1][3]根據骨組織學(osteohistological),炎生龍的正模標本是一具亞成體,死亡時的年齡是4歲。[1]

分類學

炎生龍作為左龍屬的旁系群,被置於虛骨龍類的基礎位置。[1]

古生態學

炎生龍來自早白堊世羅穆阿爾多組英語Romualdo Formation,與之共存的非鳥獸腳亞目恐龍包括查林傑激龍普氏桑塔納盜龍不對稱小坐骨龍[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