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原名林鳳鳴廣東梅縣西陽人,中國畫家教育家,中國近現代美術的啟蒙者和融合中西的中國現代繪畫開創者之一,與顏文樑徐悲鴻劉海粟並稱「四大校長[1]。1918年後赴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留學,受當時流行的現代流派影響,如後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等。1928年創立杭州國立藝術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任校長兼教授[2]。擔任杭州國立藝術院院長期間,林風眠和方幹民吳大羽同為著名的三位西畫系教授。

Quick Facts 林風眠, 性別 ...
林風眠
Thumb
林風眠
性別
出生(1900-11-22)1900年11月22日
 大清廣東省嘉應直隸州
逝世1991年8月12日(1991歲—08—12)(90歲)
 英屬香港
國籍 英屬香港
別名林鳳鳴
籍貫廣東梅縣西陽
民族漢族
職業中國畫家教育家
配偶Elise Von Roda
(1924)
Alice Vattant
(1926—1982)
Close

生平

童年時期

1900年11月22日,林風眠出生在廣東梅縣西陽白宮鎮(現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當小名阿勤,取名紹瓊,後改為紹群。祖父為石匠,以雕刻墓碑為生。父親林雨農繼承祖業,兼擅繪事。母親闕亞帶,農家出身。

1904年甲辰5歲入私塾讀書,學名為鳳鳴。遵父教臨摹《芥子園畫傳》。

在其6歲時,林風眠母親跟一位染布的青工私奔了後被抓回來。在村裡人往她身上澆油時的那天。年幼的林風眠,聽說母親要被燒死,便憤怒地拿起刀,衝出屋門大叫,說要殺了全族人!在林風眠的反抗下,族裡人最後商量著把母親賣了。臨賣前,他溜出去看她,母親抱著他大哭了一頓,從此母子天各一方。後來,母親在尼姑庵當傭人,臨死前都未再見一面[3]

1907年丁未8歲入舊制初級小學讀書。

1908年(清宣統元年)己酉10歲畫《松鶴圖》中堂,為鄉中大姓購去。

1911年辛亥12歲入高級小學。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壬子13歲高級小學繼續讀書。

1914年甲寅15歲,林風眠考取了省立梅州中學,在此期間,他和日後的好友林文錚、李金髮等一起組織了一個「探驪詩社」。切磋詩藝,並任副社長,「事出乎沉思,義歸乎翰藻」的《昭明文選》是他課餘最愛讀的書。對於繪畫,他更為迷戀,當林風眠的親戚從南洋帶回來一些印有外文插圖的小舶來品,那種色彩豐富、形象逼真的畫風使得從小臨摹慣了《芥子園畫譜》的林風眠看到了另一個不同的藝術世界並心迷嚮往。當時,林風眠的繪畫成績深得繪圖教師梁伯聰的讚賞,這位我們知之甚少的老先生發現林風眠形象記憶能力特強,圖畫過目不忘,並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創造。梁老先生認為學生畫得和自己一樣好才能得100分,而卻經常在林風眠的圖畫作業上打120分,對林風眠的欣賞由此可見。

赴法留學

Thumb
杭州藝專教師郊遊合影 吳大羽(前排左五)、方幹民(後排右二)、林風眠夫婦與女兒(前排左一至左三)、潘天壽(前排左四)

1919年7月,中學剛畢業的林風眠收到了梅州中學的同窗好友林文錚從上海發來的信函,獲知了留法勤工儉學的消息,遂告別父老前往上海和林文錚一同作為第六批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前往法國留學。1921年,兩人轉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9月又轉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就讀,並得以進入被時人譽為「最學院派的畫家」柯爾蒙(Cormon)的工作室學習,並廣泛接觸各種藝術形式,以及當時歐洲藝術界認為的「東方藝術」。1923年春天,在同鄉熊君銳的邀請下,林風眠與李金髮、林文錚、黃士奇等開始為期近一年的德國遊學,這次遊學極大地影響了林風眠的早年藝術風格,他在遊學中充分地接觸了當時作為新藝術風格形式出現的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新繪畫流派,創造了大量帶有西方現代主義的個性風格特徵的作品,如著名的《柏林咖啡》、《平靜》、《唐又漢之決鬥》等。

1924年初,林風眠與艾麗絲·馮·羅達(Elise Von Roda)結婚。

遊學回法後,林風眠與友人成立了「福玻斯會」1924年二月,「福玻斯會」聯合美術工學社發起成立了「中國古代和現代藝術展覽會籌備委員會」,於5月21日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舉辦了「中國古代和現代藝術展覽會」正式開幕,林風眠展出了共計42幅作品。此次展覽會的特邀會長蔡元培對林風眠亦極為賞識。

1924年秋,林風眠夫人羅達分娩後不幸染上產褥熱死去,而新生的嬰兒也隨即夭折,受到巨大打擊的林風眠決心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之中。1925年4月18日,林風眠再婚,與愛麗絲·法當(Alice Vattant)。1925年冬,受蔡元培之邀回國,任北平藝術專門學校校長。

特邀齊白石、法國畫家克羅多(Claudot)來校講學,希望博採眾長。1927年5月11日,由林風眠發起並組織的「北京藝術大會」在北京國立藝專正式開幕,這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一次的藝術大展。然而民眾缺乏熱情使得大會最終流產。

藝術大會的失敗使林風眠醒悟到必須首先使廣大民眾了解接受藝術,才能求得藝術的真正發展。1928年3月26日,時任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創辦了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聘任林風眠出任院長兼教授,潘天壽、方幹民、吳大羽等人擔任教授。林風眠又組織策劃成立了「藝術運動社」,創辦了相關的雜誌《亞波羅》和《雅典娜》。然而不久後,「為藝術而藝術」和「為人生而藝術」兩種觀點的爭論顯示出林風眠的「平民藝術」與當時的中國政治形勢的矛盾。「西湖一八藝社」的分裂是林風眠藝術運動又一次失敗的標誌。

1937年,是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杭州國立藝術院向西南轉移,並與北平藝專合併,身心俱疲的林風眠被免職離開,從此漸漸退出中國近代美術教育主流。此後他回歸畫家本位,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獨立意識的繪畫,並轉向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等西方現代藝術思潮,淡化了傳統筆墨觀念,試圖用西方現代藝術運動的觀念來切入中國繪畫,其結果是必然性地脫離了「國畫民族化」,被當時寫實融合的官方主流藝術邊緣化而失敗。

1944年,杭州藝專奉教育部令與國立北平藝專合併,改稱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次年,國立藝專創建西畫畫室制,由林風眠、方幹民、李超士和倪貽德主持。

Thumb
1962年林風眠與顏文樑豐子愷、賀天健、張充仁、張樂平觀摩交流畫作

1945年,參加重慶「現代繪畫聯展」,一起參加展覽的有丁衍庸、方幹民、關良、郁風、倪貽德、龐薰琹趙無極等。林風眠展出作品《少女》、《百合花》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

文革及晚年

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打擊迫害,為自保,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張畫,親手一張張泡到浴缸裡,站在上面踩爛。後因同鄉葉劍英(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搭救,所以倖免。在1974年的批「黑畫」運動期間,林風眠被打成仇視社會主義的「黑畫家」[4][5]

1977年獲准出國探親, 寄居於中僑國貨公司,賣畫為生,並重繪舊作,也展開《人生百態》組畫,分別為《戲如人生》、《勞作》、《尋求》、《孤獨》、《等待》、<捕>、<獲>、<逃>、<問>。

1979年後隱居香港太古城金楓閣13樓G室,繼續創作。

1989年林風眠執筆再畫《痛苦》,這是舊作重畫,但具有表現主義風格。

1991年8月12日於香港逝世。骨灰安葬於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慎終堂,穴位編號:B5/S10259,2013年1月遷移至上海市青浦區夏陽街道楓涇村的人文紀念公園的枕霞園。

當今畫家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趙春翔、席德進等,許多杭州藝專早期畢業的傑出校友,都是他的學生。

評價

「從一個封閉圈開始解體到多元的發展,就是我們稱之為現代繪畫史的開端,其中湧現了不少富有才華的超群出眾的藝術家和教育家,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顏文樑等一代風流的影響也是由此開始的。他們對現代繪畫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藝術實踐的意義是深遠的,這種意義不只是他們本身在給繪畫藝術上的建樹和貢獻,更主要的是他們開拓了一個新的藝術天地,啟發了無數後來者的探索精神。」(張少俠、李小山《中國現代繪畫史》[6]

劉鉞在《左杭州、右巴黎—西湖畫派六人集論》一書中將林風眠、吳大羽方幹民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六人作為一個畫派 —「西湖畫派」。據書中記載,莊華嶽先生回憶道,當年杭州國立藝專的教授中,林風眠、吳大羽、方幹民是最有才氣的三位,他們三人都是留學法國,林風眠與吳大羽多繼承了表現主義的藝術觀,而方幹民帶回的則是立體主義的。

水天中評論說,以林風眠、方幹民、吳大羽、林文錚等人為代表的國立藝專教授們留給中國藝壇最重要的並不是藝術模式的確立,而是現代主義藝術觀念的合法化。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歷史、藝術與人》的《國立藝術院畫家集群的歷史命運》一文中,水天中總結說:「無論是對於林風眠、對於吳大羽、對於林文錚、或者對於方幹民的不幸,都不能只歸罪於極左的政治路線。這裡存在著一些深刻和嚴酷的有關人性共同弱點的問題。當然不是指這幾位藝術家的人性弱點,而是這幾位藝術家的同時代人,首先是與他們同時代的美術界的人們的人性弱點問題。只要想想當年的各種運動各種會議,想想當年的報紙和《美術》雜誌……我們就應該冷靜和嚴肅地反思,人們在自己的活動中,究竟助長了什麼和壓制了什麼。」

2017年6月,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學術委員會公佈了特別評選出的廣東百年美術史上的21位廣東美術大家,其中包括林風眠、李鐵夫羅工柳高劍父何香凝陳樹人高奇峰趙少昂關山月[7]

學生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