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聰(1417年—1482年),字季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寧德縣(今福建省寧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正統己未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左都御史。
正統三年(1438年)舉戊午科福建鄉試第九名,正統四年(1439年)聯捷進士,授吏科給事中。景泰元年(1450年),進都給事中。當時,中官金英家人違法,都御史陳鎰、王文治案卻均不罪於金英。林聰率領同官彈劾陳鎰、王文畏勢從奸,一併彈劾御史宋瑮、謝琚均下獄,之後恢復職位,林聰繼續彈劾,宋瑮、謝琚被調外。太監單增督京營受寵,當時士兵稍忤者輒遭辱,其家奴白晝殺人,奪民產。林聰舉發其事,單增下詔獄,後獲寬宥,不敢再作亂。景泰三年,上疏請糾察刑獄治理妖僧趙才、湖廣副使邢端等,後均得準[1]。
當時建造東宮,林聰因反對,遷春坊司直郎。景泰四年(1453年),大學士商輅稱其敢言,不宜置之散地,於是恢復為吏科都給事中。隨後請減輕福建銀場額重。景泰五年,以災異偕同官條上八事,限制武清侯石亨、指揮鄭倫等分田等[2]。林聰最初彈劾吏部尚書何文淵下獄後致仕。之後彈劾山西布政使王瑛老等,均罷免。御史白仲賢擢廣東按察使。林聰言其奔競不當超擢,乃遷鎮江知府。兵部主事吳誠夤緣得入吏部,因林聰彈劾,遂改工部。各司均忌憚林聰風裁,其所言未有不敢遵從的。內閣及諸御史亦並以林聰好論建,並非善臣。同年冬,林聰甥陳和為教官,欲得近地便養,林聰對吏部官吏陳說此事。御史黃溥等遂劾林聰挾制吏部,加之此前得罪的眾多官運均彈劾,後下廷訊,坐專擅選法,論斬。因高谷、胡濙力救得免,貶為國子監學正[3]。
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後,拜其為左僉都御史,巡撫山東,賑災饑荒,使得飢民得活者多達一百四十五萬人。後進升右副都御史,逮捕江淮鹽盜,平定並懲治當地貪官。後母丁憂,起復,再辭,不予批准。天順四年,曹石之變爆發,將士妄殺,至割乞兒首報功。林聰署都察院事,令獲賊者必生致,濫殺為止。成化二年,外出巡視淮南淮北饑荒,奏貸漕糧及江南余糧以賑災,得到批准。次年,與戶部尚書馬昂清理京軍,進升右都御史。成化七年,代王越擔任大同巡撫,後遇疾致仕。再過一年,以故官起掌南京都察院。成化十三年(1477年),召拜刑部尚書,尋加太子少保。成化十五年,與中官汪直、定西侯蔣琬按察遼東失事,汪直包庇巡撫陳鉞,林聰無法與之爭。成化十八年,卒於任上,享年六十八歲。贈少保,謚莊敏[4]。
成化間,戶部尚書楊鼎與刑部尚書福建林聰會面。席間,林聰開玩笑道:「胡兒七歲能騎馬。」諷刺楊有鬍子。楊鼎回敬道:「癩子三年不似人」,諷刺林聰形貌不揚[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