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古代用法有摩陀耶提舍(中印度)、婆羅賀摩犀提舍(Brahmāsideśa,西印度)等。[3]
今日用法例如「提舍地區」現專指摩訶剌侘提舍;鵬茄提舍則是大孟加拉地區,其中孟加拉國(東孟加拉)在孟加拉語中稱「鵬羅提舍」(Bangladesh);「梵摩提舍」是緬甸的梵名;崛闍羅提舍則指德里蘇丹國佔領之前的古吉拉地區。
四提舍
𑖟𑖸𑖫,IAST:catur deśa)簡稱招提,是佛敎概念,以四方國意四方,指聚集四方僧眾。[5][6]古漢語中「寺」與「侍」同源,指政府部分、場所,相當於今天的「部」(如大理寺相當於法務部),故招提寺卽四方僧房之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卽得名於此。後來「寺」逐漸專指政府制定的宗敎部門,「招提寺」也逐漸簡稱爲「寺」。
同名異音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