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招提寺
日本寺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寺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招提寺(日語:唐招提寺/とうしょうだいじ Tōshōdai ji),是日本律宗的總本山。位於奈良縣奈良市五條町。是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親手興建的盛唐建築風格寺院,所以被稱為中日友誼的寺院。已被列入日本國寶,並於1998年作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鑒真(688年—763年)在754年東渡日本,到平城京受到歡迎。《續日本紀》記載,天平寶字三年(759年),鑒真以朝廷賜予的新田部親王之舊宅邸建造此寺。鑒真逝世後,弟子繼承建造。弘仁元年(810年),完成[1]:84—85。寺院的金堂和講堂屬於8世紀建的古建築物,都是日本國寶。其他國寶包括鼓樓、經藏、寶藏、乾漆盧舍那佛坐像(8世紀)和乾漆鑒眞和尚坐像(8世紀)等等。
20世紀初,日本、西方學者對中國古建築進行考察,在1930年代之前未發現唐代建築。學界論及中國宋代以前的木構建築實例,以唐招提寺金堂和法隆寺五重塔為例,沒有中國的實例[2]:4。逐形成「唐代古建在奈良」的觀點。雖然中國自1937年起,確認四處唐代建築實例,但此類觀點仍影響至今。有作者指「現今許多唐代仿製建築,多為參考日本奈良時代建築,唐招提寺更是研究唐代建築的最佳文化遺產[3]」,或「是研究盛唐時代建築的重要參考範例[4]」。實際經過時代的變遷,唐招提寺金堂的建築構成早已有所變動修改。有作者將金堂與中國本土唐風建築進行比較,指兩者在屋頂坡度、斗拱比例等方面存在差別,日本唐風建築多為單栱,中國唐代建築則使用重栱,唐招提寺更接近唐代早期。[5]
歷史上,唐招提寺至少有五次大修,分別是:鎌倉時代文永七年(1270年)(然而鎌倉大修的證據在2000年開始的平成大修中並沒有被發現)、元亨三年(1323年)、江戶時代元祿六年至七年(1693年—1694年)、明治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898年——1899年)、平成十二年至二十一年(2000年—2009年)。元祿大修改變屋頂形態,加高2.5米之多。明治大修時改變部分梁架。1998年,唐招提寺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同年,成立國寶唐招提金堂保存修理事業專門委員會。兩年後,調查結束。在奈良縣教育委員會主持下,開展為期十年的大修,即平成大修。金堂建築被完全解體,進行修繕。解體出兩萬多件木材。對部分木材進行深入研究,用年輪年代法測定採伐年代。奈良縣教育委員會在2004年公布,檢測結果表示,有三根椽子均為781年採伐[1]:85—91。
1963年是鑒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鑒真大師顯彰年」。1980年,在鄧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本孝順奉鑒真漆像「回鄉探親」,揚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歷經十年繪出的國畫《鑒真東渡圖》(郭德福)在中國掀起了鑒真熱,體現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 此外,因為各種原因,著名的鑒真坐像每年只能開放幾天,所以2013年塑造了一個1:1的複製品,在開山堂展出,向公眾開放,成為了中日友誼的見證。 [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