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氏葦鶯(中國大陸作布氏葦鶯)(學名:Acrocephalus dumetorum),是雀形目葦鶯科的一種鳥類。[2]布萊氏葦鶯在古北界動物地理區繁殖,並在南亞過冬。這個物種的分佈範圍在歐洲向西擴展。

Quick Facts 布萊氏葦鶯, 保護狀況 ...
布萊氏葦鶯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葦鶯科 Acrocephalidae
屬: 葦鶯屬 Acrocephalus
種:
布萊氏葦鶯 A. dumetorum
二名法
Acrocephalus dumetorum
Blyth, 1849
A. dumetorum分布範圍
  繁殖區
  非繁殖區
Close

分類

布萊氏葦鶯於1849年由英國動物學家愛德華·布萊思正式描述,其模式產地為印度。 [3] 它被歸入葦鶯屬(Acrocephalus),該屬曾屬於多系群舊大陸或真正的鶯科,但現在被歸類於葦鶯科。 [4]

詞源

布萊氏葦鶯以其描述者愛德華·布萊思命名。屬名Acrocephalus來自古希臘文akros,意為「最高的」,以及kephale,意為「頭」。可能約翰·安德烈亞斯·瑙曼約翰·弗里德里希·瑙曼認為akros意指「尖頭」。種名dumetorum來自拉丁語dumetum,意為「灌木叢」。 [5]

描述

Thumb
At New Alipore in Kolkata, West Bengal, India.

布萊氏葦鶯全長約12、14 cm(4.7、5.5英寸),體重在8、16 g(0.28、0.56 oz)之間。它是一種瘦長的鶯類,翅膀相對較短,喙較長。其羽毛相對單調,缺乏近似物種的「較暖」色調。上半身為純橄欖棕色,短而圓的翅膀較少呈現橄欖色。嘴喙和眼睛之間有一條短短的白色眉紋,眼睛穿過一條暗色條紋。下半身為單一的灰白色。相對較長且厚實的喙呈灰棕色,下喙基部為淡粉棕色,與腳和腿的顏色一致。 [6]

叫聲

布萊氏葦鶯的叫聲變化多端,粗糙的聲音如滴答聲、咔嚓聲和低咕聲與悅耳的哨聲和模仿聲混雜在一起。 [6][7]

分佈與棲地

布萊氏葦鶯的繁殖範圍從歐洲的波羅的海延伸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其南部則在中亞有孤立的族群。他們在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孟加拉國和緬甸過冬。 [8] 雖然這個物種過去在西歐洲是罕見的迷鳥,但他在該地區的數量和分佈都在增加,並且於2022年在荷蘭繁殖,2024年在蘇格蘭繁殖。 [9]

繁殖季節時,布萊氏葦鶯偏好潮濕的闊葉林邊緣和空地,以及林間溝谷、公園和花園、灌木叢和針葉林。冬季時,他們棲息於濕地和乾燥環境的樹木。 [10]

生物學

布萊氏葦鶯的繁殖期在5月下旬至7月之間,他們通常是單一配偶制,但也有記錄到一夫多妻制的現象。他們是獨居且具領域性的鳥類,在芬蘭,每個領域範圍約600、1,300 m2(6,500、14,000 sq ft)。他們會共同築巢,巢是由植物材料和蜘蛛網構成的緊密杯狀結構,並放置在離地面20至60 cm(7.9至23.6英寸)的高度。他們會產下3到6顆蛋,雄鳥和雌鳥共同孵蛋,主要由雌鳥負責,孵化期12到13天。雛鳥由雙親餵養,並在11到13天時離巢。雛鳥在接下來的10到22天仍依賴父母。雄鳥有時會在雛鳥離巢後離開,這時他可能會尋找另一隻雌鳥繁殖,而第一隻雌鳥則會獨自照顧第一窩雛鳥。 [11]

飲食

食性為肉食性,主要食物來源是陸生無脊椎動物。[12]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