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蠅(學名:Musca domestica)是一種蒼蠅,是分布最廣的蠅,在人類居所佔了約90%,也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昆蟲之一。由於它們會傳播疾病,故被認為是害蟲。家蠅估計於6500萬年前新生代開始演化。[1]
特徵
I 頭部 | 22 複眼 | 家蠅的頭部 | |
II 胸部 | 2 前氣門 | ||
III 腹部 | 8 翅膀 9 腹節 |
成蟲長約8-12毫米。胸部呈灰色,背上有四條深色的橫線。全身都有像毛的伸出物覆蓋。雌蠅比雄蠅稍大,紅色的複眼相距亦較遠。蛹約重8-20毫克。[2]
家蠅只有一對翅膀,後翅已經退化為細小的平衡桿幫助穩定飛行。翅膀中脈突然向上彎曲。
生命周期
每一隻雌蠅每次都會生75-150顆卵,並會生數次達500顆。[3]卵呈白色,長約1.2毫米。一天之內,蛆就可以孵化出來。它們會棲息在有機物上覓食,如垃圾或糞便。蛆呈淡白色,長約3–9毫米,口端較幼,沒有腳。它們只會活一星期,到了第三階段,它們會走到乾燥及寒冷的地方及結蛹。蛹呈紅色或褐色,長約8毫米。成蟲在野外可以活2星期至1個月。破蛹而出的成蟲就不會成長,身形較細小可能是因蛆時缺乏食物所致。[4]
雌蠅破蛹而出後的36小時就可以交配。雄蠅會附在其後,雌蠅的產卵管會伸入雄蠅的生殖孔,使雄蠅得以注入精子。交配只需時幾秒。[4]雌蠅一般只會交配一次,儲藏起精子來重覆產卵。
習性
家蠅會在糞便、傷口、痰及潮濕腐化的有機物(如食物、蛋及屍體)上覓食。[5]家蠅只可以吃流質食物。它們會吐口水在固體食物上進行初步消化,接著將之吮入。它們也會吐出部份消化的食物,將之吮回到腹部。
家蠅的食物量很高,故它們經常排出糞便,令它們成為病原體的攜帶者。雖然它們一般被限於家居之內,但也可以飛越繁殖地以外的幾里。它們只會在日間活躍,於夜間休息。
性別
家蠅的性別決定是生物研究的對象。[6]大自然中有多種性別決定模式,一般在同一物種中只有一種。但是,家蠅卻有多種不同的性別決定模式,如雄性遺傳變異、雌性遺傳變異及母方控制。
傳播疾病
以下是家蠅機械性傳播的疾病:
- 寄生性疾病:原生生物的囊腫(如溶組織內阿米巴及籃氏賈第鞭毛蟲)及蠕蟲卵(如蛔蟲及蟯蟲)。
- 細菌性疾病:傷寒、霍亂、痢疾、化膿性球菌、彎曲菌屬及大腸桿菌O157:H7型。[7]
- 病毒:腸道病毒及脊髓灰質炎等。
以下是家蠅為病原體的疾病: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
台灣的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研發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使用感性家蠅品系進行農藥檢測,於封閉式實驗室繁殖該感性家蠅品系,待家蠅成熟後,於家蠅體內萃取出神經酵素--乙醯膽鹼酯酶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根據抗膽鹼類農藥會抑制乙醯膽鹼酯酶活性之原理,檢驗農作物是否有農藥殘留。該技術檢測耗時短,實際應用上能大幅縮短農作物檢驗時間,維持農作物的新鮮度,有利於市場消售渠道及衛生單位檢驗把關。[8][9]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