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1890年7月1日—1938年1月20日),又名元勛,法號玉憲,字甫澄[1]:4039,漢族,四川大邑人,軍事將領,川軍領導人之一,亦為重慶大學首任校長。民國時期四川軍閥,人稱「四川王」。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1]:4039。歷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1]:4039。死後獲追贈陸軍一級上將

Quick Facts 劉湘, 個人資料 ...
劉湘
Thumb
劉湘
國民政府時代的劉湘
個人資料
出生1890年7月1日
 中國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
逝世1938年1月20日(1938歲—01—20)(47歲)
 中國漢口市
獲獎三等嘉禾勳章
軍事背景
效忠 中華民國
服役川軍
服役時間1904年-1938年
軍階 一級上將
部隊新軍三十三混成協(旅)六十五標
指揮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兼四川省政府主席、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1]:4039、川康綏靖公署主任
參戰保路運動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二劉之戰
抗日戰爭
Close

生平

在川軍中的崛起

1890年7月1日(舊曆五月十五日)寅時,劉湘生於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2]1908年,劉湘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1909年畢業後,加入四川陸軍。

1916年3月8日,張敬堯部劉湘團進駐江安,次日佔南溪,3月13日袁世凱為此特授劉湘為陸軍少將,勳五位[3]:733。8月,任四川第一師第二旅旅長。1918年10月,任四川陸軍第二師師長[1]:4039。1919年,作為川軍指揮官,被推戴為川軍總司令。

1920年5月,因雲南唐繼堯介入四川,熊克武策劃對唐繼堯發起軍事行動。劉湘作為北路總司令,得知消息後支持熊克武。7月,劉湘任四川陸軍第二軍軍長[1]:4039。8月,驅逐滇軍的戰爭開始,勝利後劉湘於12月被任命為重慶鎮守使。

1921年2月,四川督軍劉存厚儘管受到北洋政府支持,但因為失去川軍指揮官的支持而下野。6月,劉湘管轄民政,為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長[1]:4039。劉湘與熊克武之間爆發「一、二軍之戰」(熊任第一軍軍長、劉湘任第二軍軍長,故名),劉湘敗北,於1922年5月下野。

1923年7月,劉湘獲得當時北京國民政府主政者,直系吳佩孚支持,出任四川善後督辦。他同一、二軍之戰同樣失去根據地的川軍將領楊森聯合,與四川內反熊實力派軍人合作將熊克武主導之省政推翻。1924年5月,吳佩孚任命楊森為四川督理,劉湘不滿該任命,轉而尋找當時復出擔任臨時執政的皖系老將段祺瑞支援。1925年2月,段祺瑞任命劉湘為川康邊防督辦。

企圖統一四川的楊森,於同年7月開始討伐其他川軍指揮官。劉湘同貴州軍閥袁祖銘聯合反撃,將楊森驅逐出四川。但是袁祖銘的後臺為吳佩孚,意識到這點的劉湘決定與楊森和解,並且以驅逐袁祖銘作為合作的基礎。民國十五年(1926)5月,劉楊聯軍消滅了陸軍第34師部隊大部,擊潰袁祖銘的軍力後盾,將其貴州軍閥統治力徹底驅逐出四川省。此後,他又討伐了駐紮四川省的外省軍隊。

四川統一

Thumb
北洋政府時代的劉湘(Who's Who in China 3rd ed.,1925)

同年8月,劉湘同吳佩孚對抗,傾向於與廣州國民政府方面合作。12月,國民政府任命劉湘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1]:4039。1927年(民國十六年)3月31日,他在重慶大規模鎮壓中國共產黨(「三・三一慘案」)。此後,劉湘在四川省內強化自身權力,對其他川軍指揮官合縱連橫或討伐。其間,劉湘同擔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堂叔[註 1]劉文輝構築了雙頭體制。後來,雙方的對立逐步加深。

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授命劉湘擔任四川善後督辦,坐鎮長江重鎮重慶。

1931年雙方爆發「二劉之戰」。當時劉湘受蔣介石支持,劉文輝則傾向新桂系。劉湘於1932年2月被蔣介石任命為四川善後督辦。1933年10月,劉湘大敗劉文輝,確保了四川省省政的主導權。

同時期,劉湘被任命為四川剿匪總司令,迎擊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劉湘重用身邊的參謀兼算命先生劉從雲任剿匪総司令部前方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因此,他同部下的川軍指揮官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遠。此外,川軍在紅軍面前遭遇慘敗,劉湘自身地位危急。

1934年11月,劉湘到南京訪問蔣介石,以圖取得支持。12月,國民政府任命劉湘兼四川省政府主席[1]:4039

同蔣介石的對立

Thumb
劉湘

劉湘對縮編不滿,同蔣介石間的關係後來逐步惡化,以軍事政治,責重事繁,勢難兼顧,迭呈蔣介石,請辭第二十一軍軍長兼職。劉湘企圖在四川實行關門主義統治,而蔣介石卻企圖將國民政府中央的統治滲透入四川,雙方發生對立。1935年10月2日,蔣介石特批准劉湘辭呈,任命:唐式遵第二十一軍軍長,潘文華第二十三軍軍長,王纘緒第四十四軍軍長。1935年10月20日,川軍第一期整編完成,各軍師一律照現額縮編三分之一,川軍縮編為一百一十六個團。劉湘系部隊在川康綏靖公署下還有三個獨立師,七個獨立旅,直到1937年1月才全部整編完畢。1937年7月,川軍第二期整編,各軍再縮減三分之一,軍轄三個師,一個師轄二個旅,一個旅轄二個團。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劉湘率川軍出擊抗日前線。劉湘的川康綏靖公署直轄部隊共計60團,編為3個軍、2個獨立師、7個獨立旅:

  • 第二十一軍軍長唐式遵,副軍長范紹增
    • 第一四五師師長饒國華
    • 第一四六師師長劉兆藜
    • 第一六二師師長彭誠孚
  • 第二十三軍軍長潘文華
    • 第一四七師師長楊國楨
    • 第一四八師師長陳萬仞
    • 第一六四師師長張邦本
  • 第四十四軍軍長王纘緒
    • 第一四九師師長郭昌明
    • 第一五零師師長廖震
    • 第一六三師師長陳蘭亭
  • 獨立第一四四師師長郭勛祺
  • 獨立第一六一師師長許紹宗
  • 獨立第十一旅旅長鄧國璋
  • 獨立第十二旅旅長范楠軒
  • 獨立第十三旅旅長田鍾毅
  • 獨立第十四旅旅長周紹軒
  • 獨立第十五旅旅長穆肅中
  • 獨立第十六旅旅長劉樹成
  • 獨立第十七旅旅長劉若弼

1937年10月2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任劉湘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唐式遵為副總司令。

  •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 劉湘(1937年10月26日),副司令長官 陳誠(1937年12月3日)

逝世

Thumb
劉湘之墓,現狀是文革破壞後所修復的[4]

1937年11月,第七戰區、第二十三集團軍參加了南京保衛戰萬家嶺戰役。戰後劉湘突然患病,在漢口住院治療。其間他同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秘密聯絡,策劃反蔣活動。劉湘因胃癌加劇留在漢口。1938年1月20日下午五時三刻昏迷,延至八時在萬國醫院逝世,時年48歲。[5]此前的1月11日,韓復榘在漢口出席軍事會議期間被逮捕(1月24日遭到處決),1月20日何應欽訪問劉湘,告知其韓遭到逮捕一事[6]。傳言劉湘驚恐萬分之際疾病發作而死。[來源請求]但前軍統局第三處處長程一鳴披露,是戴笠收買了萬國醫院的護士,將胃藥換成毒藥,把劉湘毒死在醫院裡[7]

劉湘臨死前留有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劉湘這一遺囑,在川軍中廣為流傳,以致在劉湘死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前線川軍每天升旗時,官兵必同聲誦讀一遍,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劉湘死後,國民政府追贈一級上將軍階,1938年2月14日國葬於成都市郊甫澄紀念公園(現名劉湘陵園),由何應欽代表蔣委員長主祭。

1938年2月5日,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任命:

  • 第一六一師師長許紹宗升任第六十七軍軍長,轄:第一六一師(師長許紹宗兼),第一六二師(師長彭誠孚)。
  • 第二十一軍副軍長范紹增升任第八十八軍軍長,轄:新編第二十一師(師長范紹增兼)。
  • 第一四四師師長郭勛祺升任第五十軍軍長,轄:第一四四師(師長范子英)、新編第七師(師長田鍾毅,副師長周紹軒,由獨立第十三旅(旅長田鍾毅)、獨立第十四旅(旅長周紹軒)並編)。

1938年3月19日,第一四九師師長郭昌明升任第五十六軍軍長。

1938年4月6日,四川省保安處處長王陵基升任第七十二軍軍長。由劉湘裁減為保安團的部隊編成。

1938年5月11日,川康綏靖公署四川省政府聯合辦公廳主任張再(斯可)升任第七十八軍軍長。

至此,劉湘所屬的第二十一軍部隊共整編出九個軍:

家庭

父親劉文剛,母親樂氏。[2]劉湘有兩個弟弟:劉元樹、劉元聰。

劉湘只有一位夫人周玉書。兩人於1909年舊曆三月結婚。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劉世英與次子劉世哲均尚未成年就死於戰亂。小兒子劉康懷,號濟殷,畢業於四川大學政治系,後來在南洋及美國經商,曾於洛杉磯一間跨國公司工作,有一女名秀慧。女兒劉蔚文,畢業於成都華西協合大學哲學系,夫婿何永林,生兩子一女,長子何應文、次子何應達、長女何應蒂。1949年,周玉書攜子女移居香港,後又移居汶萊[8]1971年11月20日,周玉書逝於汶萊。[9]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