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軍,曾3次組建。[1]
1932年1月,國民政府警衛軍第2師該稱第88師。1937年7月以第十三軍第88師為基礎擴編組建第72軍,僅轄第88師。孫元良任軍長兼師長。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後,該軍番號被取消。
1946年5月改稱整編第72師。參加圍攻中原軍區部隊、圍剿鄂東獨立第二旅。1947年初調河南,在民權縣的野雞崗、柳河等地與成功解救被晉冀魯豫野戰軍包圍的整編第85師。隨後參加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經濟寧、東平、寧陽、肥城,1947年3月30日攻占泰安。整72師部署:
1947年4月22日至26日上午在泰安遭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轄第28、第29師)、第三縱隊第八師和華野榴彈炮團3個炮兵連的圍攻,華野一縱、三縱負責準備對大汶口的整編第75師、整編第85師的出援。[2]師部、師直屬部隊和整編第34旅、新編第13旅被殲,俘中將師長楊文瑔、副師長祝順鯤、新編第13旅少將旅長楊本固、少將副旅長宋竹青、少將參謀長韓明、第34旅少將旅長李則堯、少將參謀長劉新甫等以下1.14萬人,繳獲105毫米榴彈炮4門、戰防炮5門、迫擊炮28門、機槍530餘挺、長短槍5600多支、擲彈筒200餘個、各種彈藥50多萬發、汽車40多輛。即泰蒙戰役。新編十五旅駐肥城增援未果。同時自4月20日起至27日止,在雲蒙山麓東起界牌、西至觀山100里的戰線上,華野主力第8、第9縱隊經7晝夜阻擊戰抗擊10餘萬援軍陸空猛烈進攻,殺傷4000人以上。
1947年重建整編第72師。1948年6月底至7月初參加豫東戰役,固守睢縣北的鐵佛寺未被殲滅。
1949年1月9日下午,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作戰中於陳官莊的胡莊,第七十二軍及未完成組建的第一一六軍在陳官莊包圍圈的胡莊,第七十二軍軍長余錦源,副軍長兼第一百一十六軍軍長譚心、第七十二軍參謀長許亞殷及第34師、第233師兩個師的師長、參謀長與代表解放軍的縱隊蔡副政委(實際是華野十縱第29師第87團政委宮愚公)談判向解放軍投降。宮愚公同意了余錦源提出的兩個要求:1、對連長以下官兵由解放軍處理,營以上官佐全部釋放;2、新華社不刊發第72軍投降消息的,免得他們回到國統區受害。在場的軍師領導無人主動表態。副軍長譚心猛地站起來,對著在場的人大聲說: 「再不和平,就大家都吃炮彈!不願達成和平協議,衛士把他綁起來。」余錦源簽字:「全軍放下武器」。隨後第七十二軍進入解放軍陣地,放下武器。團長以上軍官參加了解放軍的學習班,學習一段時間即被釋放。釋放證上註明是在戰場參與起義。淮海戰役中,第一一六軍政工處少將處長李克、師長陳元良被俘。師長李芝陣亡。
1949年1月21日郭汝瑰被委任為第72軍軍長。在上海北四川路一小學內成立軍部,收容原第72軍餘部上千人,從已移駐上海的國防部第四廳和聯勤總部要足一個軍的裝備錢糧。由師長趙德樹率領經浙贛路、宜昌回到四川時,已經組建了第101、697、698等三個老兵團。1949年5月已達2個師,羅廣文的第7編練司令部撥一個師。不久奉命縮編為2個師6個團,移駐內江、瀘縣、宜賓,兼任敘瀘警備司令。隸屬第8編練司令部。1949年10月隸屬第22兵團。1949年12月9日,第22兵團司令官兼第72軍軍長郭汝瑰在宜賓起義,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第52師第156團第三營進城控制城市制高點。[3]12月10日,郭汝瑰發出《起義告官兵書》後,12月11日發出了起義通電。1950年1月30日,72軍一部分從宜賓移駐富順,軍部設在富順文廟,其所屬的233師,師部設在富順東街,697團移駐代寺鄉整訓待編。1950年3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川南軍區派牟海秀、陸榮中率幹部、戰士1000餘人,組成軍事代表團,進駐72軍進行改造和組織整編。第29師副師長兼參謀長牟海秀任七十二軍軍代表兼副軍長。其中派駐到72軍697團的軍事代表共計50餘人。[4]
1950年6月,大部分士兵補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軍,一部分補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