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壢車站

中華民國鐵路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壢車站map
Remove ads

24°57′13.5″N 121°13′32.7″E

快速預覽 中壢車站Zhongli Station(臺灣鐵路)Zhongli Railway Station(桃園捷運), 位置 ...
Thumb
中壢車站臨時後站

中壢車站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為臺灣鐵路公司縱貫線鐵路車站,因應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工程,現今車站站房為臨時建物,於2024年6月啟用[3]

Remove ads

車站概要

本站為一等站。目前為地面車站,分為鐵路西側的前站和東側的後站兩棟建築,兩者以跨站天橋連接。本站未來將配合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改建為地下車站,不再有前後站之分,並成為臺鐵縱貫線桃園捷運機場線綠線(中壢延伸線)的交會站,其中機場線與綠線共用月台,形成同月台平行轉乘[4]。車站附近設有公車站牌可轉乘市區公車。

車站構造

  • 臺鐵縱貫線,即將改建為地下化):
    • 縱貫線車站代碼:1100(舊編碼:108)
    • 前站及後站站房均為地上兩層之建築。其中臨時前站為2棟建築物,並進行出入口分流。(不包括3樓跨站天橋)
    • 側式月臺(第1月臺)1座、島式月臺(第2月臺)1座。(原2024年6月15日以前的第1月臺與第2月臺停用)
    • 側式月臺緊貼鐵路警察局中壢派出所與臨時後站,北端另設置站內天橋1座。
    • 因側式月臺狹窄且須進行人潮分流,於5至6車間設有[後站出口]通道,供電子票證旅客出站。
  • 桃園捷運機場捷運延伸段興建中)
    • 未來將延伸至此站。
    • 臺北車站方向(老街溪站)。
    • 規劃為地下3層之車站,設有1座島式月臺及2股軌道,站體長約153公尺、寬約16.4公尺。設有2處獨立出入口,分別設置電扶梯、樓梯及無障礙電梯。

臨時站第一階段月臺配置(2024年6月16日啟用[5][6]

1 1 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逆行) 湖口新竹竹南方向
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2 2A 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順行) 桃園板橋臺北基隆 方向
台灣鐵路東部幹線(直通順行) 七堵蘇澳花蓮 方向
3 2B 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順行待避) 內壢鶯歌臺北方向
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逆行待避)[7] 埔心楊梅富岡 方向
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逆行到達、順行發車) 八堵瑞芳福隆 方向

計畫地下化後車站樓層[8]

地面層 臺鐵共構大樓 出入口
B1F 共用穿堂層 臺鐵售票處、剪票口
、驗票閘門
轉換層 預辦登機區
B2F 臺鐵月臺層 1A月臺 西部幹線 往臺北基隆宜蘭方向中原
1B月臺 西部幹線 往臺北基隆宜蘭方向中原
2A月臺 西部幹線 往臺中高雄方向平鎮
島式月臺
2B月臺 西部幹線 往臺中高雄方向平鎮
穿堂層 服務臺、自動售票機
、驗票閘門、化妝室
B3F 月臺層 ②月臺 機場線 往臺北車站方向老街溪站
島式月臺
①月臺 機場線 往臺北車站方向老街溪站
  • 紫字表示為機場捷運的設施,黑字則屬於臺鐵。

歷史月臺配置

2006年6月前
軌道

□|||□|||||
左起第一股道(前站一側)

  • 臺鐵車站前、後站與各月臺間以地下道相互連結。地面有島式月臺一座,側式月臺一座,8條股道,其中三條為停靠軌。
1 1   西部幹線 (順行待避-
對號列車不靠站情況)
內壢鶯歌山佳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 桃園樹林板橋臺北 方向
2   西部幹線(順行通過) 通過線
3 2A   西部幹線(逆行) 楊梅湖口新竹 方向
  西部幹線(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4 2B   西部幹線(逆行待避) 埔心楊梅富岡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待避-
對號列車有靠站情況)
內壢鶯歌山佳方向
5~8 無月臺   工務用 中壢車站貨場軌道
2006年6月~2019年3月9日
軌道

□|□||□|||||
左起第一股道(前站一側)

  • 因捷運化之改建,增建一座島式月臺,同時第2月臺改稱第3月臺。(第2股道在月臺改建後從通過線改為與新建島式月臺相鄰)
1 1   西部幹線(順行) 桃園樹林板橋臺北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待避-對號列車不靠站情況) 內壢鶯歌山佳 方向
  東部幹線(直通逆行) 桃園板橋臺北 方向
2 2   西部幹線(順行待避-對號列車有靠站情況) 內壢鶯歌山佳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3 3A   西部幹線(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西部幹線(逆行) 湖口新竹竹南 方向
4 3B   西部幹線(逆行待避) 埔心楊梅富岡方向
5 無月臺    中壢車站貨場軌道 公務用
6~8 2015年6月拆除停用
2019年3月10日~2024年6月15日

□|□||□
左起第一股道(前站一側)

  • 第一月臺與第二月臺中間包夾一股道(西班牙式月臺佈局),大部分停靠順行列車(列車門只開第一月臺側,第二月臺A側原則上不使用)。
  • 站內設有地下道連接第一、第二、第三月臺;北邊天橋連接第一、第二、第三月臺並設有無障礙電梯;南邊臨時後站天橋連接各月臺及後站[9],也設有無障礙電梯。
  • 因新建車站立體化前的臨時站,4、5股道停用拆除。本站取消逆行待避功能,所有須待避的逆行列車改至其他車站待避。
1 1   西部幹線(順行-區間車) 內壢鶯歌山佳樹林萬華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對號列車) 七堵基隆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待避-對號列車不靠站情況) 七堵基隆 方向
  東部幹線(直通逆行) 桃園板橋臺北 方向
1 2A   西部幹線 與第1月台使用同股道,一般不使用本側月台
2 2B   西部幹線(順行待避-對號列車有靠站情況) 臺北基隆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西部幹線(區間車逆行到達、順行發車) 桃園松山南港七堵 方向
3 3A   西部幹線(逆行-對號列車/區間車) 楊梅湖口新竹 方向
  西部幹線(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4 3B    此股道已拆除 因為新建車站立體化前的臨時站
4、5股道於2019年3月10日起停用拆除
5 無月臺
6~8 股道已於2015年6月停用拆除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中壢車站舊站軌道圖
Thumb
1904年中壢車站周圍街道圖

本站在前清乾隆時一片荒蕪,尚屬蕃社,乾隆30年始有福建漳州人招募民眾開墾移居本地,當時地名為「澗仔壢」。乾隆50年淡水、新竹兩縣設立,因位屬兩縣中央,故稱中壢並成為交通要衝。光緒19年(1893年)11月30日台北-新竹間鋪設鐵路,同時設立「中壢火車碼頭」,為中壢站起源[10]

站房曾經歷3次改建:

  •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台灣割讓日本,於1896年7月5日更名「中壢驛」,辦理一般運輸業務,當時站房屬木造站房。
  • 1945年:因地方日漸繁榮,且日式木造站房已經不敷使用,於1950年改建為鋼筋水泥站房,該建築是台灣戰後由鐵路局最先改建之車站。
  • 1970年:由於地方快速發展、站房設施不敷使用而再度改建,於1971年1月18日完成使用[11]

後站之增建

有鑑於中壢地區因發展迅速、市區交通四通八達而造成前站交通壅塞,後站工程於1993年開工、1995年12月31日正式啟用,不但紓解旅客進出車站之問題,也帶給後站地區繁榮及旅客進出極大的方便(該站體於2020年10月14日起停用並即將拆除,請見中壢車站#立體化之改建)。

捷運化之改建

工程於2004年2月動工將原岸壁式第1月台縮減,並增建新第2月台(島式月台),舊第2月台在工程完工後改為第3月台。全部工程已經於2006年6月底完工,車站北端並增建天橋一座,連接前站至第2及第3月台,方便旅客進出站。

立體化之改建

  • 2009年9月30日: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先期工程臨時軌舖設工程開工。
  • 2018年9月15日:中壢臨時車站及跨設天橋設計規劃,2019年4月正式開工興建,預計在2020年9月份完工啟用[12][13][14]
  • 2020年10月14日:中壢後站臨時站啟用,同時停用舊後站與連接的站內地下道(地下道僅通各月台)。
  • 2020年10月15日:封閉站外地下道往舊後站的通道。
  • 2020年10月22日:封閉站外地下道往前站與臨時後站的通道,站外地下道完全封閉。
  • 2024年6月15日:22時33分,發出北上最後一班屏東往七堵150次自強號列車;同日22時34分,發出南下最後一班基隆往苗栗1267次區間列車後,原前站站房、月臺及鐵軌走入歷史。前站改往一旁的臨時前站,月臺及鐵軌改往靠後站一側的平面臨時站場繼續營運。
  • 2024年6月16日:中壢前站臨時站啟用[15]

預定時程

電子票證業務之發展

  • 2008年8月1日:可使用悠遊卡搭乘基隆至本站間的19個站,並接受悠遊卡加值服務。
  • 2010年3月26日:本站可使用一卡通搭乘瑞芳新竹間的29個站(不含暖暖),並接受一卡通加值服務。
  • 2011年1月1日:因應台鐵多卡通驗票閘門啟用,於本站持悠遊卡或一卡通皆可使用多卡通驗票閘門,並將悠遊卡之使用範圍擴展至與一卡通相同。

桃園捷運

利用狀況

根據2024年資料,本站每日旅運量約為49,366[2],在台鐵各站中排行第5名。

更多資訊 -2000年, 年 ...
更多資訊 2001年至今, 年 ...

圖片集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