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伯常量(英语:Rydberg constant)是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常量。根据2014年CODATA的结果,它的值是

[1]

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原子谱线的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里德伯公式

其中R即为里德伯常量。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创立的波尔模型给出了里德伯常量的表达式:

其中:

电子质量
电荷
真空电容率
光速
普朗克常数

然而应用波尔模型计算出里德伯常量的数值

而实验值

二者差值超过万分之五。英国天文学和光谱学家艾尔弗雷德·福勒提出了这一质疑。1914年波尔提出,这是由于假设原子核静止不动引起的。实际情况是,原子核的质量不是无穷大,它与电子围绕共同的质心转动。波尔对其理论进行了修正,用原子核和电子的折合质量μ代替了电子质量:

不同原子的里德伯常量RA不同。令

其中:

精细结构常数
是电子的康普顿波长

而一种原子的里德伯常量

其中M是原子核的质量。 下面给出了几个不同元素的原子里德伯常量的数值:

1H:109 677.58 cm-1
2D:109 707.42 cm-1
3T:109 717.35 cm-1
4He+:438710.32 cm-1
7Li2+:987098.22 cm-1
8Be3+:1754841.28 cm-1

里德伯能量

里德伯能量符号为Ry,是时的光子能量,即氢的第一电离能。

原子物理中常用的里德伯能量其数值如下:

[2]

参阅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