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虎座BL型天体(英语:BL Lacertae object)是一种活跃星系核(AGN)或具有这种核心的星系,并以最早发现的蝎虎座BL为原型来命名。与其它类型的活跃星系核比较,此型具有快速和大振幅通量变化和显著的光学极化[1]。由于这种特性,此类的原型,蝎虎座BL最初被认为是变星。与更明亮的活跃星系核(类星体)比较,蝎虎座BL型天体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具有相对无特征的非热发射连续体的光谱[2]。这种缺乏光谱线的特征,在历史上阻碍了对其性质的识别,并明确地造成测量距离的障碍 [2]。
在电波活跃星系核的统一分类中,由于受到与观测者视线密切相关的相对论性喷流影响,观测到的蝎虎座BL核的现象被解释为在本质上是与低功率电波星系相同。这些活跃的核似乎寄生在巨大的椭圆星系中。从活跃星系核(AGN)的分类来看,蝎虎座BL型天体是耀变体的子类型。所有已知的蝎虎座BL型天体都与由电波源主导的核心相关联,且其中许多都表现出超光速运动[3]。
耀变体目录包括所有的类星体,指向观测者的定向相对论性喷流使观测者接收到独特的电波发射频谱。这包括蝎虎座BL型天体和光学剧变类星体(OVV,optically violent variable),但在一般实务中,耀变体和蝎虎座BL型天体经常混为一谈(互换使用)。光学剧变类星体通常比蝎虎座BL型天体更明亮,发射线更强[4]。
蝎虎座BL型天体的一些例子包括蝎虎座BL本身、OJ 287、天秤座AP、PKS 2155-304、PKS 0521-365、马克利安421、3C 371、W Com、ON 325和马克利安501。
宿主星系
在发现这种不寻常的天体后不久,就注意到这种天体的来源被一种黯淡的云气包围着。在1970年代的后期,使用现代的探测器(例如CCD)使观测者能够更精确地探测其性质的特性。在1974年,M.Disney首次成功的使用多种滤镜拍摄了蝎虎座BL型天体PKS 0548-322的影像,发现它是由一个有着明亮核心的巨型椭圆星系构成的。
2000年,使用哈伯太空望远镜对132个蝎虎座BL型天体进行广泛的调查,其中包括7个筛选有着完整的电波、X射线和光学样本,研究蝎虎座BL型天体的宿主星系可能的型态。这些资料得出的结论,在拍摄的所有BLL影像中,有2/3检测到宿主星系,而几乎所有的星系都有着Z=0.5的红移。由于蝎虎座BL型天体都足够明亮,曝光的时间相对较短,只有约1/4(22个中的6个)被解析出Z>0.5[5] A de Vaucouleurs profile [6]。在72个解析出的宿主星系中,有58个的亮度超过整体的~+99%,看起来是整体亮度曲线轮廓的首选设定档。调查结果得出结论:蝎虎座BL型天体中有盘面的数量不超过8%,因此符合所有蝎虎座BL型天体的宿主星系是椭圆星系的假设。这些椭圆星系经过K校正的中值星等 mag(均方根离散),都非常明亮;与最亮的星系团星系相当[5]。
历史
在1968年,当约翰·施密特(John L. Schmitt)将蝎虎座BL与电波天体VRO 42.22.01进行匹配时,首次注意到蝎虎座BL型天体的特殊性质[7]。
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其他人观察到电波通量的变化,并且光是极化的。斯特利特(Strittmatter)在1972年增加了4个天体,并将其归类。到1976年,已经知道30个这一类的天体[8]。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