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德纯(1893年12月11日—1963年9月7日),字绍文,山东省沂州府沂水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秦德纯 | |
---|---|
中华民国国防部次长 | |
任期 1947年6月24日—1947年11月19日 | |
前任 | 刘士毅 |
继任 | 黄镇球 |
第7任青岛市市长 | |
任期 1949年2月12日—1949年5月14日 | |
前任 | 龚学遂 |
继任 | 孙继丁 |
第8任山东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48年11月30日—1949年5月14日 | |
前任 | 王耀武 |
继任 | 末任 |
第5任北平市市长 | |
任期 1935年11月8日—1937年7月28日 | |
前任 | 宋哲元 |
继任 | 张自忠 |
第5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35年6月19日—1935年11月8日 | |
前任 | 宋哲元 |
继任 | 萧振瀛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大清山东省沂州府沂水县 | 1893年12月11日
逝世 | 1963年9月7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 | (69岁)
墓地 | 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第一公墓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获奖 | 青天白日勋章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华民国 |
服役 | 中华民国陆军 |
军衔 | 上将 |
秦德纯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济南陆军小学,后考取陆军第一中学(该校后改名为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在民国三年考入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于民国五年(1916)毕业。毕业后拨发至驻济南的陆军第5师任职,由于和上级关系不佳,因此脱离第5师参加山东护国军,原本因逃官而遭通缉,但是因袁世凯称帝失败猝逝,护国军改编为正规军,秦德纯的通缉因此撤销。1918年(民国7年),秦德纯任职于山东省第二补充旅第一团副官参谋,后调往段祺瑞由参战军改编的边防军第1师(师长曲同丰)司令部担任上尉参谋,进入皖系运作。民国九年(1920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六期就读。
因直皖战争皖军战败,边防军也因此撤销解编,人员装备被吴佩孚所属部队吸收。秦德纯因其资历因此未被遣退,而是继续在直系部队服务,1921年担任孙传芳总部参谋。1922年底,完成陆军大学教育毕业。1923年(民国12年)毕业后,秦德纯被分配到驻扎河南省的陆军第二十四旅(旅长王为蔚)担任旅参谋长,该单位在1924年扩张为陆军第24师。同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败北,24师接受冯玉祥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岳维峻)的收编,将部队更名为国民军第二军第5师,秦德纯续任该师参谋长兼骑兵团团长,驻周家口整训。
1925年(民国13年)10月,直系吴佩孚东山再起,在汉口就任讨贼联军总司令,秦德纯随王文蔚部队在民国十四年2月投归吴佩孚,并将部队带往河南省,部队恢复24师名称,秦德纯担任24师第17旅旅长。随后24师参与了对岳维峻之作战。随后因冯玉祥倒戈,24师继续北上追击,但因在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北伐,24师因此中止北征,返回河南郑州,返回河南后24师扩编为二四军,底下之旅也被扩编为师,秦德纯因此升任为陆军第27师师长。
民国十六年春,17师开拔向奉军进攻,占领开封。此时吴佩孚麾下的靳云鹗将河南部队更名为河南保卫军,原本的陆军二四军则被更名为河南保卫军第一军,27师也被更名为河南保卫军第1师。由于王文蔚不满靳云鹗之治军风格,最后决裂出走,秦德纯升任保卫军第一军军长,仍兼第1师师长。
由于吴佩孚在湖北的核心战力遭国民革命军击溃,河南的部队始终无法击败奉军,且冯玉祥也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失去后盾的河南保卫军最后和冯玉祥达成共识被国民军收编。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国民军开入河南,河南部队被改编为第二集团军第2方面军,秦德纯任第2方面军副总指挥。后因靳云鹗与冯玉祥决裂,第2方面军被整并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秦德纯续任军长。由于二十三军的直系血统过于明显,后来秦德纯与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冯治安互换职务避免冯玉祥的猜忌。后冯玉祥调秦德纯担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进入国民军系服务。
1928年(民国17年)6月,秦得纯开始兼任山东省政府委员。
北伐结束后,因军队彻裁问题冯玉祥发动多度联合地方实力派军人试图推翻蒋中正执政,最终引爆了中原大战,秦德纯在这期间一直担任高阶参谋,民国十八年10月接任讨蒋国民军副参谋长,民国十九年4月部队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指挥官鹿钟麟),秦德纯升任参谋长一职。由于国民军在中原大战损失惨重,冯玉祥下野,第二集团军也因此解体,秦得纯短暂离开军职至北平居留。在北平期间,唯一没被南京政府收编的国民军系部队仅剩宋哲元所辖部队,该部队最后向张学良输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为了重整部队,找上秦德纯担任二十九军参谋长。秦德纯回任后,不久就因自称心力憔悴而不愿续任,后先改任军总参议,后调任二十九军副军长。
二十九军因长城抗战之故调往西北,并在喜峰口战役以击退日军的战功声名大噪,秦德纯因此役战功获颁青天白日勋章,1935年4月升任中将。宋哲元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秋开始兼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秦因此也兼任省政府民政厅厅长兼委员。东北军因九一八事件后根据地遭夺取,二十九军成为华北最主要的军事势力。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5日爆发张北事件,秦德纯作为中方代表与日本军方代表土肥原贤二交涉事件处理。同月27日秦土协定缔结。秦德纯因为怕由于“秦土协定”而被国内舆论挞伐,称该协定由何应钦直接指挥签订,应该称为“何土协定”。协定中宋哲元的察哈尔省主席一职被日本方面逼迫离任,其察哈尔政府主席一职由秦德纯暂代,由于宋的强烈不满,秦不敢就任代理省政府主席一职,直到10月份才真除。但在11月即因宋哲元升任而调往北平市担任市长,同年12月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秦德纯任常务委员,秦德纯同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作为宋哲元与蒋中正的交涉代理人。
1937年(民国26年)7月七七事变后,宋哲元抵抗日军失败,北平、天津丧失。宋和秦通过与蒋介石的斡旋,宋被任命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秦任总参议。
对于七七事变,他回忆说: “……当事变当日下午,我(秦德纯)在市政府邀宴北平文化界负责人胡适之、梅贻琦、张怀九、傅斯年等诸先生约廿余人。经报告局势紧张情形,交换应付意见,诸先生亦均开诚布公恳切指示。夜十时许散会后,不到两小时,象征我全民抗战的七七事变于十一时四十分即在芦沟桥开始爆发。”[1]时秦任北平市长,见日军意在北平,急唤昔日西北军旧部张自忠将军代理北平市长。
由于二十九军改组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与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七军,秦德纯在没有相对应职务可派任的情况下离开部队系统,进入国防中央部会任职。民国二十七年担任军风纪第五巡查团主任,民国二十八年转任军法执行总监部副总监。
民国三十二年,转任新成立的兵役部担任兵役部政务次长,民国三十四年冬季调任军令部次长。在民国三十五年曾与王冷斋出差东京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七七事件期间的交涉协调,证明土肥原贤二的作为战争策划者的犯罪事实。中华民国国防部在民国三十五年成立,负责相关政务的秦德纯转任国防部次长,在部长白崇禧因公外派时代行政务。
1948年(民国37年)12月,行政院任命秦德纯为山东省政府主席[2]:8762,兼青岛市长。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山东。1949年(民国38年)3月,秦才到青岛就职。就职仅8天,他就乘飞机到广州。5月14日,李宗仁发布总统明令;兼任青岛市市长秦德纯呈请辞职,秦德纯准免兼职,任命孙继丁代理青岛市市长[2]:8913。复任国防部次长。同年8月,他到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63年(民国52年)9月7日,他在台北市病逝。享年71岁。同年9月15日,于台北市极乐殡仪馆举行公祭,随后发引安葬于阳明山第一公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